東北的蘸醬菜是用的什麼醬?

魅力土家


東北的幹豆腐卷大蔥,要加上自家釀的黃豆豆瓣醬那才叫一個好吃!沒有了豆瓣醬就沒有了幹豆腐卷大蔥的香味了。醬就是地道東北大醬—黃豆豆瓣醬。

東北豆瓣醬都是自家釀造的大醬。從小到大小時候都是吃爸爸做的醬,離開家鄉現在有時候吃醬都是從超市買,覺得不是味道。

做醬要農曆二月初八左右精細選豆,挑出雜質和破豆,炒豆這個環節是醬香的關鍵,要炒的熟一點,用水清洗一下,用大鍋放水和黃豆比例是3:1,烀一個小時,手捏都就碎就可以了,豆裡的水不能多,多了不易成型,搗碎以後,摔打成方塊或者饅頭形,三斤左右一個醬塊, 也叫盤醬,涼涼一天一宿,表面乾燥以後用黃紙包住放常溫的地方發酵,發酵會長白毛,發酵時間越長黴味越重,這個時間做醬黴味小。


到農曆四月十八把發酵的醬塊掰成小塊,下入大醬缸裡,放上鹽,二十斤水和一斤半鹽的比例燒開,晾涼,用醬杵子打耙

用紗布蒙上醬缸曬醬,放到太陽能照射的地方發酵,避免淋進雨水,每天給大醬打耙,讓醬塊和鹽水充分融合發酵,每次打醬把浮沫用勺子撇去,一個月差不多發酵好了。大醬越來越稠,大醬一定充分發酵才能食用,不然容易有毒。
說著說著想起來家,就分享到這裡,歡迎下方留言。


阿嬌小灶臺

我是地道東北人,而且是廚子一枚,回答這道題,應該我更強項些。

東北的蘸醬菜還是用東北醬最好,東北醬品種很多,居家自己做的醬,也叫大醬,俗稱“農家大醬”,是蘸醬菜最好的“醬”



其實,城裡人,尤其老一輩的人,每年自家都做大醬,用黃豆做原料,泡水、烀熟、搗碎,製成塊狀,俗稱的“大醬塊”,用黃紙包好,放通風處陰乾,到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拿出來洗刷乾淨,掰成小塊,加大粒鹽和涼開水調製,每天要打耙,就是木頭做的像耙子一樣,在醬缸裡上下提起,讓醬塊子慢慢稀釋開,蓋蓋子不能進水,直到自然發酵,發酵後的醬有濃厚的豆醬香味。



後來市面上陸續上市很多品牌的東北醬,小袋裝的,很精緻,最早流行的“許氏大醬”,其味道和自家做的醬極其相似,很受歡迎,開包擠到碗裡直接蘸食。

很多人看好大醬市場前景,又有“香其醬”、“田野大醬”等,都很好吃,味道各不相同,另外還有各種醬糕充斥市場,正陽河醬糕,金龍醬糕,營口大醬糕等,醬糕需要用水瀉開,有直接蘸食的,也有加肉或雞蛋炸醬的。



東北蘸醬菜的醬有喜歡開袋即食的,也有加料炸醬的,每個人喜歡的口味不同,總之,只要是東北口味的醬都可以和蘸醬菜搭配。

東北蘸醬菜最好搭配“東北口味的醬”才好吃,才能吃出地道的東北味道。


探廚

首先準備一些適量的黃豆/大豆,然後多準備一些鹽,還有必不可少的水,這裡一定要注意一點,在東北做醬是非常講究的,時間也很講究,一般都是臘月,或者正月末的時候,好啦,廢話不多說,主題:

1;首先將準備好的黃豆放入水中發泡,泡好的豆子,全身脹大,將豆皮撐破了,然後將豆皮挑出,將豆子清洗好。

2;大鍋生火,將泡好的豆子和水放入鍋中烀。水不能太少,以免糊底,也不能太多,這樣烀好的豆子會稀。水放少些可以在中途添加,注意火候,發現有糊香,就加點水。豆子烀好後呈紅色,越發紅,說明豆子越好,這樣做出來的醬就會香。

3;將烀好的豆子杵碎,不要有豆瓣。也可以用繳碎機,將豆子繳碎,這樣繳出來的豆子碎得細,可以省很多力氣,將碎好的豆子放在平板上用力的摔,將豆子往一起摔,做成一個個醬塊,要讓做好的醬塊不要裂開。

4;將醬塊用乾淨的棉紙包好,外面纏上線,防止棉紙裂開,然後將包好的醬塊放置在稍微溫熱的地方,以備發酵。

5;一般醬塊要發酵兩個月,發好的醬塊會有刺鼻的氣味產生,這時就可以將醬塊打開進行清洗了。

6;準備一個瓷缸,將曬好的醬塊按需要和水一起放入缸中,加鹽。鹽要多加,醬鹹一點沒關係,但若不夠鹹的話,醬會變成臭醬,會很難吃

7;醬塊入缸後還需要發酵,這時要注意每天都用要制的醬爬也就是醬杵來打醬缸。也就是每天早上的時候要一遍遍的攪動缸中的混合物,使醬中的雜質浮在水面上,再用勺子將浮在表面的沫子和黑色的雜技撇淨,這樣最後做出來的醬才是最乾淨的,也是最香的。

8;醬缸要用一塊布蒙上,要透氣不透灰的。外面要蓋上防水的鐵皮蓋子。醬在發酵的時候要每天早上打一遍缸,然後就要曬缸,就是鐵皮蓋子拿掉,在陽光下曬。不曬缸、不打缸的話,做出來的醬會有很難聞的臭味,不好吃。

下雨天要注意防水,蓋上蓋子,不要讓雨水進入缸中。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哩世真滴皮

東北蘸醬菜當然是用東北醬更美味。目前,東北蘸醬菜的醬分三種:

一、農家醬。自己家用東北大豆手工釀製的醬。東北有風俗:“四月初八下大醬”。意思是,如果自己家做醬,必是在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下醬塊,才能發得好、發得有味道。四月初八節氣後,北方的天氣真正變暖,小滿、小暑等等節氣接踵而來,對於發酵製做工藝的東北農家醬,顯然是最適宜的醞釀。《大長今》中有下大醬好吃,是因為花粉落入的情節,不管這情節靠不靠譜,至少說明同樣是在露天環境中發酵,靠陽光的照射,是東北農家自釀純黃豆大醬好吃的根本原因。

二、產品醬。現代生活節奏快,樓房居住,已經不適合自己釀製手工大醬。於是,各種品牌的類農家醬應運而出。有最先上廣告的香琪醬,有後來居上的許氏大醬,還各種牌子的黃豆醬、蒜茸醬、辣椒醬等等。這些醬鹹淡不一,口感不一,看各人口味喜歡,圖方便,我常吃的是香琪醬,只是吃之前,我都會自己再炸一下,一為增加口感,二為了衛生。

三、醬菜廠大缸醬

。以前自己用大缸做自己家大醬,大醬發好之後,一掀蓋,就有一股濃濃的大醬香,是真的香,好聞、好吃,現在自己不做醬了,有時也會買一些專業做醬菜廠生產的純手工醬。這種醬和自家的做法相似,也是大缸發酵,只是特別的鹹,醬太鹹就掩蓋了大醬的自有香味,所以,買的時候不多,買回來,也都是多放雞蛋,蒸成熟醬再就著蘸醬菜吃。

北東蘸醬菜,是東北黑土地上生長的 青菜,味濃,菜香,一定得就著東北大醬,才吃有味,吃得過癮。


樹上看雲旅遊

東北的蘸醬菜用的是什麼醬?答曰:黃豆醬。

以前無論農村城市,都是各家自制大醬,工藝不盡相同,味道也是大同小異。

工藝流程:選黃豆-浸泡-烀豆-搗碎-摔塊-晾乾-發酵-下醬-打耙-發酵-開吃。

看似簡單的流程其實要持續半年的時間,農曆十二月烀豆,農曆四月下醬,至五月發好。其中的每個環節都不可疏漏,選橢圓形豆子,浸泡6~12小時至豆粒舒展膨脹,烀豆3~5小時至顏色變深,邊摔邊整形成約15*30的長方體(傳說中的醬塊子誕生),用紙張包好發酵。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下醬,大粒鹽溶解(濃度10~15%),醬塊掰成小塊,浸泡到鹽水裡1~2周後每天打耙2~3次(每次100下,加快發酵成熟),醬缸蒙屜布加蓋,白天去蓋曬太陽(原理就是高溫高鹽發酵)。

這其中略有區別的地方有三點,一是有的人家烀豆之前炒一炒,據說醬會更香;二是有的人家選擇農曆二月烀豆,發酵時間短,醬味清淡一些;三是有的地區選擇稻草、蒿草之類輔助發酵,增加醬香。

現在農村依然還保持這種習慣,但城市裡已經沒人自制大醬了,居住樓房不具備條件,發酵必須在平房不太暖和的角落裡默默完成。

無論如何,東北吃醬的習慣還在延續,超市裡醬的種類繁多,比如哈爾濱人最常吃的香其醬,太陽島黃豆醬,寶泉嶺豆瓣醬,許氏大醬(滿族口味)等等。

我喜歡廣泛嘗試任何吃的東西,比如甜麵醬蘸洋蔥好吃,六必居的幹黃醬炸肉醬味道香醇(幹黃醬特鹹,兌點香其醬或甜麵醬更好),利民黃豆醬炸尖椒雞蛋醬非常美味,蒜蓉辣醬適合卷幹豆腐……。

注:配圖1、2是自拍圖。


儒意000

東北蘸醬菜的醬料主要是黃豆醬,也稱為大醬!

一般飯店和個人家庭都是去超市買成品醬料,我個人推薦一款醬料——蔥伴侶黃豆醬。這個醬料買回去後放入碗裡,加入適量的醬油,攪拌均勻,即可蘸著蔬菜食用了,非常方便美味!

第二種就是自制的東北大醬,主要原料就是黃豆和鹽!具體做法是,先把黃豆洗淨,侵泡一天,放入鍋中煮熟,小火燜一晚上。

用攪拌機攪碎,最後放入塑料模子裡(塑料餐盒),壓實,形成一個長方形狀。最後用報紙或牛皮紙包好,陰涼通風處發酵。

等幾個月後拿出來用刷子把長出白毛的醬塊洗刷乾淨,掰成小塊放入備好的大缸裡,加入適量的水和鹽(比例為1斤水4兩鹽),侵泡一天,第二天蓋上紗布,放入太陽下暴曬殺毒,還要用扒子壓實,清洗白毛,直至一個月後即可食用!

個人建議還是用成品最好,省去很多麻煩!


輝之道

在東北,吃蘸醬菜用的一般都是黃豆醬。也叫大醬!在東北農村,過去幾乎家家都有一個醬缸,每年都做一些大醬,基本能滿足自家食用!如果真的想吃到這種醬,還得去東北!超市裡賣的都是工廠製作的,味道真的不一樣。


午夜精靈67099503

東北人的黃豆醬永遠是東北人餐桌上不可少的風景。上學時午休回家吃飯,總會少不了剛從園子裡摘回的小菜,配上一碟母親釀的大醬,那不僅僅只是種大醬的味道,更是春暖花開時的愜意!醬釀好的時候,正是東北最舒服的時節!總喜歡蔥葉蘸醬時醬裡放些白醋(那是我獨特的吃法!)。東北的大醬的吃法不僅僅是青菜蘸醬,家鄉人更喜歡做菜時放醬。醬茄子,土豆泥,各種滷…除了炒菜不太放醬,燉菜好多都放醬。最像母親釀的醬的味道是田野泉黃豆醬,那也是家鄉產的醬,真正的東北大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