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患肝癌醫治無效,在北京東城區鐵獅子衚衕5號行轅逝世,終年59歲。

孫中山先生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去世後遺體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從“香山”始,到“香山”止,不得不驚歎於冥冥之中的巧合。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北京香山碧雲寺 攝影:樹芳

有這樣一張著名的水粉畫,表現的是孫中山先生在逝世前簽署遺囑的場景(見下圖)。畫中左側遞筆的背影是汪精衛。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孫中山先生在逝世前夕簽署的遺囑,包括《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在《國事遺囑》中,孫中山先生總結了四十年來的革命經驗,得出結論說:“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發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國事遺囑

遺囑中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攝於碧雲寺孫中山紀念堂的孫先生遺著、遺墨 攝影:樹芳

在《家事遺囑》中,孫中山說明將遺下的書籍、衣物、住宅等留給宋慶齡作為紀念,要求子女們繼承他的革命遺志。下圖為宋慶齡和孫科、孫治平(孫中山之孫)在孫中山靈堂前守靈。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相信今天,很多民眾會去南京的中山陵拜謁孫中山先生。葬於南京,這是孫中山先生自己提出的,孫先生曾在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1929年5月26日,孫中山的靈柩向南京移葬。換棺時,從遺體上換下來的民國大禮服、大禮帽,被安放在原厝的西式楠木棺內,並封存於碧雲寺金剛寶座塔中。由此,碧雲寺金剛寶座塔也成為了孫中山的衣冠冢。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這座金剛寶座塔,高34.7米,由塔基、寶座、塔身三層構成,塔上刻有乾隆御書“燈在菩提”。塔身為漢白玉石砌成,塔上遍佈佛像、龍鳳、雲紋等浮雕。塔基呈方形,磚石結構,外砌虎皮石。進券門登石階可達寶座頂,可一覽碧雲寺全貌。但如今已有鐵柵欄圍護,不允許遊人登上。正面牆上可見到一塊上書“孫中山先生衣冠冢”八個金字的漢白玉匾額。衣冠冢的上端,建有一座屋形方塔、一座圓形喇嘛塔,其後還有五座十三層密簷方塔(四座小塔各佔一隅,一座大塔獨居中央)。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碧雲寺內的孫中山紀念堂 攝影:樹芳

來香山碧雲寺,除了孫中山衣冠冢之外,“孫中山紀念堂”與“涵碧齋”也一定要去。碧雲寺內的涵碧齋建於清乾隆十三年,原為皇帝大臣瞻拜遊覽休息的行宮的一部分。1925年11月23日,謝持、鄒魯、林森等人特意選擇在孫中山靈前的涵碧齋召開了為期10天的“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史稱西山會議。謝持﹑鄒魯﹑林森﹑張繼﹑居正等人被稱為“西山會議派”。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涵碧齋 攝影:樹芳

新書推薦

以通俗的筆法,全面展現一代偉人的生平業績及其所處時代的風雲變幻

孫中山與北京香山碧雲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