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前沿」農村現象:年事已高的老人監管居無定所的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顧名思義,農村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不在身邊陪伴成長,由老人監管,一般指不滿16週歲的兒童。就是這樣,一個基數龐大,特殊的群體,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心。他們牽動著打工父母的心,牽動著照看老人的心,牽動著學校老師的心,牽動著愛心人士的心。如何解決好他們的身心健康?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三農前沿」農村現象:年事已高的老人監管居無定所的留守兒童

年事已高的老人

而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這個群體中,一種特殊的現象。農村小學撤併後,由於讀書遠,租住在鄉鎮街道農戶家中,由年事已高的老人照看居無定所的兒童。在這種特殊的現象中,存在不同一般留守兒童的更大的生活、心理問題。

1、住宿條件差。大多數的學生家長捨不得花錢,租住的地方是被附近村民廢棄的房子,年久失修,潮溼陰冷,雜草叢生,生活條件、質量無從談起。

「三農前沿」農村現象:年事已高的老人監管居無定所的留守兒童

日常生活起居

2、老人年事已高。很多老人都是60歲以上,失去了勞作能力,給孩子做簡單的飯菜也是差強人意,不得已為之為之。而且,大部分老人都得有老年常見病,家庭教育、功課輔導也是無從談起。

3、生活起居不便。由於離家遠,吃的、燒的,用的都得從家裡扛、拿、搬,就算是有,也是一些簡單的生活必需品。沒有電視消遣,更談不上使用便捷的網路。

「三農前沿」農村現象:年事已高的老人監管居無定所的留守兒童

沒有電視的租住屋

當我們看到這些老人、兒童生活現狀的時候,我們實感悲涼,責任不在己,也由衷地想幫助他們。他們的父母處在底層,辛苦打工,賺錢不易,無法保證老人、孩子的健康、生活質量。處於成長期的他們,群體模仿行為能力強,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行為,老人無力教導,或管教不適應現代社會,叛逆、羞怯、自卑感由心而生等。

「三農前沿」農村現象:年事已高的老人監管居無定所的留守兒童

年久失修的房屋

由此,我想到了社會的力量,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是,社會力量畢竟臨時的,沒有持續性,徹底性。為了一時之需,不如長久地解決好孩子父母的就業問題。只有父母回到孩子的身邊,才能陪伴他們健康成長、積極進取!如何解決好這一對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鄉村振興,它是解決留守兒童的父母就業問題的關鍵,讓他們有能力賺錢,並且體面地生活在農村,照看好孩子與老人。

「三農前沿」農村現象:年事已高的老人監管居無定所的留守兒童

留守的雙胞胎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