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學第三天,你已經焦慮到不行?是時候學習“佛系養娃法”了

你的手機是不是被《開學第一課》的這段話刷屏了?我看著這段話在網上瘋傳,腦子裡直冒問號:第一課?真的是才剛開學麼?

孩子開學第三天,你已經焦慮到不行?是時候學習“佛系養娃法”了

然後,我看到了孩子班主任在家長群裡的這條催收寒假作業的信息。無情的事實告訴我:寒假的確才剛剛結束。

孩子開學第三天,你已經焦慮到不行?是時候學習“佛系養娃法”了

可是,為什麼我已經感覺到孩子已經上學一個月那麼久了?今天早上6點20分叫孩子 起床,小姑娘歪坐床沿,眼睛也不睜,嘴巴里嘟囔:“媽媽,什麼時候放假啊?!”

孩子,我理解,我理解,媽媽也跟你一樣想知道:明明開學才三天,為什麼我們已經如此疲憊?

要怨,就怨剛剛過去的假期太短太短啦。

1月27日孩子才正式放假,出門小耍幾日就開始忙各種寒假作業,有筆頭的、有手工的、有錄製視頻的、有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

2月14日開始,春節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打老遠就轟隆隆作響,讓人莫名興奮,可真到了身邊,感覺還沒熱鬧夠呢就風馳電掣地開走了。親戚還沒串完,老師就發消息讓收心;元宵節還沒過,小書包就又背上了肩頭,被新學期的書本塞得滿滿當當……

孩子開學第三天,你已經焦慮到不行?是時候學習“佛系養娃法”了

往日的循環又一次開始,並因為重複顯示出顛覆性力量。

孩子要早起,要上學,要寫作業,要背誦;家長要注意手機提示,買資料,包書皮,送孩子上下學,檢查功課,還要照顧孩子的情緒,跟孩子解釋:上學,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等吼著叫著督促著終於把孩子弄到床上躺下時,家長已半癱在沙發上,想到一眼望不到頭的下個假期,只能長嘆一口氣:想當年,自己上學,哪有這麼慘?做父母的,哪用這麼操心?社會果然是在進(jia)步(su)啊!

與此同時,新學期的挑戰已滾滾而來勢不可擋。

老師說了,下一週要新增學生義賣。家長要協助孩子準備義賣物品,且必須是能夠體現學校課外實踐和學生素質提升的相關物品,如孩子的手工DIY,綠色科技成果等。老師還說,這學期學校要組織校園戲劇節,每個班級都需要出節目,每個孩子都必須參加演出。家長不能閒著,要幫助老師推薦劇本併為節目編排獻計獻策……

時間,責任,陪伴,孩子的更好成長,這一切都是新學期擺在家長的新挑戰:孩子年紀越高,需要家長參與和付出的比例就越多越多元。

孩子開學第三天,你已經焦慮到不行?是時候學習“佛系養娃法”了

怎麼辦?是時候學學“佛系養娃”的精髓啦。

佛說,不能焦慮,不念過往,不懼將來。

寒假跟孩子一起繪製的小報沒有得到在校區展覽的機會?過去的已然過去,拍拍孩子的肩:沒關係;將來的挑戰不敢想?那就先不想,車到山前必有路,兵來將來水來土掩。家長穩住,不焦慮,孩子才能不被影響,才會展現出強大的適應性和彈性。

佛說,把握當下,臨在安住。

當下,是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先想著如何把今天過好,是減緩焦慮的最好辦法。孩子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今日該寫的字按筆畫順序寫好寫對,該掌握的算術題按照時間要求計時完成,然後,家長一樣一樣檢查完畢並簽好字。再長的明天,也是由一個一個今天串聯起來的。把握了此刻,踏實了此刻,未來就不會虛無。

佛說,有緣時惜緣,緣盡不攀緣。

孩子是我們的,卻不屬於我們。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生,他們才是人生的主人。做父母的,盡責,陪伴。但孩子能走多好,要看孩子自己的造化。就比如考試,考好了,為孩子祝福;考得不如人意,那也要放平心態。畢竟,考試之於人生,不過是滄海一粟,過程一景。而能否抵達幸福終點,孩子自有緣份。

孩子開學第三天,你已經焦慮到不行?是時候學習“佛系養娃法”了

用好佛系養娃,立足今日此時。至於假期,春天都來了,它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