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20年前,他開始收集舊磚、舊瓦、舊傢俱,6年前,他將收集來的這些舊物用於修建嵩山腳下少林寺旁的山坳裡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荒涼破敗的老村落,用自己的後半生還原一個古村落的美。

他不是設計師,但一點一滴,他將我們人人嚮往的居有竹、有書、有味、自由仰望星空的詩與遠方的生活在這裡生根、開花。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他是圓峰,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釋永坎,現禪心居主人。

從17歲離開家鄉到嵩山少林寺習武學藝,成為少林寺18羅漢之一,到後來開辦武校,從一個出世弟子到禪意生活者,遵從自然,質樸無瑕、迴歸本真……他將自我修為之道,早已融入到追尋更為豐富的人生境界的漫漫歷程裡……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也正是因為此,20年前,當各式現代建築逐漸開始矗立於通往少林寺的登封大道的兩側。

長於斯的他卻意識到這些與周遭山水的對立,實際上他並不排斥現代的東西,但他更看重將過去、現代和未來如何更好地聯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於是,深愛習武與傳統文化的他開始四處收集舊磚、舊瓦、房梁、傢俱等,希望能用畢生精力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讓周遭的事物、居所都能像山水一樣自然存在於天地間。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直到6年前,他與登封大道旁眾多村子中的一個——楊家門村相遇。

這裡是曾經的空心村,村民們多年前早已搬離這裡,到通衢大道旁另築高樓。日久無人,處處是房倒屋塌。他,租下了這一佔地幾百畝的村落,安置了僅有的幾戶村民,開始將畢生所學用於復原一個老村的自然美,找尋能讓腳步在這裡慢下來的靜心時光。

期間他不是沒有迷茫過,甚至被人嘲諷過,但多年習武給予他的堅韌的力量讓他堅持了下來。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從2011年9月開始到如今,歷經無數個日日夜夜,這片村落已漸漸成為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禪心居。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禪心居平面圖

因為,這兒不僅是一處居所,這裡有我們更想要的生活。

01 將房子融入到自然裡

面對這樣一處四處坍塌的村落,該如何讓它變成心目中理想的模樣?並無建築及設計知識基礎的圓峰並不畏懼,在他看來,身處美妙的大自然裡,一切都該自然地相融,人,環境、房子莫不如此。

也正是如此的成竹在胸,沒有設計圖紙,圓峰帶領著當地一批原來村子裡的老匠人,用他們日常修復自己院子的技藝,一點點地融入自己的想法,再現北方院落的拙、樸、真,讓這裡成為一個遺世獨立的理想鄉。

新舊相融

現在看,這裡呈現的是一片由石頭和磚木構成的老村落,一所所院落自然地散落在山坳裡、溪流旁,看似渾然天成,實則獨具匠心。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這是圓峰經歷無數個風雨晨昏潛心琢磨,將古老與現代,將粗糲與細膩,破與立……自然融合之果,期間,並不乏無數次的推倒重來……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咖啡書吧裡,吧檯後原有舊建築的粗糙的泥土牆,保留了下來,其他牆壁則以磚石壘砌並飾以包含麥秸稈的白灰,水泥板頂,這些與咖啡館現代的設施構成一個毫無違和感的空間。

新舊相融,粗糙的牆壁與屋裡裸露的中央空調管道,不同的材質和諧相融。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見破書屋。一處讀書習字之所,外部已坍塌的泥巴牆並沒有被推倒,而是在內部修葺磚牆加固。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另一處院落的牆壁也是如此。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崇山書院的餐廳。

崇山書院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這是孩子們用餐的餐廳。原來並沒有這麼通透,這是將兩處緊挨著的房屋打通,並在拐角處以圓形處理,上再砌以圓形拱門,配以木材的溫潤質感,整個空間開闊、溫暖。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禪心居入口處,這所名為文昌閣的高樓花了圓峰8個月的時間構思,現在作為藝術品展廳。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它從外看是3層,其實是5層,外3內5。舊時這裡是一座水塔,對它的修建,並未將水塔破壞,它被巧妙地包裹在了裡面。

與自然相融

傳統的老宅子雖接地氣,但窗子多狹小,房間容易給人以幽暗感,但到了這裡,你會大愛上這裡的玻璃窗,根據房間設置的不同,無論大小,窗外美景自然入屋來。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與自然相融還處處體現為一種移步換景、順勢而為的渾然天成之美。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每一處院落,依勢而長的樹木及小景與周遭的房屋與環境和諧相融。

連一汪池塘,以圓形磨盤鋪就的穿塘小徑,也與池中蓮葉相應成趣。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正在修建的一處能仰望星空的居室的天窗。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房頂上處處可見的露臺,與大自然零距離。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屋內,處處都是自然之物。一簇野菊芬芳了整個房間。

02 將生活融入到藝術裡

最理想的生活莫過於遵循自己的內心。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雖然整個村落的修建一直並未有設計圖紙,但曾經的楊家門村,漸漸在圓峰的心目中打磨出理想的模樣。

這理想就是一種美好的生活,居有竹、居有書、居有味……

這種生活是能夠傳承過去,美好地活在當下,同時延續未來。總之,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相融,人、居所與自然的空間相融。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現在的禪心居由幾個相對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院落構成了幾大功能板塊(見上文平面圖),習文、習武、讀書、待客,習藝、美食、客房等。

居有竹是自然而然,房前屋後,隨處是茂林修竹。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美麗的自然環境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愛好自然、藝術的人士入住,使得這裡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崇山書院 ,是孩子們習文、習武、讀書、思考的地方。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也是成年人在這裡交流思想的地方。

但居有書顯然又不止是在崇山書院,這裡,處處給你的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還有更豐富有趣的人生和歸真於本心的生活。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咖啡書吧,在磚石與泥巴構造的房間裡,有咖啡的香味和書香氤氳飄散,沙發上的藍染靠枕是這裡的手工愛好者用採自山間的原料手工染而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冬日裡圍爐夜話,窯洞式的石頭房子配很現代的壁爐,用收來的舊木打成的長桌,巖壁的縫隙裡收藏著隨時可以閱讀的書,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德和堂,又一個居有書的地方。

在這裡,書讀累了,可以躺下來休息一下,坐臥皆書,豈不快意?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落葉裝飾了你的窗欞,閱讀裝點了你的夢。目前這裡已成為河南省圖書館禪心居少兒分館所在地。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德欣齋,品茶待客的地方,很現代的大玻璃窗+窗外四角中式的雕花,茶桌旁的水桶是茶色的外立面,桌上的瓷盤也是這裡的手工愛好者們親手燒製,不精緻,但有一種自然的樸拙感。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有客人到訪的日子,在這裡一起品茶、聊天、寫寫字,挺好。

也許最無用的事兒,反而是最有趣的,是我們內心最渴望的,比如閒情逸致。

在一點點的建設過程中,這裡也不斷地吸引了不少希望返樸歸真的手工、藝術人士的聚集。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中國綠十字女工培訓負責人梅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隨心園。這裡原是兩戶山民的老居所,修建過程中兩戶居所連通成為一處,使這裡成為文創愛好者的創作基地。閒暇時,和孩子們一起在這裡染布,做做陶器,學習一下古老的藍曬法攝影,美好的時光就這樣悄然而逝……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院子裡小亭子處原是原村民在院子裡吃飯的地方,把亭子改建加高,成為大家一起做手工的地方。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靜心園。另一處老院落,是有中國鄉建第一人之稱的孫君與登封窯非遺傳人李景洲的工作室所在地。在這裡,你能聞得到來自古老鄉村的泥土的芬芳……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靜心園正在修建的民宿區,別看只是拾級而上的一個窄窄小門,門後是有天窗和大大的露臺,可以仰望星空的居室……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它將來是這樣的。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這裡是這片村落的最高處,文昌閣,可以和三五好友一起相約,來看看藝術展……

03 將美好融入綠色裡

在都市裡住久了,我們無不向往著返璞歸真的生活,但若真正入住鄉村的農舍中卻也並非你所願,因為且不說衛生及各種條件的不便,我們周邊的鄉村也早已不再是幼時陪伴我們的模樣,但在這裡,你又可重新擁抱你心底最渴望的本真。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禪心居的菜園,每一顆菜都接受著來自大自然雨露的芬芳,這使得食用這裡止語素食餐廳的素食成為最美的享受……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一疊小菜、一碗麵……每一道看似最樸素的食物,都能瞬間喚起舌尖最原始的記憶……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素食餐廳奉行“食不語”,以靜下心來體悟食物本身的味道,並提倡“菜光、飯光、湯光”的綠色餐桌三光政策……

餐廳裡,處處以收來的老物件做陳設,你聞不到新傢俱刺鼻的氣味……這裡的大廚不是普通的廚師,他們還是頗懂得以自然之道養生的營養師。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閒暇時,將新收的芥菜、蘿蔔纓晾曬,醃製成鹹菜,彷彿能聞得到泥土的芬芳。

若是冬天,對於無數想鄉居的都市人群來說,也許最不能忍受的是鄉間房屋冬夜的寒冷和露天的廁所,但在這裡,這些問題並不存在。

不僅食物是綠色的,圓峰還下大力氣建設了這裡的供暖系統、排汙、排水系統, 照明系統,還有垃圾處理系統……僅德欣齋一處的排汙系統建設就花了他三年多的時間。

與其他的鄉村復建者不同,圓峰並不排斥現代的東西,比如這些更為先進的各種系統,它很好地解決了原村落的各種問題,滿足了當下的實用功能,又能與環境很好地相融。

有兩處院落,是作為客房專門為客人準備的……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觀雲”,是一處獨立的院落,茂林修竹中配置有溫暖獨立的小廚房,有茶室,還有美美的頂子床……你根本不用擔心冬天裡的取暖問題。

禪心居的每處院落都不燒煤,而是配置中央空調和地暖。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遠山”, 一處居民原有的院落,大大的玻璃窗,美景如畫,在工匠師傅們一點點的打磨中,終於看到了它清晰的模樣……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現在,它是這樣的……

這裡的汙水處理中心,是數個密封的過濾沉澱池,無聲無息中化腐朽於無形。即便是室外的衛生間,也能很好地與環境相融。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一面美美的影壁牆,後面是很隱蔽的衛生間,但室內設施是現代的,完全無須擔心衛生問題……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雖是大片的村落,但到了晚間不是亮如白晝,而是在草叢、小徑處設立地燈,並不打擾自然萬物在這裡淺吟低唱……

凡是來到這裡來的人,無不感嘆於滿山的乾淨、整潔、自然,這不僅歸功於垃圾的集中處理,更是因為,在這裡已悄然形成將自然與綠色理念化為日常的行為、習慣,孩子們飯後隨手就將垃圾收拾好,自然、有序,客人們也無不如此……

這對於多年從事教育,並始終堅持習文、習武教育遵循自然之道,堅持自我修為達至人生更高境界的他來說是欣慰的,但他遠遠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他依然在路上……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曾經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他用6年時光把這裡變成了最美桃花源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

在這裡,一朝如夢,果是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了吧。

(文中圖片為知家Home自攝,部分為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