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信訪群眾上萬人,受理信訪舉報5000餘件(次),移交問題線索1000多條,協調解決疑難複雜信訪問題620餘件……
這是四川省屏山縣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陳子芬從事信訪舉報工作16年來的“成績單”。今年48歲的她,用堅守崗位、盡職盡責書寫著對黨的忠誠,多次受到市、縣黨委、政府的表彰。2017年10月,陳子芬被四川省紀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表彰為全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個人。
“做好基層信訪工作,尤其需要更多的耐心”
每天早上8點,打上一壺熱水,清掃好信訪接待室,陳子芬就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上午10點多,來了一位群眾,反映低保申請久久沒有迴音的問題。來訪群眾一打開話匣子就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臨近午飯時間仍在表達著自己的訴求。陳子芬悄悄請同事叫了兩個盒飯。今天中午,她又要和來訪群眾一起在辦公室度過了。
經過耐心細緻的記錄、解答、安撫,送走來訪群眾時,時針已經指向下午兩點。陳子芬將桌上的接訪記錄重新查看一遍,防止漏記錯記。
“你每天都是這樣工作嗎?”陳子芬笑了,“屏山縣作為向家壩水電站的移民大縣,30餘萬的戶籍人口裡,移民群眾就有6萬多。移民遷建遺留問題多,社會矛盾複雜,做好基層信訪工作,和各行各業各層面的群眾打交道,尤其需要更多的耐心。”
2002年6月,剛從縣婦聯調到縣紀委信訪室的陳子芬對新的工作也曾一度不適應。剛開始時,碰到一些有情緒的來訪群眾,她也覺得委屈,“為什麼要被別人指責?我跟他們沒仇沒怨。有時候,對他們解釋的聲音大一點,他們就說我態度不好。”但後來,她慢慢習慣了,“誰沒事兒也不會來信訪,來這裡的都是反映問題的人,難免有情緒,要以平常心看待他們的置疑和非議,將心比心嘛!”她把自己的網名也改為了“平常心”。
為了儘可能地讓群眾滿意,陳子芬把休息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除了鑽研紀檢監察業務外,還成為了黨委、政府各項工作、政策的“百科全書”。和群眾溝通的技巧也在工作中不斷提高。
2002年至2008年,縣紀委機關幹部被全縣統一抽調參與移民中心工作,人員編制有限,無法補充信訪室人員力量,陳子芬便挑起了全縣紀檢監察信訪工作的大梁。從開門接訪到主動下訪,從分析研判到溝通匯報,她加班加點、毫無怨言,每天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8小時。
“有人說我不知變通,但我只是堅持原則”
2003年,屏山縣富榮鎮職業中學一名教師向陳子芬反映該校不按程序對其進行解聘。縣教育局初步調查後認為該校解聘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對此,該教師不服開始信訪。陳子芬頂著壓力,查找解聘依據和程序,經過反覆核查,以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解聘違反相關程序。縣紀委責成縣教育局進行了糾正,該教師重回工作崗位。
有人提醒:“你這樣辦事會不會容易得罪人?”“說實話,在紀檢系統工作,怕得罪人就是不稱職。”陳子芬指著辦公室牆上的《信訪舉報工作制度》和鮮豔的黨徽說:“有人說我不知變通,但我只是堅持原則。”
作為縣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手中掌握的是全縣公職人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面對考驗,陳子芬時刻牢記“忠誠、乾淨、擔當”,16年來,沒有為親戚打過一次招呼,沒有接受過朋友一次請託,更沒有發生過一起跑風漏氣和壓案抹案。
“爭取讓群眾只跑一次就能反映問題”
為了引導群眾理性有序地表達訴求,改變信訪量高居不下的局面,今年陳子芬和同事們製作了“信訪舉報明白卡”,逐項細化辦理程序,制定工作流程示意圖,使基層紀委監委受理信訪舉報有了依據、老百姓舉報有了頭緒。
“部分群眾對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不是很瞭解,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做好宣傳普及,讓群眾少走冤枉路,爭取讓群眾只跑一次就能反映問題。”陳子芬說。
移民遷建期間,信訪舉報量激增,陳子芬下班後還常常在手機上接到群眾打來的電話,有時甚至凌晨一兩點也會有電話打來。她總是很耐心地跟群眾解釋,安撫群眾情緒。
家人對此不理解,她愛人也曾抱怨:“一個人的工作常常影響一家子的生活。”直到有一次,陳子芬的愛人到龍溪鄉某村下鄉時偶遇她曾經接訪過的一個村民,該村民知道眼前的人是陳子芬的丈夫後,激動地握住他的手說:“陳主任對我們反映問題的群眾態度非常好,我們之前反映的扶貧村道路硬化項目弄虛作假的問題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結果。她還打電話來向我瞭解鄉親們對結果滿意不滿意。我們很滿意!非常感謝她!”看著村民臉上由衷的笑容,愛人開始理解陳子芬“公私不分”的苦心和意義,從偶爾發“牢騷”成了她堅定的支持者。
平凡崗位,守好“門”、把好“關”,陳子芬用行動兌現著“對黨忠誠、為民服務”的誓言,履行著一名基層紀檢監察信訪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權燕梅 李原野)
閱讀更多 中國紀檢監察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