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白《望庐山瀑布》七言诗句中第五字最重要,该怎么赏析?

一绿浮芳

这首诗人人会背,了熟于胸。诗人将庐山最经典的景色瀑布写得出神入化,宏伟壮观,有多少人是冲着李白这首诗前去一览庐山三千尺瀑布。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庐山香炉峰。峰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烟云聚散,如香炉状。

这首诗大气磅礴,排空而来,神来之笔,想象出乎意外。

首句,诗人若凌空仰视,为瀑布设置了宏伟而缥缈的背景。

首先映于眼帘,一座香炉峰凌空耸立,冉冉生烟,那是山间云蒸雾绕,缥缈于青山蓝天,在日光红霞下变幻成了紫色祥云,香炉峰便宛如云霞仙境冒着紫烟的真正的仙家香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次句移步换景,视角由高而低,由大而小,笔触轻落到瀑布上。

远远地看瀑布,三千尺的白练从天而落,高高悬挂在山川之巅,倾泻而来。遥看瀑布点题望字,远望,只有站得远,才能看得到瀑布全貌,才能领略那摄人心魄的水势。

谁能将这瀑布从何处移来悬挂于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喜得令人意想不到。

三四句,绝妙之笔,神思功力,仅此一句庐山瀑布名扬天下,更令人惊叹诗人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飞流直下三千尺”,干脆利落,字字铿锵有力。

“三千尺”:极言其高带来的视角冲击,从上天直落,喷涌奔泻,犹如大河之势锐不可挡,从天突兀而降至人间,高而壮,壮而丽哉!

“直下”:山势陡峭险拔,水流之急,高空直泻,瞬间眼前。

“疑是”:恍恍惚惚间,是也不是,明知不是,可这样的壮观之景,只能让人相信是,巍巍香庐峰藏于云霞烟雾间,瀑布从云端临空而落,不是九天银河,又是什么!

比喻新奇,想象奇特,夸张却自然而然,让人叫绝赞叹的同时,又觉理应如此,诗人没有凭空胡来,而是瀑布本该就是这样。

第五字怎么重要?

“生”,从无到有,自然生发,是香炉峰造化而产生的神奇效应,不是山间原本就有,而是有仙人香炉峰焚香而产生,蕴含神奇的想象,对自然由衷的赞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异曲同工。

“挂”,动词,化静为动,瀑布如白练,三千尺,直落人间,不是仙人所挂又何来?挂字,赋予瀑布灵动活泼生气!

“落”,有高屋建瓴,势若破竹之势,不仅水形势汹涌,而且声势浩大,仿佛听得见瀑布九天倾泻的声响,水流汹涌激荡的震耳之声。

全诗不着一“望”,但前三句都写“望”,扣题描宏大之景,后一句是“想”,驰骋想象并发出感叹,有形,有色,有声,“万里一泻,末势犹壮”,无不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和豪放开朗的胸怀。


一绿浮芳

这次需要回答的题目是:有人说李白《望庐山瀑布》七言诗句中第五字最重要,第五字要响,怎么赏析?

我们大家都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做的描写庐山瀑布诗共有2首,内容也有所重复,第一首为五言古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这两首都很著名,尤其第二首流传极为广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这里就不介绍第一首五言古诗了,我们着重看看第二首吧,还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吧,来一起看看吧,具体如下:

一、原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注释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香炉:指香炉峰。

3、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4、遥看:从远处看。

5、挂:悬挂。

6、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7、直:笔直。

8、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9、疑:怀疑。

10、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11、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三、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四、写作背景

这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据《新唐书.李白列传》记载:“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安禄山反则在公元755年11月,李白是“窜身南国避胡尘”经金陵、浔阳到达庐山。据《庐山年表》所载:“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15年,李白游庐山,隐于屏风叠”。

五、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避乱而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第1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就好像耸立于天地之间的巨大香炉,香炉里冉冉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该句诗人用一个“生”字,也是整首诗的第五个字,这个字极为关键,把烟云蒸腾而上的壮丽景象写活了,为下面描写瀑布而布置了神奇壮丽的背景,给渲染瀑布的气氛而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第2句:“遥看瀑布挂前川”。次句作者用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如白练悬挂,激流奔腾的壮美图景。

第3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次句是从近处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喷涌而出,显得气势恢宏。“直下”描写了岩壁的异常陡峭险峻,也写可水流湍急。“三千尺”是作者用了夸张的比喻方法,意在描写山势的险峻陡峭,水势汹涌湍急。  

第4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用这句话,用了夸张、想象的形容手法,进一步描写了瀑布的雄奇气势。接第3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飞流直下”的瀑布,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上倾泻下来的一样。这里的一个“疑”字,凭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引人遐想,让人有种亦幻亦真的感觉。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比喻巧妙,语言精美简练而生动,气势恢宏,出神入化。


魏哥杂谈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