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大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唯美短句精选

我是钟洁琳,华大应用心理研究员星级心理咨询师。我们在一起直面儿童心理、家长育儿心理等问题。


大家要着急了,你说没本质区别,那不可能啊?

你看这张图,那张图!审美观完全不一样!难道时尚与落伍我们明眼人区别不出来吗?

大家不着急,的确图片显示妈妈带够靓,奶奶带够土。


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审美观

审美观念又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谁又能保证时尚永远不变?时代的审美观念总是在推陈出新,往复重叠。

70年代的时髦与现代复古风图片对比 我们能说70年代够土?现代就够时髦?

所以,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大的孩子在时尚审美这一区域比较,没有可比性,只是都是各自生存年代里审美体现。如果硬要说有区别的话,只能说奶奶辈的人经历生活的历练(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对需求的满足来说,更偏向于实用性、舒适性。而妈妈这代人不再害怕于没有资源生存下去,所以在需求满足来说,更偏向审美观念、自我实现的需求。

回到主题,妈妈带的孩子和奶奶带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没有本质不同,都是一个出于爱孩子的家长,只是每一位家长自身的特性所导致而体现出的不同。孩子是张白纸,你给它画上什么就是什么,你给它展现什么就会有不同的眼界。不一定说妈妈更会照顾孩子,也不一定说奶奶就更会照顾孩子。我见过生产3个月还不会换尿布的妈妈,也见过时髦的奶奶带着孩子世界旅行开阔眼界。关键都是保持初心,一颗爱孩子的心,给孩子正面管教,博爱、感恩,培养一个人格完整的孩子。养育人自我不设局限性的圈子而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更新育儿知识,成为新时代的养育人。

妈妈与奶奶之间沟通也很重要,观念有不同的时候,千万不要固执己见,家庭不是法庭,非要挣个非黑即白的道理不可。占了理,伤感情。委婉表达,中肯建议,相信民主的家庭都会接受。

总之,大家为了孩子好,一条心,孩子也会学会感恩与分享。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在我没生孩子之前,我婆婆总说,妈妈生,奶奶带,爷爷赚钱买奶粉。听了之后,特别暖心,有人帮忙带孩子,有人赚钱买奶粉,这是不是所有宝妈的心愿呢。

但是在我生孩子的前一年,我回老家过年,看到的一幕彻底坚定了我的信心,那就是,一定要坚持自己带孩子。

隔壁家的小孩一直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爸爸妈妈都是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去。年底了,隔壁小孩的爸妈回来了,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妈应该是很开心的,但隔壁小孩确并没有那么开心。晚上,她妈妈想用毛巾给他擦擦脸,但小孩哭着喊着说:“我不要妈妈,不要妈妈”,死活都不让他妈妈碰他。他妈妈急得只掉眼泪,可也无可奈何,多少心酸,只能网肚子里咽。看到这个情景,我也掉下了眼泪,暗自下定决心,以后有了小孩,一定要带在自己身边。

事实上,我也做到了,我家宝宝自出生后,从未离开过我。现在宝宝一岁多了,我发现她与同龄宝宝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宝宝身体很健康。我很注重宝宝的营养,经常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合理喂养。这样,宝宝身体好,妈妈少担心。相比奶奶带,由于很多奶奶思想比较陈旧,依旧是老式育儿观念,总想着要把宝宝养的白白胖胖的,衣服一定要足够暖,初衷是好的,但要知道,想要宝宝身体好,三分寒,三分饥,才是硬道理呀。

其次,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强。我会经常给宝宝讲故事,跟宝宝聊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好多词语。奶奶带孩子在这方面可能就没有妈妈做的好,一方面奶奶的知识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奶奶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对较弱。

再次,宝宝性格开朗活泼。妈妈带宝宝,宝宝安全感会比较强,这样脸上的笑容就多了。

最后,宝宝见识广。我经常会带宝宝去动物园,公园,或是去爬山,逛商场。宝宝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只要给予宝宝正确的引导,宝宝会学到很多知识。

所以,各位宝妈,为了您将来有一位优秀的孩子,再苦再累,请将孩子带在身边,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桉慧宝贝

妈妈带大的孩子相应来说比奶奶带的孩子有礼貌。因为妈妈是有理性的养孩子,奶奶是惯养孩子。就不比如我家的闺女,她小时候我们全家去我舅舅家走亲戚,走的时候我闺女非得要把一个西瓜皮球带走,我婆婆赶忙找个塑料袋装上提着,我舅妈也不好意思说是他孙子刚买的。出门的时候我看见了,我让她放下皮球再走,结果我闺女不愿意了,大声哭着说我就要拿走,这时我婆婆赶忙说咱拿走,我舅妈也说没事拿走吧!别让孩子哭。当时我就对孩子说,是你的你可以拿走,不是你的必须放下。从那以后,我闺女去别人家没有再哭着要东西。这就是妈妈带大的孩子和奶奶带的孩子不同之处。


浅井123

记得一位幼儿园园长曾说,一个孩子只需要入园一周的时间,她就能分辩出一个孩子是父母买的还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以下统称长辈)带的。原因很简单,那些由长辈带大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比较不守规则。



首先,长辈更加溺爱孩子。

俗话说,隔代亲。长辈普遍比父母更加溺爱孩子。在老人的宠爱下,孩子一般变得比较嚣张跋扈,动手的机率也相比父母带的孩子大。这些孩子规则意识淡薄,坏毛病也较多。

而父母带孩子,规则意识比较强,懂得遵守纪律。



其次,长辈更容易包办孩子的事情。

相比父母带的孩子,长辈带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差。例如,老人会喂三岁以上的孩子吃饭,会帮助大孩子穿衣服等等,基本孩子很多生活事情,老人都会代劳。如此,孩子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变得比一般同龄的孩子差。

而父母带的孩子,自理能力要更加强一些,很多符合年龄段的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做。



第三,长辈带的孩子语言发展通常较慢。

长辈一般不喜欢说,也不喜欢运动,甚至有的老人会带着孩子看电视。孩子无法得到更好的语言上的刺激,自然语言表达能力相比父母带的孩子要差一些。

年轻的父母会经常对孩子说话,语言表达更加清晰,也更加适合孩子的模仿,孩子说话会比较流畅而清楚。



第四,长辈带孩子,过度注意安全,导致孩子缺乏活力。

为了孩子的安全,很多老人选择约束孩子,不给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导致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容易缺乏活力。

父母却更加大胆,能够引导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刺激孩子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等等。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活泼开朗且大方的特点。



不过,长辈带孩子也并不是都是缺点,也有的老人很重视育儿理念,懂得控制自己对孩子的溺爱,那带出来的孩子自然懂规则,讲礼貌。而有的妈妈却相当宠爱孩子的,孩子自然也可能成为熊孩子。

所以,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孩子,不在是奶奶带还是妈妈带,而在于带的那个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懒妈妈的育儿之路

先给大家讲一个实际案例。我儿子小学同学,他们班级学习第一的一个小男生,父母在日本,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

1、言谈举止

孩子们上课都带纸巾,他带手绢,而且是纱布做的手绢,有一次儿子班级排练元旦节目,家长们去帮助布置班级。看见这孩子擤鼻涕时拿出手绢,横着鼻子底下一擦,在手里卷吧卷吧手绢装回裤兜里,整个动作妥妥的一个小老头。

孩子穿着也特别老气,言谈举止也没有小学孩子的天真和淘气。

所以,老人带孩子最大问题,孩子的气质的形成会受影响。

2、饮食习惯

老人一般口味重,特别是北方老人喜欢吃咸菜、大酱、酸菜等腌制食品。所以跟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口味重,盐的摄入量会大。

3、小气爱占便宜

这个没有普遍性,不过一定比例的存在。上一辈的老人,经历过苦难的日子。所以有一部分特别小气爱占便宜,经常在超市看到有老太太买菜,恨不得把菜摘干净再称秤。有时会带着孙子孙女,在这样潜移默化下孩子也会染这些坏习惯。

不过老人带孩子也有很多优点。孩子更有亲情,更懂得节俭。凡事都有利弊,趋利避害培育好下一代是关键。只是个人的观察和见解,勿喷。


高三妈妈日记

区别是有的。这案例就是我两个姐,一个是自己带,一个是我妈带。两个都7岁了

自己(妈妈)带儿子,不会太过于宠孩子,不是说孩子一哭一闹就什么都听他的。打,骂,教,引导这我觉得带孩子都必须要做的。现在孩子礼貌,聪明。

奶奶带的那个差别就打了。毕竟年龄相差很大,基本都是宠,孩子一哭一闹啥事都能要。奶奶永远都口头禅就是:他还是个孩子,孩子就是这样的。所以在外面就一个红孩儿上身,谁都不听,自己就是天。

我的孩子自己带,再不想也不想奶奶带。


小雪糕就是我

在悟空上看到这个问题,也参考了很多家长的回答,其实想一想我自己,感觉还是有很多的话可以说,首先我不是什么专业的教育专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在家庭中,我也是一个儿媳妇和妈妈,其次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心里的态度的不一样,下面我就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和大家谈一谈吧。


先说一说我们的婆婆,也就是我孩子的奶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我尊敬的婆婆,但是她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尤其在在小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因为公公生病去世,她独自生活了一年,在有了小宝之后,几乎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小宝身上,这样导致了她对于小宝格外的在乎,会限制了小宝的探索行为,但是幸运的是,婆婆是一个开明的人,作为母亲的我,虽然婆婆陪伴他的时间更多,我也会一直关注和记录孩子的变化,所以在我发现小宝比较胆小,缺乏男子气概的时候,我会主动的和婆婆沟通,购买一些书籍请她和我一起学习,因为我们彼此之间默契的配合,婆婆帮我带着小宝,减轻了我的生活负担,与此同时,小宝的成长,也没有拉下来,所以对我们家来说,妈妈带和婆婆带,几乎是没有差别的,而且婆婆退休空闲时间很多,有更多的耐心,陪伴我的小宝贝一起玩耍。


当然有的家庭会说,是我比较幸运,所以才这么说,其实任何的时候,奶奶和妈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作为奶奶,因为他们渐渐的与社会脱轨,没有掌握当下潮流的教育方法,或者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都应该被理解,作为妈妈的我们,有的时候,动动脑筋,彼此间教育的差距就会缩小,毕竟,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妈妈用心沟通了,不管是妈妈还是奶奶,教育都一样的。


决胜网

妈妈和奶奶带孩子,我个人觉得主要是教育观念不同,隔背带小孩,更宠溺。还有孩子更加叛逆,不容易听进意见,我行我素。下面我一一列举下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第一,穿着打扮方面不同,奶奶在这方面主要注重实用,方便。比方说冬天保暖的外套,只要保暖耐脏就行,不在意美观。妈妈在保证孩子温暖方面,还会注重打扮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更潮更可爱漂亮。

第二,奶奶和妈妈自己思想观念的不同,奶奶更加惯着孩子,所有东西都一一帮着孩子处理好,不舍得孩子动手,孩子的东西包办,用担心磕着碰着,容易养成孩子依赖,懒惰的性格。妈妈更愿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更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动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己动手能力。

第三,教育观念的不同,奶奶们惯着孩子,以孩子为主导,对于孩子的无赖调皮的更加的纵容,或者直接上手,让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屡犯不止,显得孩子更加叛逆不懂事。妈妈们会更加注重讲道理,对于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行,会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得以理解,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显得孩子彬彬有礼。

以上是我大致分析的,欢迎大家留言互相讨论。


null110063141

啥都不说,直接上图😄




Dongna

前两天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有一个听众问到一个问题,说他们家的孩子不是抠鼻子就是咬指甲,总之小动作特别多。儿童心理咨询师嘉宾直接询问:孩子是不是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大的?果真不出所料,确实是。儿童心理咨询师说:“对于隔辈带大的孩子,这是一个常态问题。”

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解释会给我们一些思考,他说:隔辈的爷爷奶奶因为体力跟不上,常常限制孩子奔跑等大动作的发展,又因为生活的仔细、照顾的细微以及隔辈情感的尤其亲密,常常过多地照顾孩子,很多孩子自己能行的事情都被老人代办了,这也无意识地剥夺了孩子小动作发展的很多机会。这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身体能力和心理需求就转化为了孩子抠鼻子咬指甲这些小动作多的行为问题。

当然儿童心理咨询师也谈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隔辈人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多的耐心,甚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慢下来的生活节奏,和每天忙忙碌碌,操心生活的父母比起来,他们更能切合和体谅孩子的学习能力、成长速度,所以老人带大的孩子常常比较自信,并不是一味说奶奶带大的孩子就肯定没有妈妈带大的好。

其实我想,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看每一个带孩子的妈妈和奶奶的具体情况,很多孩子在奶奶手上成长得很好,也有很多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出现问题的,但这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还是值得家长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