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密探零零发

清朝晚年满目疮痍,无论是谁都是回天乏术。而恭亲王奕訢,曾经试图挽救过晚清,但是还是以失败告终。



道光皇帝在晚年对于皇储问题上,一直是在奕訢与奕詝之间举棋不定。 考虑到奕訢虽然要比奕詝有才华,但是自己之前签订了《南京条约》,很有可能是奕訢一上位,就会推翻自己之前所有东西,到时自己泉下都不得安宁。

而且当时两人的年龄比较小,奕訢的母亲还在,而奕詝的母亲去世比较早。如果奕訢登位,很有可能会出现后宫干政情况。

在多方考虑下,最后选择了“软弱”的奕詝——咸丰帝。但是也没有亏待了奕訢,封其为恭亲王。道光皇帝本以为安排妥当,但是低估了两人之间的争斗。




恭亲王的位置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千年老二的身份,又被奕詝所不放心。真正的矛盾爆发,是在奕訢的母亲去世后。

奕訢母亲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皇太后的封号,但是皇太后的封号岂不是意味着一朝两皇帝?咸丰帝断然不可能答应,但是最后还是稍微妥协。

自此两人的矛盾,开始渐渐的摆到了明面上。后来太平天国北伐,奕訢虽然是平叛有功。但是咸丰帝找了为母争封,有失礼节为借口,罢免了奕訢所有的职位,一下子成了闲散王爷。


前面虽然有《南京条约》,但是西方列强并不满足,遂又强迫签订了《天津条约》,此时奕訢刚刚恢复职位,大加呵斥此举。但是不久后,英法联军再次逼近天津,咸丰帝逃往了热河。

奕訢留下与列强谈判,最后是不得不签定了《北京条约》。奕訢感觉有损颜面,遂向咸丰帝引咎辞职。而咸丰帝人为此事不再其过,免追究其过。

深受打击的奕訢,开始学习西方经验。在此不久后,奕訢创建第一个外交机关总理事务衙门。在北京准备大展拳脚的他,没想到逐渐被热河新的集团排斥在外。


咸丰帝虽然有心平衡两者,但是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索性撒手不管。在临终前,立载淳为皇太子,肃顺等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而奕訢则是被排除在外。

当时的载淳才六岁,作为其母亲的慈禧欲望越来越大。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奈何是孤儿寡母,于是把目光转向远在京城的奕訢。

后奕訢以奔丧为名,急急忙忙的跑到了热河。接着与慈禧、慈安两人密谋许久,不久后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担任议政大臣。

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肃顺等人革职督办,而奕訢也渐渐的做到了政治生涯顶峰。

权利毕竟是外部给的,来的快去的也快。虽然慈禧需要依靠他,但是绝对不想让其爬到自己头上。


重新走进政治中心的奕訢,开始有点忘乎所以然。经常在事务上与慈禧争吵不说,更是时不时的做些逾越之事。慈禧实在是忍受不了,准备找个借口敲打一下。

恰逢有人上奏奕訢“揽权纳贿、徇私骄盈”,慈禧干脆是直接“革去一切职务,不准插手事务”。这时奕訢才知道谁是老大,趴着地上痛苦哭认错,后又有大臣旁边求情,才收回了成命。

虽然奕訢有所收敛,但是慈禧显然不打算放过他。恰逢中法战争失败,虽主要责任不再奕訢,但是慈禧借口军机大臣处理不当,军机处几乎所有人都被撸了一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甲申易枢”。

随着时间加长,恭亲王奕訢距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特别是李鸿章等人上来后,奕訢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甲午战争后,奕訢又被推上朝政,但是看透一切的他,踌躇不再,做事越来越圆滑。后来康有为主张变法,奕訢更是跳出来极力反对。假使他在年轻几十岁,可能会是变法的大力支持者,但是终究傲气不再了。

1989年5月29日,大清国这位经历三代朝堂的元老,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与世长辞,享年65岁。他为了重新将晚清拉回正轨,不是没有费尽心血,兴办洋务运动,大力发展教育。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真是辛苦这位“独木”几十年的付出。


史之策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谈到恭亲王,喜欢他的人称他为洋务派领袖、晚清难得的贤王,贬抑他的管他叫鬼子六。有人说他是汉奸,也有人说他是同光中兴第一功臣。但是似乎他就很快地从政治舞台中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甲申易枢”说起。恭王在帮助慈禧扳倒肃顺等人以后,获得了“议政王”的头衔和领班军机的职务,一时成了最有权柄的大臣。但是很快他和慈禧的矛盾就尖锐了起来,并且差点就被撸掉了所有荣誉,靠着他涕泗横流才捡回来一些。

但是这终究不管用,1884年也就是甲申年,慈禧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罢黜以恭王为首的所有军机大臣,改用礼亲王世铎为领班、醇亲王为掌枢的军机班底,把大权全部收归自己。这样,慈禧就完成了对朝政的彻底控制。而有能力有资质的恭王,则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了。

直到甲午战败以后,恭王又被请出来主持朝政,但是此时的他由于反复被打压,已经彻底失去了三十多年前的锐气,反倒事事谨慎保守,碌碌无为的过了几年以后,在戊戌变法时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青言论史


道光皇帝曾经在晚年考虑立储问题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时想立六阿哥奕䜣,一时想立四阿哥,奕(言宁)念zhu第三声。奕(言宁)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据说是后来某天道光带着诸皇子狩猎,头一天咸丰皇帝的老师杜授田意示奕(言宁)明天狩猎不可发一箭,若皇帝问就是说:“时方春季万物“滋掩繁育”,儿臣不忍杀生以干天和。第二天四阿哥奕(言宁)果然一矢未发。道光帝问为何一矢不发,奕(言宁)按照老师的授意对答。道光帝一听,:“此乃帝者之言,遂决定立奕(言宁)为帝”。



咸丰五年,恭亲王奕䜣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皇太妃病重,快要撒手人寰。奕䜣想让咸丰给他母亲封为皇太后。咸丰心想如果给恭亲王母亲封了皇太后,那么今后怎么跟恭亲王相处。咸丰五年六月,博尔济吉特氏皇太妃病危,咸丰皇帝闻讯急忙赶往内宫探望,途中正好碰上恭亲王奕䜣,咸丰询问奕䜣,皇太妃的病情如何了,恭亲王奕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太妃生命垂危,若再不封皇太后,死不瞑目啊。咸丰皇帝听罢,自言自语的应允了几声:“哦,哦。”也不知道他意思是知道了,还是同意。奕䜣便认为咸丰同意了,就把咸丰封他母亲的意思散布了出去。考虑到君无戏言,最后咸丰帝不得已封了他母亲为皇后。这件事搞得咸丰很不爽,过后咸丰皇帝便免去了恭亲王的军机大臣的职务,恭亲王在咸丰朝便一直不得重用。

咸丰死后,奕䜣和嫂子慈禧一起奕䜣扳倒了辅政八大臣,得了议政王头衔。奕䜣思想开明,谙熟洋务,咸同年间主张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曾国藩平定长毛之乱,也得力于恭亲王背后支持。中法战争时期战场上清军失利,慈禧便借口罢免了奕䜣的职务。

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经几起几落的奕䜣被重新起用,认命为“总理衙门大臣”。经过几次大起大落的奕䜣也老实多了,也不敢在和慈禧针锋相对。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死,也没什么较大的作为。终年66岁。


杨省三

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以(1833年1月11日)出生,号东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曾被道光帝有意立储,未成,道光帝遗照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到咸丰五年,奕訢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授命作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国、法国和沙俄进行谈判,并鉴定《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皇太后联合,发动辛酒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头衔。从咸丰十一年到光绪四年,奕訢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期间在同治四年,遭西太后慈溪疑心,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政治中心),光绪十年,因大清在中法战争中失利,被慈溪罢黜,
史称“甲申易枢”,直到光绪二十年,大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善后之名义被起用,光绪二十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再度担任军机领班大臣和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1898年5月29日),病逝,谥号“忠”,

其孙溥讳世袭恭亲王爵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