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萬和 10 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

Mr_陌陌

其實要說差別在哪裡,可能還是要從體驗和操控上來說,可能還有配置方面的問題,現在的汽車基本都是親民的價格,從幾萬到上百萬的車都有,問題是普通車和豪車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



在配置上,30萬的車型這個應該不用多說,肯定是比10萬的車系要好很多,雖然大部分的配置都被認為了雞肋,但也存在很多實用的功能,比如有車友覺得30萬級別的車一般都有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座椅加熱、全LED燈等一系列高端配置。

雖然上面提及的配置在10萬的車系上也會存在,但可能會很少。再有一點那就是內飾方面,真皮和塑料這兩個材料就相差很大,雖然現在10萬元的車子內飾也不錯,但發動機的技術可能就不是一個等級上了,車身薄而且隔音效果差,這也是可以感覺不一樣的。


10萬的轎車底盤多數使用前獨立懸架,後扭力梁的懸架設計,車輛開起來較為顛簸。成本較高的轎車多是使用四輪獨立懸架,有些還配備的智能懸架系統,舒適性更高。

很多人在體驗上來講,一般都感受不到有多大的區別,舒適上確實感覺不會太大,最主要的還是在動力和隔音上,這點的差距就還是挺大的。再說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10萬的汽車和30萬的汽車,他們的製造成本大概是多少,可能這才是最直接的判斷。


最後再說一個比較重點的,那就是安全性方面,可能你會認為汽車無論是廉價還是昂貴,安全性肯定都是一樣的,可能這就是誤解了,你見過沃爾沃和奧拓相比嗎。可能我說的有人不會認同,但這確實是事實,在價錢上,安全性確實相差也很大。


孫行者救援在線

一句話:這個區別就像情人和老婆的差異。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我原來開8萬元1.4的小車,手房的,就怕坡起,就怕上高速,就怕堵車,為啥呢,開著累,尤其在高速上,別人都開120,你上120就需要更高的轉速,更聚精會神地控制車,因為,你的車差不多到極限了,聲嘶力竭的發動機噪音大,而且緊急情況下超車,很緊張,而且你要判斷超車的時間有沒有富餘量,否則容易發生事故。要命的是,夏天開空調不給力,受罪。

總之,一個字,累。不過,這個小車一樣可以為你遮風避雨,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就像一個老婆。

現在我開2.4排量的車,自動擋,高速上超車很輕鬆,開空調不影響動力,總之開起來也很穩,有種喜歡上開車的感覺,總覺得開車是一種釋放自己的享受。

車在這個時候,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且還滋生了感情,那種人車合一的感覺很是美好。但吃97號的汽油,保養也貴。就像一個情人,你必須要更多的付出,才能享受她帶給你激情。

有3萬的車,有3000萬的車,差異性還是蠻大的,但作為老百姓來說,夠用就好,家庭用車,25-30萬以內落地的車子,絕對夠用了。


車文驛

家有11款速騰1.4自動技術型一臺,當年裸車16.28沒優惠,落地18.5,今年新購15款漢蘭達2.0四驅精英一臺,裸車25.88沒加價,等了兩個月,落地30,從駕駛感受上來說速騰是一臺很靈巧的車操控性很好但乘坐感受差,空間是硬傷,2578的軸距也不能有太多的要求經濟性來講,速騰小保養平均也得800+,油耗很不錯,高速5L以內,城市8L以內,安全性來講,全車激光焊接,整體試車門,前後防撞梁,4氣囊,5年多了除了DSG召回以外沒啥其他毛病,是一輛值得信賴的夥伴,我打算一直留著,直到它無法行駛為止。漢蘭達從駕駛感受上來將,開起來比較舒適,懸架軟,適合長途駕駛,不適合激烈駕駛,也不適合越野,其實這個車更適合乘坐而不是駕駛,乘坐的時候一個人在中排可以以一個標準的北京癱姿勢癱在那裡,很舒適,可以說空間是我選擇這個車的最重要的理由。其他的,比如2.0的發動機談不上激情,但夠用,車子的隔音比速騰好,音響也比速騰好。從安全性上來講,7氣囊,前後鋁合金防撞梁,但車身鈑金還是那種點焊,車門也是上下兩片焊在一起的,車門翼子板等鈑金的厚度也遠遠不如速騰,給人一種不爽的感覺,30萬的車竟然工藝不如16萬的好,不過這個車2070kg的體重還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要知道當年的日系三傑(雅閣、凱美瑞、天籟),標準的B級車的體重也基本我和的小速騰持平(速騰1460kg)。從經濟性上來講,首先就是費油,這個車還沒出首保,從現在來看,高速可以跑到7.8城區11左右,長期油耗平均10.8,這是建立在我不經常開的情況下,目前1000塊錢勉強加了3箱子油,預計能跑到1500公里,(恐怕是極限了,大有可能14xx),這個車最不爽的地方就是那個破b駐車制動,都30萬的車了,沒天窗、沒無鑰匙進入啟動、沒電動調節的真皮座椅、沒4門窗子一鍵上下我都忍了,上個電子手剎有多難?好不上電子手剎,那上個正常手剎也行,偏偏上那個左腳那的破剎車,還美其名曰碟中鼓,破剎車就破剎車吧,關鍵是不好用,制動力奇小無比。再就是漆薄,不耐用,其他也就沒啥了。由於新車還沒保養過暫不知道價格,但我覺得的會比速騰貴,速騰一年或10000公里一保養,漢蘭達6個月或10000公里一保養,同志們看車差別來了嗎?





​​


愛爾蘭咖啡50592981

騷年,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首先說一個故事吧。

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提到了汽車,張嘴就來了一句:我就想不明白了,汽車這東西,3萬的比亞迪跟30萬的奧迪有啥區別!

然後說一下,這個老師是教政治學的,單身,自己沒車···,估計也沒開過幾臺車,所以,你倆的問題一樣。

事實上,關於普通車型與豪車的區別,很多人都有一種誤解——認為幾十萬的豪車就是賣個品牌,跟普通10萬,或者說跟20萬的車沒啥區別。

這裡送上呵呵一句。

分析一下這裡有下面幾種心態:1、買不起,所以就貶低豪車。2、不懂車,認為汽車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殼子,瞎說。3、一些低調的大佬,認為汽車就是個出行工具,能跑就行。

咱們就用30萬的車與10萬的車比比,懟一下前面兩種心態。就以通用旗下30萬的凱迪拉克ATSL與旗下10萬的英朗比比吧。

首先是外觀,ATSL的設計感明顯比英朗要強,用了更多鋒利的線條,選用了更好的漆面,就像是一個帥哥與普通站在一起一樣,氣質不一樣。

其次是內飾,進入車內,ATSL的車門門板、座椅、中控臺等位置使用了大量真皮材料,而英朗呢,低配還是織物座椅,高配才有真皮,門板、中控臺等位置都是硬塑料。

此外,還是那句話,英朗的內飾設計感較弱,看起來不夠酷。而ATSL的內飾不僅材料好上檔次,其內飾的風格明顯更帥氣。

最後是動力部分,ATSL起步就是2.0T+9AT,最大269馬力。英朗呢,頂配才是1.3T,配合的是6AT,發動機最大才163馬力。開起來肯定是ATSL更有勁更富有動感了。那種超車時候幹踩油門不走的感覺,真是醉了。

最後補一句,社會上其實也有一些很有錢的大佬開個捷達桑塔納什麼的。他們有時候也會化20萬的車跟200萬的車沒啥區別。但是你要注意,人家的意思是在使用上沒啥區別,都是A到B!


智東西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們國內,有很多人覺得豪車與普通汽車只是有個品牌差別!

也就是說,買豪車純粹是為了面子,其實真正開起來無論是30萬,還是10萬的車,差別都是不大的。

難道相差20萬真的沒區別嗎?下面我總結了一下這些人的奇葩說法,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奇葩說法1:無論多少錢的車,最高限速不還都是120?

對於這個說法,T哥思來想去,好像道理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無論是多少錢買的車,高速都是不允許超速的。不過呢,仔細一想,這事不對!

十來萬的車;在高速上如果跑120;此時的發動機最低轉速得3000多轉,幾乎達到極限車速,極難操控!車子也在抖啊抖,想要再次提速也明顯的感覺到很吃力。

與此同時的風噪,發動機噪,路噪等等,非常熱鬧。

而三十萬的車;在跑到120的情況下,發動機轉速幾乎都能控制在2000轉以內,操控起來也是輕輕鬆鬆。想要繼續提升車速也是隨心所欲,車身動態也非常穩定。

並且良好的隔音也能讓車主坐在車裡悠閒的聽著音樂!

通過這樣一對比,即使高速時汽車都是最多隻能跑120,但是其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相信大家無論是否駕駛過這樣的兩種車,都能想象出高速時一個即將到達駕駛極限,另一個很輕鬆,穩定,有多大區別!

奇葩說法2:你的車比我貴20萬,不也是自動擋,有什麼不一樣的?

雖然現在由於自動變速器技術的成熟以及降低了生產成本,很多汽車只要七八萬就搭配了自動擋!但是其中還是大有不同哦!

十來萬的車;在市區內走走停停的情況下,變速器頓挫頓挫又頓挫,該升檔時不升檔,該降檔時不降檔,根本無法和發動機完美匹配。甚至不如駕駛一輛手動擋。

而三十萬的車;變速器無論何時都能很聰明的升降檔位,既能無時無刻保證平順性,又能在不影響動力的情況下降低油耗。

奇葩說法3:無論你的車再好,開的不好一樣出事故!

這個說法其實就有點不科學了,不過事故的發生除了外界因素和駕駛問題外,汽車本身也有很大關係的!

十來萬的車;由於懸架問題,快速駕駛時更容易出現失控,翻車等一些問題!並且因發動機動力的影響,經常在超車時延長了並排行駛的時間,與對面車輛相撞的可能性也更大了一些。

而三十萬的車;

無論何時,懸架都能給自己帶來足夠的信心,ESP,主動剎車防碰撞系統,車道保持系統,以及360°全景車身拍攝系統也都能輔助司機更安全的駕駛!更強的動力也能讓超車來的更輕鬆些。

除了上面這些,更好的車身結構,以及更合理的安全性設計,或者更高強度的車身材料,更多的安全氣囊,都可以提升在事故發生後的安全性。

總結來說,

10萬的車是一個代步工具,可以為您遮風擋雨,踏踏實實的工作,還不要求吃太好的油。

30萬的車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其中還有對享受生活的態度,不過需要更好的保養,吃更好的油,才能享受它給自己帶來的激情。

30位維修技師在線為您排憂解難!


汽車TA說

好車的價值在於底盤
  1. 好車的價值在於底盤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10萬的汽車和30萬的汽車,他們的製造成本大概是多少。(這裡就不舉例子了,10萬左右轎車大多是國產車,黑國產車會被罵。)

一般來說,10萬的轎車多是國產轎車也有部分低端合資車,扣除各方利潤、稅費等等,它的生產成本一般在3.5萬-4萬之間,具體就不算了,很容易就可以查到。

30萬的轎車,多數是合資車或者進口車型,不僅稅費相較於國產車更高,而且還需要支付高額的技術轉讓費。一般情況下,30萬的轎車製造成本在10到15萬元左右。

一個成本3.5萬-4萬,一個成本10到15萬元左右,他們給你帶來的駕駛感受的區別可想而知。這些成本的差距體現在哪些地方了呢?底盤、變速箱、發動機、內飾材料、安全配置、配件等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差距,將從各個方面影響到車輛的駕駛感受!詳細點來說:

1、發動機和變速箱,它能給你帶來的駕駛區別是平時車評中所說的換擋平順性、動力感受以及油耗。

2、底盤,10萬的轎車多數是使用前獨立懸架,後扭力梁的懸架設計,車輛開起來較為顛簸。而成本較高的轎車多是使用四輪獨立懸架,有些還配備的智能懸架系統。舒適性更高。

3、內飾材料,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一個是滿車的搪塑材料,一個是真皮包裹,檔次感及乘坐的舒適性區別明顯。

4、噪音處理,車輛對於噪音的處理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隔音材料的使用,另一個是隔音技術的使用。為何別克車油耗高?因為它隔音材料用的多啊,這也是別克隔音效果好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就是隔音技術,其實就是關於車輛整體隔音設計,對於車輛共振的處理等等方面。價格較低的車,為了控制成本,不會在隔音上付出太多成本。

5、安全配置,目前多數30萬的車輛都配置了側氣簾或者預碰撞系統,在車身吸能的設計上也花費了大功夫。

6、其他配件,輪胎尺寸、中控互聯繫統、電動座椅、通風座椅、自動空調等等都影響著車輛的駕駛品質,而這些也是成本上的差距。

說到底,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在汽車市場競爭中,各方的價格都很透明,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價格虛高的情況。

更直白點說吧,10萬的轎車和30萬的轎車在級別上是有差距的,一個寬大全車人都坐著舒適,一個緊湊總感覺小。

開10萬的轎車感受就是這個車各方面都還行,但各方面都不夠好。一般30萬的轎車,基本上就挑不出毛病了。

本人自己的車是比亞迪S6,在公司替老闆開車,駕齡20年,開過的車型有奧迪A8,寶馬740,奔馳S500和保時捷帕拉梅拉,簡單的說下10萬和30萬以上的車的區別!個人認為舒適度上區別不大。國產車要空間夠大,獨立懸掛,基本就和豪車沒多大差別了!差別就在動力和隔音上,這點國產車差距還是蠻大的!畢竟國產現在還沒有造大排量發動機的技術。但是如果家用的話國產車動力也夠了。還有就是外觀和漆面也是有差距的。個人認為這點差距和價格差距來比的話性價比絕對國產車最高。如果談到面子問題選車的話不能超過50萬。因為超過50萬的話大多數車型就沒有面子了,別人會以為你是司機!當然不是所有的車都是這樣,個別跑車例外!以上純屬個人觀念,不一定全對。望各位看官不喜勿噴!!

十萬跟三十萬確實感覺很明顯,我家最早買的是驪威,12萬,後來買了一輛君越30萬,感覺不是一個數量級,14年又買了一輛奔馳E級52萬,感覺跟君越就沒有太大區別,主要在於靜音,地盤空間有優勢,其他方面比如大燈,高科技配置,有些反而不如君越

我最真實的感受,2012年買了臺江淮和悅,當時覺得很舒服開著,開著開著,到今年發現朋友打都已經換車,加上小孩馬上出生,就尋思換個車,當時看了奧迪A4,奔馳C,CC,都覺得空間太小,又去看了SUV,昂科威,不信賴別個變速箱,單位有臺別克車那變速箱我都懶得吐槽了,本來很中意漢蘭達,媽的4兒子要加價,就是不慣這種行為,結果提了銳界,30萬和10萬的差距主要還是在隔音,加速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區別,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本人80後接近90了,自己沒錢,全靠我爸媽。畢業也就一年,12年買的車,東南V5標配,9萬左右,當時不懂車,覺得能開就很不錯了,也沒去研究好壞。後來在4S店上班,也開過不少好車,Q7,邁騰,CC,A6…10萬左右的車子和30多萬的車子,畢竟一分價格一分貨,工藝方面,用材方面真的不是一個檔次的,關鍵還在於高端車給你帶來的不僅是舒適的駕駛,還有開車那種駕駛樂趣。不過買車還要看自己的能力說話,即使你買得起好車,自己養不活,那還是算了,一個月工資都不夠油錢的。量力而行,有多少能耐就買多少價位的。內心深處還是想買個好點的,以後有錢了再說…

我是3年駕齡的新手女司機,對你們說的那些專業的不很懂,家裡剛好是分別用過10,20,30 W的三輛車,只說一下直觀感受。12年底買了長城騰翼C30,裸車6萬8,陪伴我考完駕照和新手期磨合,當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比駕校車好使多了,剛開上車也很臭美,一點沒覺得車有哪裡不滿意。15年換了起亞智跑,裸車17.8萬,開起來確實流暢,輕鬆。提速,剎車都很自如,這才知道原來的騰翼是有多肉,多墨跡。今年老公新買了凱迪XTS,裸車28萬,我開起來覺得跟智跑的明顯區別是,這車真沉啊,等個紅燈再起步不給油基本不會走,倒車也是,但是高速跑起來真的是很穩,很靜音,音響也好,操作智能化,背推明顯,油耗也真的是不開玩笑。但是,即便差了10萬塊,我還是覺得我的智跑好,起步怠速輕巧靈便。

開過單位的麵包,單排小貨車,寶典皮卡車,開過比亞迪F0,還開過好多同學朋友的十萬左右的A級車,也開過朋友同學的銳志,邁騰,A6,5系,7系,奔馳E,X5,自己最長開的是老爸的老君越和自己的沃爾沃S60,感覺差的最多的還是駕駛品質吧,包括隔音,乘坐舒適性,動力,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再有覺得便宜車更考驗駕駛技術吧,比如麵包和單排小貨車,真心不好開,特別是東北的冬天,轉個彎上個破那叫一個費勁兒,可能是我自己的技術差吧……所以買車這事,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的錢包量力而為吧,安全第一,在自己的預算內,買個性價比最高的,安全的,就可以咯!各位繼續努力,為自己的夢想之車而奮鬥吧!


圖說亳州

我的愛車是用了八年的十萬元左右的緊湊型合資車,適合市內出行,靈巧省油,可我跑長途時經常開朋友的近三十萬的車。

這並不是面子的事,而是我的車在車速百十公里時,不管是噪音還是穩定性或者是操縱舒適度,與朋友的車簡直有天壤之別,尤其是在噪音上的區別最明顯。

我的車在此情況下,發動機的噪音讓聽音樂成為刺耳,讓車上人交談須高八度的聲調似吵架,讓耳朵從長時處於高分貝車噪籠罩中停下車時,頗有悟空脫離唐僧蒼蠅般囉嗦後,頓時世界安靜的感覺。

而駕駛朋友的車便讓這種折磨銳減,由此便可對駕駛兩種檔次的車感對比可見一斑。


詩毛巾

我是3年駕齡的新手女司機,對你們說的那些專業的不很懂,家裡剛好是分別用過10,20,30 W的三輛車,只說一下直觀感受。12年底買了長城騰翼C30,裸車6萬8,陪伴我考完駕照和新手期磨合,當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比駕校車好使多了,剛開上車也很臭美,一點沒覺得車有哪裡不滿意。15年換了起亞智跑,裸車17.8萬,開起來確實流暢,輕鬆。提速,剎車都很自如,這才知道原來的騰翼是有多肉,多墨跡。今年老公新買了凱迪XTS,裸車28萬,我開起來覺得跟智跑的明顯區別是,這車真沉啊,等個紅燈再起步不給油基本不會走,倒車也是,但是高速跑起來真的是很穩,很靜音,音響也好,操作智能化,背推明顯,油耗也真的是不開玩笑。但是,即便差了10萬塊,我還是覺得我的智跑好,起步怠速輕巧靈便。


o_o晴

我來說兩句 我有一輛標誌307兩相車 還有一輛奔馳e260 1.8t 姐姐奧迪tts 姐夫寶馬5系 這幾個車經常換著開 除307姐姐姐夫不換 奧迪裸車76萬 5系45萬 e260 42萬 307 11萬 先從駕駛質感說 差別不大 奧迪最好 307也不錯 過彎 急剎車表現優越 不會比其它車差 舒適度奧迪最差 懸掛硬 會顛死你 寶馬最好 動力奧迪最好 4秒破百 即使307已經加裝渦輪也要8秒多 隔音奔馳最好主要發動機噪聲小 寶馬稍微大 標誌307發動機噪聲極小 但時速過150噪聲也很大 視線奧迪最差 標誌307最好 音響寶馬最好 質量奧迪最差 5年的車修了很多錢 而且燒機油嚴重3000公里加一升 標誌目前也9萬公里無維修 奔馳4萬公里無維修 寶馬11萬多 無維修 奧迪9萬多渦輪增壓換過 總結 標誌307 除面子檔次外 家用不會比其它車差到哪裡去 特別是駕駛質感 操控好於其它車 如果是乘坐方面 寶馬最好 奧迪最差因為噪聲太大 懸掛太硬 但最拉風 養車成本 奔馳最貴 標誌最便宜 沒了 去年奔馳已經抵貨款了 抵了28萬 請勿噴我炫富 現在也是窮困潦倒 本人鞋材加工 生意不好搞 以後有可能翻身 不買豪車 沒意義


吉草匯

說到10-30萬的車我和我哥的兩臺車分別是寶來和銳志,相信很有可比性,平時我們換著開,我基本上都是開銳志,偶爾換來寶來那是一千個不爽啊,具體哪裡不爽可以說很多,首先從細節開始,拉開寶來車門硬邦邦的不像銳志順滑輕輕一拉就開了,上車後就感覺到座椅,銳志座椅算偏硬了寶來座椅像石頭,手動調節座椅不夠精確,銳志後排可以調整傾斜度,半躺半坐舒適很多,寶來後排是直直坐著長途真累,然後啟動,銳志六缸發動機十分安靜剛買車的時候連啟動了都不知道又重複啟動,對比寶來啟動感覺像拖拉機😄,開始踩油門了,銳志無聲響的就到70-80了,寶來嘶吼著才開到50-60,在路上銳志由於動力夠車子積極響應人的意圖開起來得心應手,寶來提速慢不算剎車還剎不住的感覺,在高速上銳志超車輕鬆很多,以上是使用感受,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再說說質量吧,開不壞的豐田不是蓋的,銳志開了11萬了連小毛病都沒有發動機依然安靜,寶來開了8萬公里發動機多出了很多種以前沒有的聲音,不知道什麼時候要修車的感覺,這是我的個人感受,能看完的朋友也是真愛啊😄,本人只是消費者不希望大家談論到愛不愛國的層面,望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