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辭職員工暴真相:生拔鵝毛太殘忍,看後你還敢去嗎?

作者 波夫

宜家辭職員工暴真相:生拔鵝毛太殘忍,看後你還敢去嗎?

如果有這麼一位老先生,他精於文字卻要偽裝成閱讀困難症患者,只是偶爾喜歡小酌兩杯卻偏偏對外宣傳酗酒成性,時而極度節儉會為員工下班忘記關燈而大發雷霆,但為博得貴客歡心卻又不惜一擲千金。

你能夠在他手底下工作二十多年嗎?這正是宜家前高管約翰-斯特內博眼中的大老闆英瓦爾-坎普拉德的形象。英瓦爾年過八旬,仍牢牢掌控著宜家這個龐大的零售帝國:遍佈全球26個國家的303家商場,13.5萬名員工,每年一期的宜家《家居指南》印刷量達2億多冊,幾乎要超過《聖經》。

很多人都為宜家賣場所營造的場景所陶醉,但是,卻很少會關心那些穿著黃白條紋T恤的員工們,在這個家居夢工廠裡,每天是否過得開心。

約翰-斯特內博,在宜家工作過二十多年,目睹了宜家從一家瑞典郊區小店躍升為全球最大家居用品零售商的全部歷史。三年前,他從宜家離職後,寫了一本書,書如其名《宜家真相》,其中大部分內容都在吐槽他的前老闆英瓦爾

。上個月,這本書出版了中譯本,讓無數中國宜家粉絲,也有機會一窺,那些藏在蠟燭和沙發背後的秘密。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負能量爆棚的書。你不但會失望地發現一間外表光鮮的公司背後,原來有這麼多不可與外人說的事情,還會讓你聯想起自己所處職場環境的種種不如意。約翰對宜家創始人的印象,如果只用兩個詞來概括就是,成功而虛偽。

英瓦爾成功之處,其實也無需贅言,本文的讀者,如果沒去過宜家,大概也聽聞其大名。宜家堅持不做電子商務,卻仍能捕獲從斯德哥爾摩到成都無數青年的心,在歐洲,宜家是頻繁搬家租客們首選傢俱品牌,在發展中國家,它又幾乎成了良好審美的代名詞。

宜家風行全球的背後,得益於英瓦爾事必躬親,從一張椅子靠背的弧度、賣場價格標籤、按鈕把手位置之類,到全球所有門店藍底黃字的外牆,都要一一過問,以確保在全球每一間賣場的樣板間裡,呈現出的英瓦爾想要達到的統一風格。

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確保這種設計良好的產品,做到大眾價位、薄利多銷。

英瓦爾可謂成本控制高手,可以把一款咖啡桌的出廠成本控制在人民幣十元以內。為了特價機票,可以讓員工在機場等上幾個小時;公司還一度禁止中低級別員工使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等。只需要幾秒鐘,英瓦爾就能算出,俄羅斯松木在波蘭就地切割、膠接、加工,在瑞士出售,會耗費多少成本,會得到多少利潤。對於零售企業來說,在成本上的斤斤計較,十分必要。

對英瓦爾的商業直覺,約翰非常佩服,但是對於其個人言行的前後矛盾、或表裡不一的行事作風,卻深惡痛絕。

有些年,宜家經常被人指責抄襲著名設計師的作品然後低價出售,英瓦爾對此的辯解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新設計。但是如果宜家發現有其他品牌商品存在山寨行為,則會不遺餘力地調動全球的法務團隊,毫不留情地將之訴諸法律手段。

宜家一款羽毛枕頭中,相當一部分羽毛是從活鵝身上拔出,這些鵝在屠殺之前,往往要經歷好幾輪煉獄般的拔毛

,這也是低價鵝毛的秘密所在。此外,對於一些供應商使用童工生產的問題,一位宜家高管對外回覆是,這總比好過流落街頭淪為雛妓。約翰曾經長期擔任英英瓦爾的私人助理,並負責宜家集團的對外公關事務。但是無論是對於那些血淋淋的鵝、還是第三世界的童工,他卻不能夠向外界講出真實的想法,這讓約翰感覺到痛苦。

在環保問題上,英瓦爾的表裡不一尤為明顯。宜家是全球木材消耗大戶,平均每年耗費全球1%的森林資源。在約翰看來,宜家儘管並沒有蓄意破壞生態,甚至還在印尼的婆羅洲上進行熱帶雨林恢復試驗,但面對上游供應商非法砍伐天然林,卻長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主動追溯木材來源是否合規。前幾年,宜家一度禁止對外發布《家居指南》,因為英瓦爾擔心,有人會根據這本購物手冊,去推算出宜家每年砍伐的樹木數量。

2013年,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對宜家子公司Swedwood集團在俄羅斯和芬蘭邊境卡累利阿(Karelia)北部的伐木工作進行調查發現,這家公司為了尋找製作傢俱木料,居然砍倒了一棵生長了近600年的古樹,後來,FSC吊銷了宜家此前被授予的森林管理證。此事一經曝光,宜家此前建立的環保先鋒形象開始崩塌。

英瓦爾的種種言行不一致,實則與其所推崇的企業文化有關。

英瓦爾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一個家居廠商的誓約》,被外界奉為宜家聖經。這裡面提到塑造今日宜家的主要精神有,產品就是宜家的標籤,簡單是一種美德,敢於與眾不同,勇於承擔責任。

和許多西方企業一樣,這些價值觀看上去都無比美好,但也許只是存在創業初期,或者壓根就沒離開過那張紙。在約翰這本書裡,我們看到的是,真正主宰宜家的企業文化,實質上是專制與封閉,以及無處不在的神秘主義。

在約翰看來,英瓦爾的世界觀是,他基本上只信任有親緣關係的人,也就是說,只有真正的瑞典人才符合基本要求,特別是那些來自他的家鄉斯莫蘭省的人,才有可能進入宜家高層任職。

宜家小到一款產品大到新店選址,其決策始終由一個神秘的小圈子所決定。剛進入宜家的新員工,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不知道真正做決策的人在哪裡。據約翰觀察,宜家的隱形決策層,最早源於阿姆霍特總部,後來又慢慢轉移到赫爾辛堡,這些特權決策層在宜家站穩腳跟,並籠絡了一幫忠實的支持者。這樣一種隱秘的決策架構,也導致了公司裡經常流言漫天,時不時謠傳說老總又有了新思路,某人即將被解僱,或者某人即將履新。

真正激怒約翰,讓他決心寫出宜家真相的,還是英瓦爾步下的那張監控網。自1970年代,英瓦爾為了避稅,移民瑞士之後,他一手構築了一張類似美國中央情報局一樣的企業情報網,這成為他掌握瑞典宜家總部動態的重要渠道,據約翰估計,直接向英瓦爾彙報的密探不下二十人。

約翰在2008年出任宜家綠能科技公司總經理後,一次,他從公司董事會主席那裡聽到一些針對他的惡意批評,於是他直接去質問公司的財務總監在搞什麼鬼,爭執沒多久,他就收到來自英瓦爾和董事會的嚴重警告。這個財務總監正是英瓦爾兒子的密探。從那時起,英瓦爾吸取了教訓,在宜家要想待下去就一定不要招惹密探,也是從那一刻起,約翰下定決心要離開這樣一家企業。

毫無疑問,一家成功的企業,通常都有一位強勢的領導者,正如韋爾奇之於通用、蓋茨之於微軟、貝索斯之於亞馬遜,他們常常是富於遠見,而又相當獨斷,時而平易近人,時而嚴厲得像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總之,很難讓人一眼就能看清他們的真實想法。

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在企業管理中,如何解決民主與專制,獨裁與開放,如何避免領導者的強勢傷害到員工的積極性,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的解決方案。這也正是自從有公司這種商業組織形式以來就有悖論。

約翰吐槽英瓦爾的真正價值在於,他掀開了一家成功企業的外衣,把企業運作過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一面,暴露給公眾,告訴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企業管理人員,原來無論多麼成功的企業,總還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但是,在約翰看來,宜家現在正在遠離他們創辦時所提倡的信念,日益變成一個封閉、神秘主義、任人唯親的團體,大企業病已經開始蔓延,機構膨脹、效率低下,申請買臺電腦要等兩三個月,員工們開始變得害怕犯錯時,努力幹吧變成了等等看吧。長此以往,成功基礎將被不斷蠶食。

不過,約翰在宜家也有過開心的時光,不然他不可能在那樣一個環境中呆上二十年。總體上,他仍然認為英瓦爾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總能帶給人靈感,也確實推出了很多堪稱景點的產品,給一度給世界零售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他也會想起與同事們一起工作時的快樂和溫馨。直到今天,約翰仍然覺得“我的心有一半始終屬於宜家。”

約翰仍然為這家公司的未來牽腸掛肚。如果你問他,如果重新回到宜家,還有哪些可以挽救。他的回答是,他渴望得到溝通機會,“這種溝通應該是真誠、坦率而又有批判性的,不管是在宜家內部,還是在宜家以外的地方,溝通都是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