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分級基金

日前,有媒體報道,有關部門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儘快制定將分級基金轉為指數基金的方案。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資本市場運行了十來年的分級基金,在不久以後將退出這個舞臺。廣大投資者,從此也就徹底告別分級基金。

別了!分級基金

所謂分級基金,是一種具有槓桿操作特徵的基金,通常一個分級基金作為母基金,會把所發行的基金份額等額分成A份額和B份額兩個部分,其中A份額所對應的資金,與B份額資金一起進行股票投資,並享受由B份額所提供的固定收益。而由於B份額實際運行的資金是其名義資金的一倍,在扣除給A份額的固定收益以後,獲取由實際運行資金產生的全部損益。對於只持有B份額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客觀上他在投資中所使用的資金,不僅有自己出資購買的B份額,也包括了借來的A份額,在事實上形成了信用放大。而從分級基金本身的角度來說,它因此也就具備槓桿運行的特徵。由此,也就形成了分級基金交易價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套利空間以及投資者在贖回母基金時為配平A份額和B份額而產生的買賣溢價與折價空間。這種衍生出來的交易機會,不但使得分級基金較其它類型的基金更為複雜,而且也具有更多的盈利模式。

早在十多年前,國內就出現了以深圳成份指數為標的的分級基金,其槓桿率理論上可以達到十倍。不過,由於當時人們對分級基金的認識還不多,加上那時指數化投資也不太流行,因此該基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太受關注的。分級基金的大發展是2015年,當時異常活躍的股市行水平情,催生出了許多信用交易的工具,而分級基金與生俱來的槓桿作用,立馬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那時設計出來的分級基金,往往是以某個行業為主題,選股十分集中,同時還設立了上折與下折制度,以便將槓桿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上,這樣雖然槓桿比例有所降低,但卻又放大了下折所帶來的價格風險。在股市上漲的時候,這種風險似乎是不存在的。

人們看到的只是分級基金帶來的豐厚收益,於是這個沒有門檻的槓桿交易工具受到了廣泛的追捧,儼然成為當時基金市場的主流品種。然而,當股市下跌,特別是發生流動性幾乎枯寂的“股災”時,分級基金內在設計上的弊端也就自然地顯現出來了,特別是當市值波動引發下折時,由於基金B份額價格快速下跌,那些明顯缺乏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感到難以接受,這樣很自然地引發了各種矛盾。

別了!分級基金

更大的問題是,公募基金本身是作為面向中小投資者的代客理財工具,理應將防範與控制風險放在重要地位,而分級基金恰恰卻是一個通過加槓桿來實現高收益的投資工具,這樣的工具是否適合面向普通投資者,這恐怕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面對因為分級基金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後來有關方面暫停了新的分級基金的審批,並且給分級基金投資者設置了一定的門檻。此後,在研究“資管新規”時,又明確了此類大眾投資產品不得加槓桿。

這樣一來,也就等於在制度上封殺了分級基金的生存空間。而現在出臺的要分級基金儘快調整為指數基金的制度安排更可以看作是對於分級基金處置的一種具體化。鑑於“資管新規”的最後實施時間是2020年,那麼可以預期的是,分級基金最晚到2020年,必須要轉換身份,不能再帶槓桿了。而這個時候,距離國內第一個分級基金的產生,不過15年。

回頭來看,當初分級基金作為基金衍生產品的一種,在很多地方進行了創新,在市場上應該有其一席之地。但反過來,由於在風險把控上存在先天及後天的各種缺陷,加上又缺乏嚴密的制度設計,所以最終被證明是不太符合實際需求的,因此也就不得不被叫停。這樣的教訓值得記取,而其中最主要的,無非是當年這個制度本身就存在諸多不足的產品,是怎樣得以登堂入室的呢?在這方面的疏漏又是如何形成並不斷被放大的呢?顯然,在這些方面需要反思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