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一說到水鄉,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有著烏蓬船、茴香豆和社戲的江南水鄉,但其實潮汕也有不少水鄉,雖然論精緻和繁華都不及江南水鄉,但是它們卻有著獨特的潮汕文化特色,普寧市的南溪鎮就是其中之一。

南溪位於普寧北部,是名符其實的“水鄉”,除了榕江、洪陽河從這裡經過之外,其境內還有80多公里的內河。南溪鎮轄區內有41個村,每個村都有一條以上河流,每條河流歷史上都有一個渡口,每個渡口都能通航普寧、揭西、榕城、汕頭等地,水路四通八達,水上交通便捷。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在南溪人心中,水、河、溪就是南溪最大的物產,也最值得珍視, 2017年,南溪鎮啟動了聲勢浩大的內河整治行動,進一步完善了南溪的自然景觀。如今,人們在這裡泛舟、品茗,休閒愜意恍若置身於江南水鄉。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與此同時,水系的發達也孕育了一項傳統的文化活動,那就是賽龍舟。有史料記載,最晚應該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現在在南溪下尾張村保留著一個老龍頭,刻有清朝光緒七年,也就是1881年,由此可以得知南溪賽龍舟的傳統,至少有100多年。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據介紹,歷史上,南溪的龍舟隊就奪得過丁日昌組織的龍舟賽的冠軍,2008年參加全國第二屆龍舟文化節也奪得金獎。直到現在,賽龍舟仍然是南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動,每年一到端午節前後,這裡就成了人的海洋,歡樂的海洋。包括在外地做生意的人,都會回來參加這個活動。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除了龍舟這一特色文化之外,南溪還有歷史悠久的婆樓和節孝坊。位於南溪村的婆樓是一座三間兩進,上下兩層的舊式樓房。婆樓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當地紅色政權的辦公所在地。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彭湃,楊石魂,陳魁亞等領導者都曾先後至此。也因為紅色政權設在這裡,南溪當時參加革命的人非常多,他們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另外,在南溪還有一座節孝坊。它是普寧目前僅存不多的牌坊之一。據介紹,牌坊的主人21歲時丈夫去世了,她沒有改嫁,矢志不渝。在家裡守寡,上孝敬公婆,下悉心培養自己的兒子。經過一段艱苦的歲月之後。他的兒子長大了而且有成就,兒子為了感恩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培養成才,所以上報朝廷,要建節孝坊褒揚母親的品德。最終獲得朝廷的認可,朝廷在康熙45年,也就是公元1706年,頒發聖旨,建立了節孝坊。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難得的是,這個保留至今的節孝坊的構件均為原物,可以為文史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

兩岸綠樹成蔭,白雲映入水中 普寧南溪:潮汕平原上的“江南水鄉”

“兩岸綠樹成蔭,藍天白雲映入水中,魚兒不時躍出水面”,在南溪,這樣的美景時時映入眼簾,而婆樓、節孝坊的存在則為南溪增添了一份歷史文化感,讓南溪成為一處值得一遊的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