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前一段時間,藝考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什麼“一秒入戲的小哥哥”、“宋祖兒參加北電覆試”、“地震小英雄林浩參加藝考”等。作為外行人,看藝考看的大概都是顏值吧,但說實話藝考生真的苦。

咱們來一次“穿越”,看看古人是如何通過藝考走上人生巔峰的?

歷史上各朝代

最牛藝考生

起源:藝考的雛形

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六藝”教育:禮(儀式、行為)、樂(音樂、舞蹈)、射(弓術)、御(馬術)、書(書法)、數(算術)。“六藝”在當時已得到充分的重視。

有資料表明,在西周時期設立的鄉學中,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正式教授的學科。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唐朝時期音樂文化發展空前繁榮,音樂機構眾多,有學者認為,唐朝的宮廷音樂機構同時承擔著音樂教育的職能。這種機構負責培養音樂、舞蹈等藝術專門人才,並分批培訓長期常備的樂工和短期輪番的樂工。每批再按所習樂曲的難易分三檔進行教學,按年考核演奏、表演功夫的熟練程度,並根據熟練程度累計成績,評定優劣,決定樂工的升退。

除了音樂,繪畫在古代也備受重視。漢朝時,漢武帝推行一套學校制度,它把官學(太學、郡國學)和私學結合在一起,還建立了專門研習文學藝術的學院——鴻都門學。這裡正式開設了“字畫”這一課程,它是我國最早的專科大學,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藝專門學院。漢代的美術教育仍是師傅帶徒弟的師徒、父子方式傳授繪畫技能。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期,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藝術教育也有了重大發展。宮廷繪畫日益興盛,唐明皇創置了我國最早的翰林院,並廣招藝術人才奉於宮廷,授予官職,同時也集中了一些畫家,形成一強大宮廷繪畫力量。

春秋戰國時期

01 | 舞蹈系:西施

春秋末越國羅人,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相傳,西施面見吳王的時候跳的是《響屐舞》,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吳王為之著迷。參加“藝考”時,跳段《響屐舞》必然是加分項啊!

當然,除了西施,趙飛燕、楊玉環進入舞蹈系,那也是分分鐘的事。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02 | 樂器專業 : 伯牙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高山流水覓知音”說的就是他。如果參加考試,樂器專業那是妥妥的。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東晉最牛藝考生

書法專業:王羲之

說到書法專業,這個男人不得不提。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若是拿《蘭亭序》赴考,那成績……就不用多說了……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唐朝最牛藝考生

音樂系、文學系、書畫專業:王維

科舉制度從隋朝大業元年誕生,到清朝光緒三十年甲辰科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為止,共產生了近600名狀元。

而其中有一位狀元不是憑文化課被錄取的,是憑著他的音樂才能折桂,他就是“相逢意氣為君飲”的王維!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一把"),並且精通音律,善長書法,刻的一手好印,是少有的全方位偶像。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不會彈曲的詩人不是好畫家

宋朝最牛藝考生

01| 國畫專業:張擇端

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清明上河圖》一出場,打遍天下無敵手有沒有!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02 | 文學系、國畫系、書法專業:蘇軾

他是宋朝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蘇軾擅長畫墨竹,《瀟湘竹石圖》是蘇軾的書畫名作之一,採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所寫。詩寫的蒼涼多情,通篇書法寫的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看這成績,蘇軾同學想進哪個專業就進哪個了,畢竟各項專業成績和文化課成績都好啊。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元朝最牛藝考生

戲曲系、導演系:關漢卿

金末元初人,“元曲四大家”之一,被稱為“元雜劇的鼻祖”,也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家譜國際」古代不止科舉,“藝考生”也有前途

現在看來,關漢卿可以考考編導或戲曲導演專業,他要是交上經典作品《竇娥冤》,評分老師估計要哭著打最高分了,就一個字!哦不!四個字——催人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