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我们印象中,开国皇帝往往以天下大事为己任,是百姓眼中的天神;而亡国之君往往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是百姓眼中的恶魔。这几乎成了一条历史规律,没错,这也是每个新王朝想要告诉我们的历史“真相”!

可真相只有一个,早晚会浮出水面,就如帝辛(商纣王)的牧野之战一样。

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再说牧野之战之前先要说下东夷之战。在商朝末期,国力衰微,而在东方的夷人却日渐强盛,所以不断地侵扰商朝的后方,这让商朝很是头疼。从帝辛的父亲帝乙开始就不断的对东夷用兵,到了帝辛才完全拿下东夷,并且俘虏了很多的东夷人。

这场战争传播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对民族的融合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虽然是通过流血的方式。《左传》中提到,帝辛虽然平定了东夷的叛乱,但是也使得商朝的国力俱损,间接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其实说的没错,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如果不打东夷的话,难道让他们继续扰乱边境?然后等到他们彻底崛起,把商王朝一举歼灭?帝辛不傻,所以这场战争必须要打,而国力肯定是有损失的。

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反观周朝这边,自然是比不上商朝,那怎么办呢?周朝采取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打不过你,就先打你的小弟。于是周朝在数年之间不断蚕食支持商王朝的小部落和小国,只给了他们两个选择:臣服或灭亡。并且为了为攻打商国做准备,周文王还花了大力气灭了邘、密、黎国,稳固了周王朝西方和北方统治,避免他们对自己放黑枪。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一个很好的机会了!

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据《左传》和《国语》还有《史记》记载,周武王选择灭商的时机非常好,当时的商王朝大旱,黄河河道出现枯竭,外加上商王朝历代积累下来的问题,使得商王朝看上去摇摇欲坠。反观周朝,他们也不好受,正处于大饥时期,而周武王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准备把矛盾向外转移。就这样,一群缺吃的找上了一群缺水的,而牧野这个地方就是大战的开始!

我们从古至今都自称礼仪之邦,就连打仗也有讲究。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必败矣。所以周武王召集周围各国军队在牧野誓词,史称“牧誓”,不过按史书上的说法,那些诸侯是崇拜周武王慕名前来,但我觉得人家实力摆在那,你不来就先拿你开刀了。

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牧誓大概给出了商王朝三项罪名:听妇人言,不认真祭祀,还有不用亲戚为官。这些理由现在看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周朝看来,这是大罪!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完整的礼乐制度。比如商朝虽然进入父系社会,但是母系氏族的影响并未消失,所以商朝的女性地位还是很高的,可以做官可以领兵打仗,这在后世是很少见的,而周朝的礼乐制度一完善,尊卑有了顺序,大大降低了女性的地位。至于祭祀,据考察殷墟和综合史料,帝辛已经很少用人祭祀了,反观周初,对天的尊敬使得他们十分认真祭祀,这也就导致许多无辜的人成为牺牲品,其中就有从商朝俘虏的近百位大臣。而任用亲戚就更不用说了,春秋战国的君主大部分都是他的亲戚。

所以说,礼乐制度的完善是有利也有弊的!

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战斗打响了,据两种史书记载,一说商军100万,一说17万,我估计没有那么多,100万可能把后勤算上了,那就且按17万算,而周军才4万多人,那怎么会输了呢?原来帝辛的主力军没在朝歌,所以他就匆匆集结了罪犯和俘虏等人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商军溃不成军,直接临阵倒戈,而帝辛也在鹿台自杀了。可惜他没有留下“任贼分朕尸体,勿伤百姓一人”这句话,否则明崇祯帝看到了,一定觉得是同病相怜啊!

商朝亡于纣王的荒淫无道?别再被骗了,揭秘牧野之战背后的故事!

其实从帝辛登基开始,就不断解决商朝遗留下来的“积病”,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而且这还是必须补的那种墙,外加上天灾人祸,最终被周朝取代。仔细想想帝辛和朱由检很像,只不过崇祯虽然被清朝抹黑了,但是有大量资料流传下来,最终历史给了他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而帝辛就没那么幸运了,当时文字才兴起,就算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也很少,并且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

所以他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由后世续写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对于帝辛,从古至今也有不少人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而现代殷墟考古才能真正还历史一个真相,甚至连我国最伟大的人都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国运已尽,流言四起;千秋功业,如出一辙!

如有质疑,可查找相关资料,或留言讨论!记得关注我哦,给你更多历史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