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宋教仁?

達摩克利斯之劍28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宋教仁,一個理想的革命者。一個真正的,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但現實的實際情況,讓他被暗殺,但即便是不被暗殺,他的政治理想也無法實現。在當時的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根本無法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宋教仁。字鈍初。生於1882年。有近代資產中國憲政之父之說,是興中會副會長,(會長是黃興)在1904年前往日本法政大學學習西方政治。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宋教仁致力於憲政改革,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宋教仁所領導的國民黨大獲全勝、得以授命組閣,但出師未捷身先死。於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遇刺身亡,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來證明誰是兇手,資產階級的民主就此死亡。

首先要說明的是,宋教仁過理想化,過於幼稚。政治上極不成熟。應當說宋教仁的責任內閣制,不僅袁世凱反對。就算孫中山對此也不感冒、從骨子裡袁世凱和孫中山應該是一樣的。宋教仁的的理想根本無法實現,缺乏環境基礎和政治土壤。如果說誰刺殺宋教仁誰得利誰就是兇手這個說法,那麼無論袁世凱。孫中山都是既得利益者。都有嫌疑。在這裡都不做過多的討論了.

無疑。宋教仁是偉大革命先行者,宋教仁的偉大在於他不希望用暴力進行革命。他希望用更加高尚而文明的方式來促進國家進行變革。

在宋教仁看來,任何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長效的、完善而穩定的一套憲政制度。各個政黨的政治家之間的競爭要用公平和公開的、合法的、非暴力的方法來競選,也應該在所有人民的監督中進行。但無論和袁世凱和孫中山都希望採取暴力手段去推翻對方,缺乏政治家應有的妥協和包容。在宋教仁那裡,革命不是謀求個人利益的敲門磚。而在袁世凱那裡他需要的是專制。民主和專諸根本無法共同出現在一個字典裡。

宋教仁的遇害也是中國民族資產的遇害,也是民族資產的死亡。也應當說是當時的整個的統治階級和國民黨共同害死了宋教仁。這是近代中國的最大不幸和悲哀。


清水空流

評價宋教仁之前,我們應該先將他頭上閃耀著的光環摘了,看到更真實的宋教仁,而不是永遠躺在神壇上的宋英雄。

宋教仁,政治角逐的犧牲品。

宋教仁生於1882年,湖南桃源人,被譽為中國的“憲政之父”。1903年,宋教仁結識黃興,翌年於湖南長沙正式成立華興會,黃興任會長,宋教仁任副會長。1905年,宋教仁在日本參與組織成立同盟會。1912年,在宋教仁的組織下,同盟會聯合國內革命黨派在北京改組國民黨,孫中山任理事長,宋教仁任代理事長。1913年3月,中華民國首屆國會選舉緩緩落幕,國民黨以最高票數取得勝利,黨魁宋教仁欲藉此將政體改為責任內閣制,將國家權力轉移給內閣。



宋教仁,被扇耳光的男權主義者?

同盟會綱領中有“男女平權”的條款,同盟會的主導者是孫中山和黃興,當時的宋教仁影響力自然不及孫中山。但是,當國民黨改組的時候,主要負責人卻是宋教仁。宋教仁將同盟會綱領中的“男女平權”刪除,並且規定不允許任何女性加入國民黨。當時,在會的唐群英起身怒斥宋教仁,唐群英身旁的沈佩貞則不由分說拉著唐群英衝上主席臺,“以纖手亂批宋頰,清脆之聲震於屋瓦”,啪啪啪,狠狠地扇了宋教仁的耳光,宋教仁及與會眾人皆驚愕不已。

宋教仁不是完美的英雄,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英雄。當時雖然都在談革命,但是追求“男女平權”又何嘗不是革命?如果我是沈佩貞,我也會扇宋教仁,並且還要扇得他分不清東南西北,這事做得太混賬了。




宋教仁,為革命事業奮鬥終生的英雄。

宋教仁自與黃興結識併成立華興會以後,便始終致力於革命事業,致力於建設理想中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國度。宋教仁臨終前留下遺囑:

諸公皆當勉力進行,勿以我為念,而放棄責任心。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

宋教仁臨死仍然放心不下革命事業,仍然在告誡自己的同志們繼續努力,12年後孫中山在臨終前亦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誡語與宋教仁相呼應。宋教仁生命的終結,既是英雄的隕落,亦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再次失敗,是中國近代史上革命探索道路上的再次遇阻。宋教仁的突然死亡,成為近代中國難以彌補的遺憾,讓宋教仁的“憲政”設想還沒有正式開始便已經結束,如果真讓宋教仁完成了責任內閣制的改組工作,近代中國的歷史又將怎樣?

宋教仁在遺囑中提到了“調和南北”,可見南北雙方的關係亦是宋教仁難以放心的事,為了在自己死後保證南北雙方關係的穩定,保證中國的局勢不受影響,宋教仁特意讓黃興發電報給袁世凱:

北京袁大總統鑑:仁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權之見存。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宋教仁。哿。

宋教仁在電報中自言革命以來,從來沒有與人結過私怨,當然這點是宋教仁自己以為的罷了,宋與人結怨是肯定有的。宋教仁死有餘恨,因為他想做的事還沒來得及做,他想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想讓中國強大起來,想要改組內閣,可是,他做不到了,他已經“勢必至死”。因此,他只能寄希望於袁世凱,希望袁世凱可以順應時勢和民心,保證民權,甚至“確定不拔之憲法”,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憲法到現在還偶爾會做更改呢。宋教仁用了“臨死哀言”這四個字,這不僅僅是他對自己命運的哀嘆,更是對革命事業的哀嘆,甚至是在哀求袁世凱。

英雄將逝,盡顯悲涼。

然而,在宋教仁死後,他在死前所做的安排並沒有發揮作用,孫中山趕回中國發動了“二次革命”,袁世凱強行解散國民黨,南北雙方再次水火不容,宋教仁生前所做的努力盡付諸東流,可悲可嘆。

宋教仁的突然死亡,讓近代中國再次迷失了方向。


吾與吾國

個人感覺他一己之力摧毀了中國近百年唯一可能崛起的機會。

評事件看人物一定要說背景,話說民國初年,清廷剛滅,積貧積弱,封建體制已死但餘毒未消,各派勢力包括同盟會都蠢蠢欲動要鬧事,袁世凱人望能力和兵力都是第一,所以鎮的住各派,在維持微弱平衡下袁厲行改革,廢除科舉,削減軍費投資教育,建立現代學校包括大學,建立現代警察隊伍,興建鐵路(記得詹天佑嗎)和通訊,興辦礦山和實業。。。確實發展勢頭很好,袁作為總統任命的內閣包括各個黨派的,總理都不是袁派的,宋教仁當然也不是,而且當時還是議會選舉制,基本拷貝美國模式。無奈國民黨影響太大,宋教仁玩黨派是高手,很快讓同盟會乘員佔據議會多數,大家勢均力敵的局面立刻打破了。很多人說人家同盟會一不偷二不搶,憑本事拉的選票為啥不能主政?問題就在同盟會一干大佬如孫文等都是眼高手低且沒有實際軍事或經濟實力,在那個軍閥林立的年代,相當於選一隻羊來管理狼群,美國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到中國一定不行,更何況宋教仁還是另立爐灶撇開孫中山搞的,連孫都不配合。

宋教仁事件後國民黨說是袁世凱暗殺所以討袁,失敗後逃亡日本改組國民黨,為了防止再出宋教仁這種德高望重的人搶風頭孫中山直接要求黨員必須宣誓效忠他個人,黃興等不認同於是分裂出走美國。


VictorZK

宋教仁,是湖南常德人。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家,為中國民主憲政而獻身,被稱為“中國憲政之父”。

1902年,只有20歲的宋教仁就有著推翻帝制的思想。兩年後,他與與黃興,陳天華等人在長沙建立了華興會,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副會長。他們提出著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後來發動長沙反清起義流產,宋教仁跑去了日本。

在日本期間,宋教仁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他一面潛心研究西方議會政治制度,一方面進行革命宣傳。次年(1905),他參加了同盟會。後來,宋教仁回國後以上海為中心,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為武昌起義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礎。 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宋教仁根據當時國內外形勢,協助孫中山一系列法令。



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後,實行獨裁專制,新成立的共和制政權面臨危機。宋教仁四處演講,傳播民主憲政思想。他要建立責任內閣制,以議會政治的方式限制袁世凱的權力,破壞其獨斷專制,從而建立一個共和國。


1913年初國會議員選舉中,國民黨獲得壓倒性的多數。這與宋教仁的宣傳功績分不開,但是他也因此深為袁世凱忌恨。袁世凱以重金美色賄賂他,勸他放棄自己的主張。宋教仁義正言辭的拒絕袁世凱。宋教仁的影響嚴重超出了袁世凱控制,袁世凱害怕了,於是他派出殺手暗殺。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到暗殺,救治無效,3月22日離開了人世。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宋教仁是中國近代史上死得最令人惋惜的一個政治人物,主張議會領導下的內閣總理制,是當時少有的熟悉西方現代憲政體制的實幹型政治家。辛亥革命後,在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處於半隱退狀況下,宋是同盟會的頭號人物,當時南北和談達成協議由袁世凱當任總統並首都設在北京,實行的就是由宋主張的內閣總理制,而臨時議會處於同盟會的絕對控制之下,宋是當然的總理人選。宋如果順利到達北京,在理想狀況下,中國將在宋的領導下,形成完善的現代憲政體系,從而向工業化強國邁進。而這則會使得袁世凱成為事實上的榮譽國家元首,沒有實際權力,從而引起袁的忌恨,而結果便是宋被人刺殺於北上的路上。宋死後,在袁的收買分化下,議會成為擺設,變成了事實上的總統制,中國現代化的憲政體制進程嘎然而止。而失去權力制約的袁世凱在操縱議會實行總統指定製後仍不滿足,稱帝身敗名裂而亡,使得北洋軍分裂,中國從而滑向了軍閥混戰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