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汪曾祺是最後一個士大夫?

啦啦啦德瑪西亞522

鸚鵡史航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

這話我是極其贊成的,要說這世上讓我找一個人和他玩一輩子,我想最好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外界封他:“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

賈平凹說他: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黃裳曾說他:他的一切,都是詩。

梁文道說他的文字:就像一碗白粥,熬的剛好。

這話我都贊成,不過我更願意把他當做身邊一個極其可愛好玩的老頭,像一個忘年交的鄰居、像朋友、像父親。

毫無疑問才子一枚

汪曾祺首先是毫無疑問的才子一枚,還是那種舊時的才子,帶點紈絝子弟的放蕩不羈。

小時候衣食無憂,錦衣玉食。家裡請著好的私塾先生,有才華的祖父、父親膝下成長著,書畫皆通。從小到大,國文總考第一;畫畫好,美術老師常讓他替同學們改畫,自幼就有才子氣。

患著瘧疾呢,還是考上了當時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大的文學系,投入最喜歡的老師沈從文名下。到了大學,也是風雲人物,各種老師寵著、賞識著。

上楊振聲的現代文學課,他交了一份很短的報告,楊先生看了,當堂宣佈他期末免考,聽說他愛畫,就邀他到住處,給他看自己收藏的畫冊。

  

聞一多的唐詩課,汪曾祺替同學交作業,寫了篇關於李賀的讀書報告,大意說盛唐的詩人們在白紙上畫畫,晚唐的詩人們則在黑紙上畫,故色彩特別濃烈。聞一多看了,大為激賞,說:“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的還好!”

沈從文更是欣賞他,給過他的習作120分(滿分一百)的高分,還到處推薦汪曾祺的文章,說他寫的比自己好。

汪曾祺也極為喜歡沈從文,晚年曾不無自豪地說:“沈先生很欣賞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說是得意高足。

汪曾祺(左)和沈從文(右)

汪曾祺還參與過樣板戲《沙家浜》的改寫,那句阿慶嫂著名的唱腔“時過滄桑,人走茶涼”就出自汪曾祺之手。

愛吃愛酒愛花的老頑童

汪曾祺還特別“貪得無厭”。他貪吃,貪喝,貪看,貪玩兒。我從來沒見過有人像他這樣對生活有這麼大興趣。

他特別愛喝酒,喝起酒來,從不會一口一口抿,而是痛飲,一喝一大口。

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汪曾祺經常逃課去喝酒。一天夜裡喝麻了,癱坐馬路邊,沈從文路過瞧見,以為是個生病的難民,一看,居然是汪曾祺!連忙把他扶回宿舍。中國文學史上兩位大師,踉踉蹌蹌在夜路上走,想來真是好好笑。

晚年因為疾病纏身,醫生給立了很多規矩,不能吃肥肉,不能抽菸、喝酒,油炸食品也不行。——這可怎麼活?“但他不是個容易沮喪的人——幸好有天下第一的豆腐,我還能鼓搗出來一桌豆腐席來的,不怕!他這樣給自己打氣。”

1960年代的汪曾祺(右一)

1997年5月16日,離世當天,他想喝口茶水,他對小女兒說“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但龍井尚未端來,他就已離世。

他還好吃,簡直吃盡四方。從家鄉高郵的鴨蛋到北京的豆汁兒,湖南的臘肉,江南的馬蘭頭、朔方的手把肉,還是故鄉的野菜、他鄉的菜餚,所有的東西,經他寫出來,就算剛吃過算,我都超想吃。

對草木,他也有情意。還是少年時,他就有心發現家裡的園子裡什麼花最先開,祖母佛堂裡那個銅瓶裡的花也常常由他來換新,才25歲,寫過的文章裡提到的花草樹木種類數量,簡直堪稱博物學家。

他還喜歡唱戲,在西南聯大時常唱後來放棄是因為——“牙齒陸續掉光,撒風漏氣。”然後還喜歡畫畫,直到40歲時,他還想改行去當專業畫家。

還愛做菜。他的手藝在當時文藝圈子中很有名。當時每當有港臺作家或外國人來採訪汪曾祺時,中國文聯索性安排客人在汪曾祺家吃飯。

作家聶華苓訪問汪曾祺,汪曾祺為其做了道揚州菜——大煮乾絲,聶華苓不僅吃完了乾絲,連湯汁也喝得精光;還有人吃完後將剩下的菜“兜著走”,說是外面吃不到……

獨創一派的文體家

汪曾祺的文字,大家都知道是獨特的。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裡語言最好的作家有誰”這種問題的答案裡,他總是能名列前茅。

晚年汪曾祺

曾有評論家說:汪曾祺的語言很怪,拆開來沒什麼,放在一起,就有點味道。他的句子大都短峭、平實、樸拙,文字直白沖淡,像在水裡洗過一樣,乾淨。

真喜歡看他晚年寫的西南聯大的那些故事呀。

汪曾祺寫過很多沈從文,我因此才知道沈從文是怎麼過日子的,怎麼嘆氣怎麼高興。

他說沈從文讀過很多書,卻從不引經據典,總是憑自己的直覺講話,沒有一點譁眾取寵的江湖氣,但只要你真正聽懂了他的話,就會受益匪淺,“聽沈先生的課,要像孔子的學生聽孔子講話一樣,舉一隅而三隅反。”

寫當年和梁思成、林徽因毗鄰而居的金嶽霖,看到林徽因瘦的不成樣子,為了讓林徽因儘早恢復健康,在門前的空地上餵養了十幾只雞,“金先生是個單身漢,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了一隻很大的鬥雞,這隻鬥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

真是各個個性不一樣,卻又都可愛得緊,讓人對那個時代、那樣的生活、那樣的師生朋友情誼心嚮往之。

汪曾祺和妻子

可能大家更記得《受戒》,記得小和尚明海和英子的爛漫。在一個充滿詩意的水鄉里,一個小小的廟旁,一個小和尚和一個小女孩兒之間產生了懵懂的愛情,有如世外桃源般至純至美。

汪曾祺的小說文字總是這樣,讓人感覺到人性的美。但是汪曾祺牽掛的又不光是美,他只是覺得,經常提到美,會讓他的讀者心軟,心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老頑童黃永玉直接表示:“我一直對朋友鼓吹三樣事:汪曾祺的文章、陸志庠的畫、鳳凰的風景。”

有評論家說,汪曾祺是被遮蔽的文學大師,在他去世之後,作品被一版再版。但在我這個汪曾祺迷的心裡,總是沒有找到一套汪老的完美的文集,或者是收錄的文字不全,或者是裝幀不夠精美。


十點讀書

題主問為什麼說汪曾祺是最後一個士大夫?我的理解:是因為他身上有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那些可貴的精神。



士大夫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指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統稱。他們是國家政治的直接參與者,也是社會上層文化藝術的創造者、傳承者。戰國之前的“士”是放在“大夫”之後的,表達的是一種等級區分。而士大夫則代表的是一個階層,它是知識分子和官僚的混合體。古代的“士”是隨著科舉制度的完善而興起。他們大都出生貧寒,是讀書讓他們“學而優則仕”。特別是宋代程朱理學的弘揚,文化考試成為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徑之後,士大夫作為精英階層迅速發展。



我為什麼說汪曾祺先生有古代士大夫身上的可貴精神?古代的知識分子,所謂“士”,在政治清明時則積極入世為官,創造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反之則“隱”,做學術,傳播文化。縱觀汪曾祺先生一生可以用波詭雲譎、起伏不定來形容。但不管他遭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先生都能一笑而過。 汪曾祺先生是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 ,是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他文風幽默且靈動,他從不抱怨。解放後,他歷任北京市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幹部。他入世為官,兢兢業業;被關押期間不忘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先生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造詣頗深。而最為靚麗的還是當屬將《蘆蕩火種》執筆改編成同名京劇而大獲成功。



士大夫作為一代精英階層已經作古,但他們身上那種積極進取、不折不饒、樂觀向上的精神必將永存! 創建於2018.4.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