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菜櫃走進群眾視線 無人零售的戰場從辦公室轉向了社區

隨著新零售的不斷髮展,其業態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態勢。在去年被炒得火熱,受眾人跟風的無疑就是無人零售了,從無人便利店到無人貨架再到智能貨架,入局者比比皆是。然而,隨著辦公室無人貨架啞火,無人零售將更多的精力瞄向了社區,試圖在社區尋找更多的機會,隨後不少智能貨櫃也亮相在眾人眼前了。

智能菜櫃走進群眾視線 無人零售的戰場從辦公室轉向了社區

據廈門中小平臺瞭解,近日,北京紫竹院街道的某小區內已經出現了自動保鮮、稱重、結賬的24小時智能蔬菜櫃。在這個智能菜櫃裡,可以放置二三十種生鮮商品。

想要購買也很簡單,只要掃掃智能菜櫃上的二維碼,充值一定的金額,就可以打開貨櫃,拿走選中的商品,關上抽屜系統即可自動完成稱重、結算和扣款。

相比傳統的菜車、菜店,智能貨櫃佔地更小,更加方便,更容易深入居民社區。不過據廈門中小平臺瞭解,目前上線的智能菜櫃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比如價格顯示不清晰、反應不靈敏等。再一個,生鮮高損耗、難運營、日常維護、配送成本較高,想要真正做好這一塊還是有點難的,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智能菜櫃走進群眾視線 無人零售的戰場從辦公室轉向了社區

雖然如此,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入局,加上眾多在辦公室場景折戟的無人貨架企業將目標轉向社區,社區場景的價值也在日益凸顯。社區一直是零售商爭先掘金的重要場景,除了一些小玩家,蘇寧、京東、阿里等巨頭也都在快速的佈局社區零售。

和一些無人便利店相比,智能貨櫃也是有其優勢的,面積小、移動靈活可以較好的補位到一些商業不平衡的社區。再一個和辦公室的百億規模相比,社區消費市場的規模是數千億,能引發各方爭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初眾多玩家一窩蜂的湧入無人貨架的賽道,隨著無人貨架的逐漸冷清,玩家們對於社區新零售市場的爭奪也顯得更加的冷靜。或許也是因為相比無人貨架,智能貨架面對的挑戰更高。

智能菜櫃走進群眾視線 無人零售的戰場從辦公室轉向了社區

眾所周知,社區居民最大的需求一般聚焦的生鮮品類上,但是生鮮商品具有高損耗、難運營的屬性,尤其是對商家的供應鏈要求極高。雖然智能貨櫃的技術門檻不高,但是在其他方面,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入局,難免要交一些學費才行了,所以短時間內,社區智能貨櫃要大範圍的鋪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社區新零售市場還有很多的創新空間,而玩家對社區新零售的興趣要遠遠大於辦公室的無人貨架。然而,無論是無人便利店還是智能貨櫃,在未來對於社區新零售市場的爭奪中,勢必要大戰一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