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為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系統,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真相?

2008年,一個名為中本聰的傢伙,精通密碼學、數學、金融、編程於一身的武林高手,向世界拋出了一枚叫“區塊鏈”的炸彈。

區塊鏈的官方定義:基於分佈式的數據庫,有著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匿名等特性;

現在比特幣的價格一枚已經高達50000RMB,雖然今天又是一個瀑布,但是價格依然很高,那麼作為創始人的中本聰,會不會是全球首富啊,那他的安全會不會受到影響,為了自己的安全,本聰學長也藏起來了,所以至今也無人知道他是哪個國家的。

下面回顧一下,區塊鏈出生的整個過程。

2008年美國雷曼公司倒閉,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並蔓延到了全世界,為了應對危機上了各種財政刺激方案,政府狂印鈔票,但貌似並沒有啥用。

中本聰為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系統,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真相?

思考人生

作為武林高手的中本聰就想,萬一銀行破產了,那我的錢不是全沒了?不行,我得想個辦法。

2008年10月31日下午2點10分,中本聰給自己周圍同樣愛好密碼學的幾百個人發了封郵件,“我最近閒來無事,發明了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你們看我牛不牛”,結果當時人們認為這是一個無聊的遊戲,這件事情也沒受到多少重視。

在第二年1月3日,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50個比特幣的獎勵。

中本聰為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系統,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真相?

創世區塊

當然創世區塊上的比特幣並沒有價值,直到2010年5月21日,一個程序員用1萬個比特幣買了一塊價值25美元的披薩,宣告比特幣正式有了第一個公允匯率。直到現在人們把每年的5月21日稱為:比特幣披薩日,用來紀念這一個里程碑事件。這也是全世界最貴的披薩!!

這是當天《泰晤士報》頭版的標題,正式標誌著區塊鏈邁出互聯網虛擬世界的第一步,也暗含了新體系對舊體系的嘲諷。

舊的交易體系——中心化記賬系統

中本聰為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系統,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真相?

支付寶

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中心化賬本就是,你在淘寶上買了件東西,你需要先將錢打給支付寶,支付寶在收到錢後通知賣家發貨,賣家發貨,你確認收貨,支付寶再打錢給賣家,完成支付過程。

中本聰為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系統,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真相?

但萬一支付寶的數據庫被隕石砸中了呢?

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雖然是你在和賣家交易,但是還牽扯到了第三方,即支付寶,你和賣家的交易都圍繞支付寶展開。

一旦支付寶出現問題,就會導致交易無法正常進行,如果支付寶拿著你的錢跑路了,你總不能跑去指責賣家不發貨吧,因為賣家根本就沒收到錢。

這種記賬方式需要一個值得被信賴的第三方進行背書,比如政府或集團,將所有有價值專門的計算都放在一箇中心服務器中進行處理。

但這樣的系統或多或少都有人為參與的成分,就使得整個系統不怎麼被信任了(這就是為啥總有腐敗分子的原因了)。

新的交易系統——去中心化記賬系統

中本聰為何設計一個區塊鏈系統,背後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真相?

區塊鏈記賬

區塊鏈就是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佈式數據庫系統,大家都可以記賬,卻不能修改。如果運用在金融系統中,大家就可以在完全沒有第三方信任背書的情況下,在一個開放式的平臺上進行遠距離的安全交易。

它不再僅限一個地區、國家,它可以無障礙的實行全球化、安全交易,因為區塊鏈遍佈全球各個地區的節點,保存了所有的交易信息,並且所有參與記賬的人都能讀取總賬,確保系統的透明、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