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黃氏故里!大瀝平地竟藏了條700年學正村!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大瀝街坊們都知道嗎,如今平地東約村的前身,可是大瀝歷史上一座聞名遐邇的古村哦!那就是曾經的治學熱土、繁華古村——學正村!今天,瀝仔就帶大家一起來追溯這條700年古村的繁華記憶……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如今的東約村風貌

學正黃氏始祖黃世雄,字朝興,南宋珠璣巷人,宋末官至南京六提領,曾追隨文天祥抵抗元軍。其子黃應科,字獻伯,號鶴峰,官支廣西鬱林州學正,景炎元年(1276年)任滿,因躲避廣西戰亂,棄職到南雄珠璣巷。後來又攜母駱氏太夫人遷平地鄉。


據《平地鄉志》記載,宋朝滅亡後,黃獻伯杜門不出,獨以講學為事,遊其門者數千人,蔚為一時之盛,時人尊為學正先生,故名其地為學正。


其後經數百年的蕃衍生息,一條薀涵傳統民俗文化的文明古村遂得以形成。黃姓世代書香,歷朝文人輩出,培育出多名進士與舉人,蔚為一時之盛的讚譽。其後世秉承家風,以教育作為興族之宗旨,族中訂立有完善的開辦義塾與家族學堂的規例,儲備足夠的基金以維持。族中學童每年有領取筆金之定例,考取功名及獲高學位者均分別各有獎賞。故村中博士、學士等各專業人才大有人在。

學正不少祠堂曾開辦過私塾,據老一輩村民所傳,學正辦教育的鼎盛時期,族人執教鞭投身教育者18人!20世紀30年代,在學正東圃黃公祠開辦十三保國民學校,有學生數十人,任教老師兩名。50年代初,因併入平地小學而停辦。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平地東約村現存進士屋

歷史上的學正村村貌,也呈現出濃厚的文化氣息。村東南有河涌環抱,流經東北方向出外河,通接江心、沙海一帶,東面外河邊築建有小碼頭供運輸上落。河涌均以石塊砌磡。排列有序的街巷路面皆以石板鋪砌,村前之出入口及巷頭均建有門樓,並設有神像,村口門樓設有閘柵,各門樓有坊里名稱。村內分佈建有大小祠堂16間,有奉旨興建百歲牌坊和節孝牌坊兩座,村北建有文昌塔、奎星樓、北帝廟等。西南面村入口建有進士坊,鄰近處還建有一條獨具特色的藝術長廊——學正長廊。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學正文化室保存有歷史上學正村的村貌還原模型

不過可惜的是,日軍侵華淪陷時期,由於社會動盪,百業蕭條,村民深受其害,部分族人因家道中落,經濟拮据,生活難以維持,為求生存逐漸將房屋變賣、拆毀,後更發展到拆各祠堂、廟宇、門樓牌坊。到了40年代淪陷後期,學正村的大部分房屋及祠堂等均被其族人拆毀變賣。

學正村過去引以為榮的眾多大小祠堂、廟宇等古蹟已基本盡毀,僅餘下黃氏大宗祠與東圃黃公祠及文昌塔殘存於荒涼的一隅。從遺留的古老石板街巷及牆基石腳中依稀可見其村貌昔日繁盛之輪廓。

訪古思賢,感沐民風

那些承載學正記憶的文物建築

●學正黃氏大宗祠

即學正永享堂,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位於學正村東北,座西向東。面積約500平方米,為三進深之院落式結構,門前建有旗杆夾四座,該祠古樸恢宏,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及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學正黃氏大宗祠

建國後,該祠堂為東約生產隊使用,因此得以保存。1994年曾遭受龍捲風襲擊,大部分主體建築被吹毀倒塌。學正族人為保存文物古蹟,發動鄉親聯絡海外港澳族人籌集資金約40多萬元重修,從1995年秋開始動工,於1997年春完成修復,歷時兩年,經復原後之古宗祠仍不失其昔日恢宏典雅之氣勢,成為平地轄區內倖存之古宗祠之一。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祠堂外的旗杆夾記載著黃氏族人的先祖歷史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學正黃氏大宗祠重修碑文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學正黃氏大宗祠的主堂永享堂是如今很多黃氏族人聚會團圓的重要場所

真武古廟

即北帝廟,建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座落於村北。嘉慶十六年(1811年),廟址遷到村北文昌塔後。道光十六年(1836年)又遷回原地。光緒八年(1882年)再作重修。該廟壯麗宏敞,門口聯曰:溟池積厚波千頃,雨露恩深屋萬家,是學正村乃至如今東約村舉辦民俗活動的重要場所。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平地北帝廟

學正長廊

建造期無從考究,是如今許多老一輩人最為懷念的一個場所。位於學正村之西南,東圃公祠之左側,長數十米,南北走向,面積約200平方米,為嶺南建築特色之磚瓦木結構。長廊內砌石枱石櫈,內牆書繪精美詩畫,處身其間令人陶醉於詩情畫意之中。

長廊是村中男、女、老、少最喜歡聚集的地方,人們在此乘涼、聊天、捉迷藏、猜迷語、講故事、放明燈等。每到炎夏,非二更鼓響不願離去。長廊連接東圃公祠前開闊之空地,加上婆娑的大榕樹、槐花樹的樹冠把整個大空地和長廊覆蓋,令該地如現在的街心公園一般。可惜長廊於淪陷時期被拆毀。

學正文化室

改革開放以後,學正村的黃氏族人一直在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尋回學正村失去的歷史。1983年,原學正村村民倡議集資,整治街道與溝渠。1986年,集資重建學正門樓,1993年,重建北約門樓。1999年,重建文林裡、進士坊等,使學正古村部分概貌得以恢復。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從黃氏族人的祖訓歌可以感受到曾經學正村淳樸的民風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今

90年代末,學正族人發動村民和港澳海外鄉親集資興建了學正文化室(黃佐宏樓)。文化室為二層樓房,建於學正黃氏大宗祠右側,佔地面積100多平方米,左側可與古祠相通,室內陳設學正之歷史文化資料及設置文娛體育用品。文化室的建成為學正黃氏族人共聚議事及文化娛樂提供了場所。

源远流长,黄氏故里!大沥平地竟藏了条700年学正村!

隨著近幾年《平地村志》不斷地修訂,村志編寫組在第十章“自然村”第七節“東約村”的目錄下,花了大篇筆墨記述了學正村的歷史以及其業已消失的古建築,又將建國後學正村如何變為東約村如實地記錄下來,擁有700多年曆史的學正村,正式成為了平地輝煌歷史的一部分!

關於學正村,你有沒聽過爺爺嫲嫲講述它的故事呢?歡迎來評論區和瀝仔一起分享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