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的2017:经济金融数据点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 曾刚 栾稀


2017年的经济金融数据体现了贯穿全年的经济金融政策的积极成果。2017年全年GDP增速达6,9%,实现了七年以来的首次提速;价格温和上升,12月CPI同比和PPI同比分别为1.8%和4.9%。同期M2增速降至8.2%,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同业资产负债收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金融成效明显。

一、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得到有效抑制

随着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积极开展、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的建立,2017年12月末,M2余额167.68万亿元,同比增长降至8.2%(增速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增速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增速跌至12.7%(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非金融公司新增贷款累计同比10%(去年同期为-12%)。

稳中有进的2017:经济金融数据点评

M2、银行资产、贷款增速

在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多增的情况下,广义货币和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均大幅下滑,其主要原因:

在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的信用派生和资产扩张得到规范,“影子银行”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特别是同业理财,较年初累计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总规模增速由去年的50%以上回落至19%,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企业贷款和企业贷款余额增速上升的同时,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滑,这体现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行为更加规范化健康化。一方面,之前部分同业通道类资产最终也是投向实体经济的,在MPA考核和银监会“三三四十”专项治理下,广义信贷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部分低效的信贷需求被淘汰,之前很多通道类授信资产投向了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下,去产能、去杠杆、地产融资收紧使得广义信贷需求下降。

稳中有进的2017:经济金融数据点评

企业贷款、企业存款增速

M2和银行资产增速的下滑也与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关。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持续稳健,基础货币投放力度有所减弱。截至2017年9月底,基础货币余额增速为5.15%,较2016年底下降5.05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12月,外汇占款持续负增,幅度收窄;二季度以来政府存款同比回升;在财政存款上升、资金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较2016年大幅下滑,2016年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45190亿元,而2017年全年净投放额仅9992亿元,货币当局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增速持续下滑。

稳中有进的2017:经济金融数据点评

基础货币投放

二、信贷投放结构性侧重引导投资结构优化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年境内新增贷款13.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下降(2017年三季度22%,较2016年下降5个百分点),地产开放贷款增速依然为负(2017年三季度,-12.8%),投向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上升;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涉农贷款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1%、42.3%、9.6%和15.7%,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切实增强了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稳中有进的2017:经济金融数据点评

信贷结构优化

在信贷结构优化的带动下,2017年投资结构优化,高技术附加值、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等相关投资保持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4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从投资到位资金和新开工上看,2017年偏紧的货币金融环境对实体经济并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2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519093亿元,增长6.2%。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企业利润大幅改善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其中,中央企业已累计完成超过1200多户“处僵治困”任务,约400户实现市场出清。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在2017年末降至66,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补短板方面,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利润大幅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了工业品的供求关系,工业品价格持续温和上升,带动利润改善。201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全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4230.8亿元,同比增长15.2%,经济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均为近五年来最好水平。

四、产业升级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12月,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9%,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超过两个季度在景气区间。

中高端制造业增速较快。从工业的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其中,以下行业增速较快: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9.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五、消费升级:从线下到线上,从物质到精神

近两年,消费增速总体保持平稳。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网上消费快速增长,非实物消费占网购的比重上升。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一方面,网上消费正逐步成为实物消费的主要渠道之一,20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网上消费也出现了从实物向服务的升级,2017年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占网上消费的比重上升至24%,较去年年底上升6个百分点。

从爱吃到爱美,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升级。从限额以上消费品来看,粮油、食品、饮料和烟草类消费增速持续下降,日用品消费增速持续下降,但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在今年以来增速持续回升,较年初上升近3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商品增速较快(13.5%),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分别增长11.7%、15.6%,家具类消费维持在13%左右的高增速水平,汽车消费年内回升(2017年累计同比5.6%,较年初上升6.6个百分点)。

2018年展望

希望: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未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进步提高潜在增长率;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

挑战:高杠杆制约政策调控空间;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应注意监管协调,避免因为处置风险引发次生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