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942年河南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

很多人都是通過馮小剛的電影《1942》瞭解到1942年的河南大災的,河南的那場大災是天災更是人禍。

河南大災或者說河南大饑荒發生在1942年7月到1943年春天,旱災平息之後,又遭遇蝗災,因為河南地處前線,加上下級瞞報災情、交通堵塞、政策失誤等原因,導致饑荒遍及河南111個縣,餓殍遍野,白骨滿地。

河南大饑荒爆發原因

河南大饑荒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國內、國際複雜環境形勢交錯惡化的結果。而河南大饑荒爆發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河南省惡劣的抗戰環境。

雖然發生在1942年的旱災是大饑荒的導火索,但是旱災本身是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饑荒的。

為什麼1942年河南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

在1943年9月27日的一份報告中,負責視察災情的政府專員張光嗣總結了河南饑荒嚴重的四個原因:糧食價格的快速上漲,軍糧的沉重負擔,土地貶值太快使得農民即使賣地都無法生存,地方官員挪用救災糧款的瀆職行為。

很多學者們也總結了河南大饑荒發生的原因:

(1)戰時糧食的減產,很多人家裡的存量是有限的;

(2)中日軍隊在河南交通線封鎖,造成運輸困難,外地的糧食進不來;

(3)1938年黃河決堤對河南的農業區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4)通貨膨脹導致糧食價格飛漲,大饑荒發生之後,很多人是沒有足夠的錢買糧食的;

(5)政府救災不力,還強徵軍糧來供應河南境內的軍隊。

政府如何救災

1942年6月1日,蔣介石在重慶主持全國樑政會議,要求"徵購的數額要超過徵收的數額,必須作到徵收一分,徵購一分以上"。因為徵收針對全民,而徵購主要針對有餘糧的地主富紳:"徵購多於徵收,才能使小戶負擔減輕,而對於大地主富戶要他多出餘糧來應購,必須如此才符合我們糧食政策平均和平等的原則。"在召開這次會議的時候,河南已經發生旱情,但是還未形成災害,蔣介石也尚未得到任何關於河南災情的報告。

為什麼1942年河南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

1942年9月9日,西安王曲軍事會議上,以蔣鼎文為首的河南軍方向蔣介石報告了災情實況之後,河南省政府開展救援工作。9月16日,李培基迫於中央壓力,正式成立河南省救災委員會;9月28日,李培基正式發表講話,提出"今後本府決定將救災一項,定為中心工作。"此後,整個河南省政府的運轉,即徹底轉入救災模式。在王曲軍事會議上,中央直接減少了河南的軍糧配額,並立即從陝西開始向河南運糧。

1942年9到10月間,為中央及河南地方救災工作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側重於調查災情及救災計劃、辦法的擬定。調查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查勘各縣災情實況,詳細記錄"充足、自足、不足、待救"四種戶口;具體的救災計劃和辦法則依據上述調查制定。

1942年9月後,隨著救災工作的進一步展開,河南省救災委員會相繼制定了《緊急救災實施辦法》、《獎勵各縣紳商富戶自動救濟災貧辦法》、《節食救災辦法》等政策法規。並設立難民收容所,較大程度上緩解了難民的無序逃亡。河南省政府衛生處抽調精幹力量,組織臨時防疫注射隊,為魯山等地的難民注射疫苗,減少了一些無謂傷亡。

1942年10月30日,在重慶召開的國民參政會上,豫籍參政員郭仲隗將所收集的河南災民所吃的榆樹皮、觀音土、雁糞等帶到大會上當眾展示,涕泣陳情,並領銜聯名提出了《河南災情慘重,請政府速賜救濟,以全民命而利抗戰案》,河南的災荒得到了國民政府的確認,派要員前往勘察災情,賑濟災民。

為什麼1942年河南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

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為救災的第二階段。此一時期,各項救災工作均已分別展開。中央發放了三次急賑款;河南省政府自籌賑款500萬,並在陝西購得麩皮300餘萬斤運回發放,地方亦籌款1000萬。針對流民開始實施各種以工代賑。向第一戰區長官部借了後方的囤糧3.5萬包,向湯恩伯部借糧160萬斤,軍隊節食麥300萬斤以及向陝西省購買的存麥2萬包,分別發放了下去;各縣所存的倉谷,勒令必須在1943年麥收之前全部散發給災民;其他如查封大戶存糧、設置粥廠、組織募捐等工作,均是在此一時期大規模展開的。對逃荒的災民,則根據其逃荒的主要路線沿途設置救濟站,供給災民吃住。

1942年,蔣介石親自下達手令,命河南省救災委員會沿隴海線,在重要地設立粥廠,救濟西去逃荒的災民。後擇定廣武、洛陽、靈寶、常家灣、閿底鎮等5處各設一廠,統限1943年1月1日組織成立,開始收容西上災民。其經費全部由中央撥付報銷。自設立至結束,共耗費經費800餘萬元,救濟災民達55.8萬餘人。此外,省內各縣亦普遍設立粥廠,總計4289處,收養災民189萬餘人。

為救濟流民,救災委員會採取瞭如下幾項措施:一、由省府出面向陝、鄂、皖等省交涉,求其允許河南災民入境並賜予安置,災民可在火車站乘坐免費的火車前往陝西;二、指定管理流民計劃,令各縣對確無生路的災民,加以登記編組,發給證明文件,然後准許出境謀生,並在沿途指定人員管理或派員護送,以免滋擾。三、在洛陽組設辦事處,與潼關火車站一起專門辦理赴陝災民的運送事宜,並由省府出資在潼關火車站發放救濟費,災民每口發給伙食費5元。最終的移民結果,由省府遣送在洛登記赴陝災民約計318,500餘人;由各招待所遣送入鄂者21,966人(另有自主赴鄂者10萬餘人)。與此同時,省府還命令前線各縣,須"切實督飭所屬團隊協同國軍,在通往地區地點設哨盤查,制止良民逃往敵區"。

為什麼1942年河南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

從河南全省縣政府到省政府全面出動,單1943年前由收容所遣送的難民總數達10萬人,而各縣組織登記發放到其他各省,如赴陝災民32萬,赴鄂災民2.2萬,另蔣介石令河南省府在隴海鐵路沿線設立粥廠救濟災民,各縣設立大小粥廠4000多處,河南八區開倉放谷給災民,總計達35萬石。從陝皖鄂總購進平糶糧2450萬斤,配發各縣。針對流向陝西的難民人數眾多問題,河南省賑濟會在全省各市設立了辦事處,主要工作是有序運送難民。省政府並致電陝西、湖北、安徽等鄰省,呼籲"各本救災恤鄰之旨,對豫民入境賜予安置"。 雖然政府做了相當安排,但臨近冬季之時,災民死亡率急劇上升。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了賣妻賣兒、易子而食等事件。

媒體報道

1943年,災區氣候依然乾旱,災情進一步惡化。災區的情況開始外傳,1943年2月3日重慶版《大公報》刊登了該報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慶,念中原》的社論,由於抨擊政府,遭到國民政府有關部門當即勒令停刊三天的處罰。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大公報》被停刊這段時間裡,重慶《新華日報》報道河南饑荒的新聞,多達40餘篇;其中12月份的報道最多。

為什麼1942年河南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

1943年2月底,經過國民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白修德來到河南災區,白修德搭軍用飛機離開重慶飛往寶雞,乘火車至西安,由西安而陝西之東,5天后到達河南大地上。

1943年2月,白修德來到洛陽,把各村、縣情況彙總後,估計受災最重的四十個縣中大約有三百萬至五百萬人餓死。當地官員對災情輕描淡寫,力圖掩蓋真相。 白修德從洛陽電報局將災情報告通過成都的商業電臺迅速發往了紐約。消息首先在《時代》雜誌上傳開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正在美國訪問,頓時大怒,認為有損中國政府形象,由於她與《時代》週刊老闆亨利·盧斯是老朋友,所以強烈要求盧斯將白修德解職,被盧斯拒絕。 消息登出後,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美國朝野對當時中國政府不顧民眾死活的作法大為不滿。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披露河南災荒真相的報道在《時代》上發表,標題為《直到下一次收穫季節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