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42年河南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

很多人都是通过冯小刚的电影《1942》了解到1942年的河南大灾的,河南的那场大灾是天灾更是人祸。

河南大灾或者说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7月到1943年春天,旱灾平息之后,又遭遇蝗灾,因为河南地处前线,加上下级瞒报灾情、交通堵塞、政策失误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河南111个县,饿殍遍野,白骨满地。

河南大饥荒爆发原因

河南大饥荒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国内、国际复杂环境形势交错恶化的结果。而河南大饥荒爆发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省恶劣的抗战环境。

虽然发生在1942年的旱灾是大饥荒的导火索,但是旱灾本身是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饥荒的。

为什么1942年河南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

在1943年9月27日的一份报告中,负责视察灾情的政府专员张光嗣总结了河南饥荒严重的四个原因: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军粮的沉重负担,土地贬值太快使得农民即使卖地都无法生存,地方官员挪用救灾粮款的渎职行为。

很多学者们也总结了河南大饥荒发生的原因:

(1)战时粮食的减产,很多人家里的存量是有限的;

(2)中日军队在河南交通线封锁,造成运输困难,外地的粮食进不来;

(3)1938年黄河决堤对河南的农业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4)通货膨胀导致粮食价格飞涨,大饥荒发生之后,很多人是没有足够的钱买粮食的;

(5)政府救灾不力,还强征军粮来供应河南境内的军队。

政府如何救灾

1942年6月1日,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全国梁政会议,要求"征购的数额要超过征收的数额,必须作到征收一分,征购一分以上"。因为征收针对全民,而征购主要针对有余粮的地主富绅:"征购多于征收,才能使小户负担减轻,而对于大地主富户要他多出余粮来应购,必须如此才符合我们粮食政策平均和平等的原则。"在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河南已经发生旱情,但是还未形成灾害,蒋介石也尚未得到任何关于河南灾情的报告。

为什么1942年河南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

1942年9月9日,西安王曲军事会议上,以蒋鼎文为首的河南军方向蒋介石报告了灾情实况之后,河南省政府开展救援工作。9月16日,李培基迫于中央压力,正式成立河南省救灾委员会;9月28日,李培基正式发表讲话,提出"今后本府决定将救灾一项,定为中心工作。"此后,整个河南省政府的运转,即彻底转入救灾模式。在王曲军事会议上,中央直接减少了河南的军粮配额,并立即从陕西开始向河南运粮。

1942年9到10月间,为中央及河南地方救灾工作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调查灾情及救灾计划、办法的拟定。调查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查勘各县灾情实况,详细记录"充足、自足、不足、待救"四种户口;具体的救灾计划和办法则依据上述调查制定。

1942年9月后,随着救灾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河南省救灾委员会相继制定了《紧急救灾实施办法》、《奖励各县绅商富户自动救济灾贫办法》、《节食救灾办法》等政策法规。并设立难民收容所,较大程度上缓解了难民的无序逃亡。河南省政府卫生处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临时防疫注射队,为鲁山等地的难民注射疫苗,减少了一些无谓伤亡。

1942年10月30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豫籍参政员郭仲隗将所收集的河南灾民所吃的榆树皮、观音土、雁粪等带到大会上当众展示,涕泣陈情,并领衔联名提出了《河南灾情惨重,请政府速赐救济,以全民命而利抗战案》,河南的灾荒得到了国民政府的确认,派要员前往勘察灾情,赈济灾民。

为什么1942年河南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

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为救灾的第二阶段。此一时期,各项救灾工作均已分别展开。中央发放了三次急赈款;河南省政府自筹赈款500万,并在陕西购得麸皮300余万斤运回发放,地方亦筹款1000万。针对流民开始实施各种以工代赈。向第一战区长官部借了后方的囤粮3.5万包,向汤恩伯部借粮160万斤,军队节食麦300万斤以及向陕西省购买的存麦2万包,分别发放了下去;各县所存的仓谷,勒令必须在1943年麦收之前全部散发给灾民;其他如查封大户存粮、设置粥厂、组织募捐等工作,均是在此一时期大规模展开的。对逃荒的灾民,则根据其逃荒的主要路线沿途设置救济站,供给灾民吃住。

1942年,蒋介石亲自下达手令,命河南省救灾委员会沿陇海线,在重要地设立粥厂,救济西去逃荒的灾民。后择定广武、洛阳、灵宝、常家湾、阌底镇等5处各设一厂,统限1943年1月1日组织成立,开始收容西上灾民。其经费全部由中央拨付报销。自设立至结束,共耗费经费800余万元,救济灾民达55.8万余人。此外,省内各县亦普遍设立粥厂,总计4289处,收养灾民189万余人。

为救济流民,救灾委员会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一、由省府出面向陕、鄂、皖等省交涉,求其允许河南灾民入境并赐予安置,灾民可在火车站乘坐免费的火车前往陕西;二、指定管理流民计划,令各县对确无生路的灾民,加以登记编组,发给证明文件,然后准许出境谋生,并在沿途指定人员管理或派员护送,以免滋扰。三、在洛阳组设办事处,与潼关火车站一起专门办理赴陕灾民的运送事宜,并由省府出资在潼关火车站发放救济费,灾民每口发给伙食费5元。最终的移民结果,由省府遣送在洛登记赴陕灾民约计318,500余人;由各招待所遣送入鄂者21,966人(另有自主赴鄂者10万余人)。与此同时,省府还命令前线各县,须"切实督饬所属团队协同国军,在通往地区地点设哨盘查,制止良民逃往敌区"。

为什么1942年河南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

从河南全省县政府到省政府全面出动,单1943年前由收容所遣送的难民总数达10万人,而各县组织登记发放到其他各省,如赴陕灾民32万,赴鄂灾民2.2万,另蒋介石令河南省府在陇海铁路沿线设立粥厂救济灾民,各县设立大小粥厂4000多处,河南八区开仓放谷给灾民,总计达35万石。从陕皖鄂总购进平粜粮2450万斤,配发各县。针对流向陕西的难民人数众多问题,河南省赈济会在全省各市设立了办事处,主要工作是有序运送难民。省政府并致电陕西、湖北、安徽等邻省,呼吁"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 虽然政府做了相当安排,但临近冬季之时,灾民死亡率急剧上升。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卖妻卖儿、易子而食等事件。

媒体报道

1943年,灾区气候依然干旱,灾情进一步恶化。灾区的情况开始外传,1943年2月3日重庆版《大公报》刊登了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由于抨击政府,遭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即勒令停刊三天的处罚。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大公报》被停刊这段时间里,重庆《新华日报》报道河南饥荒的新闻,多达40余篇;其中12月份的报道最多。

为什么1942年河南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饥荒?

1943年2月底,经过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白修德来到河南灾区,白修德搭军用飞机离开重庆飞往宝鸡,乘火车至西安,由西安而陕西之东,5天后到达河南大地上。

1943年2月,白修德来到洛阳,把各村、县情况汇总后,估计受灾最重的四十个县中大约有三百万至五百万人饿死。当地官员对灾情轻描淡写,力图掩盖真相。 白修德从洛阳电报局将灾情报告通过成都的商业电台迅速发往了纽约。消息首先在《时代》杂志上传开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正在美国访问,顿时大怒,认为有损中国政府形象,由于她与《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是老朋友,所以强烈要求卢斯将白修德解职,被卢斯拒绝。 消息登出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美国朝野对当时中国政府不顾民众死活的作法大为不满。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披露河南灾荒真相的报道在《时代》上发表,标题为《直到下一次收获季节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