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华人华侨屡屡遭到排挤屠杀,最严重一次堪比南京大屠杀

印尼的华人华侨屡屡遭到排挤屠杀,最严重一次堪比南京大屠杀

全世界的华人华侨数量庞大,其中东南亚最为集中,而在东南亚,又以印尼的华人华侨最多,高达1000多万,是全世界华人华侨数量之最,华人华侨占印尼人口的5%。不过,在印尼华人华侨受排挤迫害的程度非常高。

20年前的5月,具体是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暴徒发动的了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暴动,亦称为“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或“印尼五月骚乱”或“黑色五月暴动”。这次暴动,导火索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使得印尼持续30年的繁荣毁于一旦,国家经济和社会损失惨重。而作为暴徒的攻击目标,华人有一千多人死亡,伤亡近万,一系列的破坏、抢劫、焚烧、性暴力、虐杀、绑架和恐怖威胁,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而这次屠华事件,规模远不及1965年的9.30印尼屠华事件,据估算,大约有二十万印华惨遭杀害。

印尼是一个有排华传统的国家,大规模的排华骚乱间歇性发作一次,远的如1740 年的“红溪惨案”,1945 年11月的泗水惨案、1946年3月的万隆惨案、1946 年6月的文登惨案、8月山口洋惨案、9月的巴眼亚底惨案和 1947年1月巨港惨案等等,极其恶劣惨不忍睹的屠华事件,罄竹难书。

回到930印尼屠华事件,与当时印尼军政府对印尼共产党(以下简称印共)的清剿有着直接的关联。

1949年,印度尼西亚获得独立,苏加诺成为开国总统。

印尼的华人华侨屡屡遭到排挤屠杀,最严重一次堪比南京大屠杀

虽然,印尼获得了独立,但有17508个岛屿组成的印尼,地缘结构四分五裂,各岛屿地缘关系比较疏离。除此之外,印尼有300多个名族,而且南洋地区普遍开化较晚,直到二十世纪,才逐渐有国家和民族意识。

地缘结构的分散和人文结构的松散,直接影响了印尼建国之初的经济,没有物质做保障,人民对印尼国家认同度也相应不高。印尼存在着严重的国家分裂风险。

那么,印尼中央政府要如何避免国家分裂,保持国家成为一个整体呢?他们的做法是在政治体制上下功夫。

首先,实现最高形式的中央集权,大搞个人崇拜,甚至个人独裁。

苏加诺掌权后,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到手,并极力推动实际上的独裁体制,在民众里大肆宣扬个人崇拜。通过中央集权,将权力集中于苏加诺身上,作为印尼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和复杂的人文结构的纽带,凝聚民心,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不过,前提是中央要有这个实力,使得民众有对未来的信心,从而有效去推行集权及个人崇拜。

于是,苏加诺就不得不依赖军方来维持集权独裁体制。不过,苏加诺非军人出生,当年是通过思想发动和政治上合纵连横来反抗荷兰的,他没有自己的嫡系武装。建国后的印尼军队,效忠的并不是苏加诺,而是印尼国家政权。

因集权独裁适合当时的印尼国情,军队也支持该体制,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苏加诺本人。建国之初,因苏加诺的革命威望,以及苏加诺和军方为了维持国家统一的共同目的,双方合作良好。

而合作的基础是建立在双方势力均衡基础之上的,一旦失衡,就会形成东风压西风的局面。而建国后的苏加诺政府无法通过政治方式解决频繁的分裂主义骚乱,即激烈的阶级矛盾,最后不得不用军队来镇压。因苏加诺政府对军方的过渡依赖,导致了军方在政治上的干预力越来越大。

苏加诺政府为了压制军方势力,便引入印尼共产党,来达到制衡的目的。

印尼的华人华侨屡屡遭到排挤屠杀,最严重一次堪比南京大屠杀

苏加诺

为什么会选择印共呢?

首先,印共划分敌我的标准,是以人的阶级属性,而非自身所属的地缘板块和民族。而这这适合印尼的国情。

建国之初的印尼,经济落后,社会结构复杂,无产阶级占绝大数。印共和无产阶级联合,主要是为了翻身做主,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以民族、地缘板块为划分标准去搞分裂。

其次,印尼的土著地主们占据大量土地,下层人民苦不堪言,影响到印尼工业化转型。假印共之手,联合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利于推动现代经济体系。

再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运如火如荼,扶植印共,可获得苏联与中国的外部支持,也可借鉴书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引入社会主义势力,并不会冲击印尼政体构成,也不会动摇到苏加诺的领袖地位。而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美系势力,本就会使印尼这个四五分裂的国家更加分散,也会使苏加诺集权不保。

以上,就可以看出苏加诺引入印共对印尼中央集权体制和个人独裁,以及促进社会统一和发展的好处。

当然,为了防止印共成为第二个军方,明确限制印共发展自己的武装。

从军方角度来看,没有必要除剿对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印共这股政治势力。当如果,印共有了自己的独立武装,威胁到军方根本利益,那么,军方是不会容下它的。

于是,印尼建国初期,是以苏加诺与印共作为常规政治手段的一方,军队为非常规的暴力手段的一方,两方间平衡势力下来维护国家统一和发展。

在苏加诺的支持下,1951年,印共实现了合法化,之后迅速发展,从1951年的几千人发展到1965年300多万人,成为印尼事实上的第一大政治势力。

不过,1965年,已64岁的苏加诺,身体抱恙,影响了其政治能力,同时也打破了印尼的政治平衡。

一般而言,领袖不过是政治机制下机构和组织的代言人,政治机制并不会随着代言人的伤病会身亡而动摇根基。但当时的印共与苏加诺,双方的地位是相互独立,

苏加诺不属于印共。很大程度上,苏加诺的权力基础是构建在个人威望上的。一旦苏加诺失去政治能力,他的继承者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局势下,印共和苏加诺方与军方的平衡便无以为继。

那么,印共和苏加诺方要如何应对呢?

答案便是苏加诺本人加大了左倾力度,试图在印尼军队中安插政委,甚至提出的建立“第五军种”(武装化的民兵组织)的计划。印尼军方当然会强烈抵制,双方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930”事件爆发。

1965年,9月30日深,印尼的拉提夫上校和乌坦上校率领一批陆军军官,逮捕了6名军方将领,强迫苏加诺总统解散国会。时任印尼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的苏哈托发动反扑,窃取了国家最高权力,苏加诺成为傀儡。

苏加诺倒台后,苏哈托等军方势力清洗了印共。令人心痛的是,20万华人也成为了这场政治事件的牺牲品。

而在这个过程中,华人却惨遭池鱼之殃,也被苏哈托搂草打兔子一锅端了。据后世的不准确估算,此役被冤杀的华人,高达20万之众。

那么,为什么苏哈托为代表的军方势力会拿华人开刀呢?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