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古山水圖冊》 之七《

王鑑(一五九八—一六七七),我國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畫家,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南太倉人。王鑑原本字玄照,後因避康熙帝玄燁的名諱,改字元照、圓照。

與王時敏、王翬和王原祁合稱“清初四王”,“清初四王”又與惲壽平和吳歷合稱“清初六大家”。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楊鐵厓詩意圖》

王鑑出生於一個文學世家和官宦門第,曾祖父王世貞是晚明文壇盟主、著名文人、鑑藏家。

其曾祖王世貞為明末文壇盟主、史學巨匠,更是明代文學復古運動領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在明末文學和藝術領域有著崇高的地位,對明末畫壇領袖董其昌的藝術思想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黃公望山水圖》

雖然到王鑑父輩時家道中落,但殷實的家庭底蘊,仍能在文化藝術上給王鑑提供良好的成長氛圍和學習條件。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黃公望山水圖》

他少年時代學畫董源,自幼就有了很高的摹古起點,為他奠定了純正的文人畫筆墨語言基礎。

王鑑一生中雖然廣學博採宋元諸家,但其作品始終帶有董源的痕跡。

小貼士

董源是眾所周知的五代山水大家,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王蒙山水圖》

王鑑三十六歲時中舉人,後任廉州知府,四十歲時,由“兼濟天下"的官員變為“獨善其身"的文人。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古山水圖冊》之二

他與王時敏在藝術上可謂息息相通,早年畫法甚受王時敏影響,崇禎九年王鑑結識董其昌並拜入門下,董其昌的繪畫理論和創作實踐對王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古山水冊》之十一

王鑑中年時期的作品風格多樣,構圖飽滿、表現內容豐富,畫面或丘壑深邃,或群峰秀潤,或山川華滋,或草木清曠,筆墨或秀潤蒼厚,或空靈疏朗,集歷代大師的語言於一身。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古山水冊》之十三

晚年的王鑑已與古人心神合一,表面上迴歸了對董源、巨然的風格模仿,但筆墨語言已無早年刻意模仿的痕跡,有些作品以看似堅硬而尖細的線條和皴擦,經過精心的畫面安排和整體筆墨的調整,表現出董源、巨然和“元四家”的不同風貌。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古山水冊》之四

雖然王鑑在明末清初畫壇的地位和生前身後的聲望顯然不及清初正統畫壇領袖“四王”之首王時敏,甚至被之後的王翬和王原祁所超越,在藝術思想上始終沒有得到像其先祖一樣登高一呼的契機。但他在藝術思想上對王翬、吳歷等人的巨大影響,為他贏得“後學津樑”的聲譽。

臨摹技法展示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仿古山水圖》

此作取法五代董源,融入元代黃公望、吳鎮筆法,筆墨嚴緊,尤其採用“四王”不常用的積墨,層層皴擦遞進完成。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用稍重的墨色畫出近處樹木,幹筆畫幹,勾完樹幹後直接微溼淡墨畫出樹葉,樹葉為傳統介子點畫法,注意疏密搭。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同樣用幹筆畫出後面樹木,樹葉改為銅錢狀“夾葉”畫法,注意兩棵樹的取勢方向,一左一右形成開合之勢。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注意每棵樹之間位置鬆緊,右側形成一整組挺拔向上,左側甩出一棵且橫向向左,形成更大範圍的開合。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幹筆淡墨勾出樹下山石,古人畫畫筆筆生髮,往往勾皴並舉,由局部推向整體。因此,此時也可順手微皴一遍。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勾皴左側樹石,注意兩棵樹的方向微向右傾,與左側樹木形成呼應,隨後勾皴後方大塊山石,墨色要比前面樹木淡一些,勾皴也不可過分,否則會打亂整體前後關係,影響進程。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畫出中景部位和遠山中的房屋和雜樹,既調整了畫面的發展節奏,又使畫面增加了層次。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整體勾皴初步完成, 進入調整階段,先按大體結構整體淡墨幹筆皴一遍。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隨著後面山體的深入,前方樹石也要再做調整,樹葉可用溼一些的次重墨色加以強調。此時全局可用溼一些的淡墨進行擦染,畫面開始變得潤秀。

王鑑,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繼續全局反覆皴、擦、染二至三遍,再用重墨強調重點結構部位。之後重墨點苔。臨摹結束。需要注意的是,王鑑的積墨更強調筆與筆之間的排列秩序,更注意保持筆痕的獨立美感,不同於龔賢更強調整體的對比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