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關於生死輪迴的對話(二)

我們上次說到哪兒啦?“ 老潘問。

我想了想,說:”

為什麼有的人就開生異稟,有的人就資質平平?"

”對!“老潘說。

然後他給出了答案:”這是過去多少世積累的結果。

”我們應該承認,人的智力是天生的,人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天生的。如果非要說是後天形成的,或者說是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那就是睜著眼說瞎話,別說你不信,其實說的人也不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們找了許多理由,象父母的基因呀、受孕時機呀、胎教呀等等,這些因素對人的智力會有一點點影響,但不足於形成這麼大的差別。

“人與人的差別有多大?有人說過,人與人的差別,比人與豬的差別都要大。

”我曾接觸過一個領導。雖然年齡已經七十多歲了,但頭腦清楚,思維敏捷,處理問題井井有條。他說,遇到事如何解決?其實並不是絞盡腦汁思考的結果,最好的解決辦法會自動從腦子裡跳出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

“那麼這種反應,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嗎?一般人能夠學得來嗎?這種反應來自於經驗,今生的經驗,更多的是前世的經驗。

”不過這樣說,並不是說今生的學習就沒有作用,只不過今生學習的東西相比以前許多世形成的秉性和習慣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不足以引起什麼大的改變。人的靈魂就象是一幅油畫,每一世都往上塗上幾筆,於是一個人就成了今生的樣子。

”因為塗抹的顏色不同,位置不同,慢慢的,靈魂就有了差別。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如果每一世你都能減少幾筆敗筆,添上幾筆點睛之筆,那麼你就可以畫出一幅越來越美妙的畫作。但是如果你放任自己,隨意塗抹,你的靈魂就會越來越低級,屬於你的油畫就會越來越不堪入目。

“有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有的人可能認為,年齡大了,不能學以致用,最後只是帶到了墳墓,學習又有什麼用呢?其實,如果站在輪迴的角度看,什麼時候學習都不晚。今生學的,即使今生用不上,也可以為來世打下基礎。”

“所以,蘇東坡有一句話,書到今生讀已遲”。我說。

“是的,是的”,老潘說,“今生的知識就是往世學習積累的結果”。

“你有沒有一個感覺?”老潘問,“就是一個嬰兒呀呀學語的時候,他說的那些話並不是跟大人學出來的,而象是天生就會說話,只不過是被某種障礙阻擋住了?

“而大人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幫助他去掉障礙,把他說話的能力重新激活而已。

”不光是說話,其他能力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本身具備什麼樣的特長和能力,那麼激活起來就特別容易,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在某些方面學習、進步的特別快。如果往世中沒有學習過這種技能,那麼在今世學起來就特別吃力,進步的也就特別慢。

”有一種現象,就是一個在常人看來屬於智力不健全的的人,卻天生在某個方面具有一種異於常人的,近乎於天才的技能,並且是無師自通。這種例子很多,並且用一般的道理根本解釋不通,我們只能說,他的這種技能是天生的,更確切地說,是他從前世帶來的。"

老潘喝了一口茶,說,這個話題暫告一段落。放鬆一下,咱們做個遊戲。

老潘拿出一隻筆,一張紙,然後對我說:“在1、2、3、4這四個數字中你選出一個,別讓我看見,用筆寫在這張紙上。我可以猜出你寫的是什麼數字。”

我有點不相信,但還是斟酌一番,然後背過身去,在紙上寫下一個數字,然後把紙折起來。轉過身,對老潘說:寫好了,你猜吧。

老潘不假思索,脫口而出:“3!”

確實是3。

我感到不可思議,對老潘說:再來一次。

老潘說:“這個遊戲只能玩一次,再玩就不靈了。不過,假如我能夠抹掉你剛才的記憶,再讓你寫,你還是會寫3。這個遊戲我差不多和幾十個人玩過,不選3的人幾乎沒有。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做出選擇、取捨的人生。有時,我們會對做出的選擇後悔不已,痛心疾首,但是,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但需要把你原來的記憶抹去,你還是會選擇你的上一次選擇。為什麼?這是你的學識、心智、習慣、性格決定的,就象是火車軌道,它決定了火車前進的方向。

“所以,有時做錯了事,你也不必自責,因為這差不多就是你的宿命。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因為對你來說,事情只能變成這樣。如果你沒有改變自己心智的自覺性,只是讓心性隨波逐流,那麼這樣的錯誤還會在不一樣的人生裡一犯再犯。”

“下面,我再談一個問題,就是隔代遺傳的問題。

“有時候,某個孩子長的既不象父親,也不象母親,而是象他的某一個長輩。而這個長輩,有時候是爺爺、奶奶,或者老爺爺、老奶奶,但有時候,卻是一個八竿子打不到的一個旁系親屬。所謂科學的解釋是隔代遺傳,其實不是,這個孩子其實就是他的家族中的某個前輩的轉世。所以象的不光長相,還有性格特徵,智力水平。

佛教上的說法,人生就是還債。只要某一世與某個家族產生了關係,那麼幾生幾世就會和這個家族糾纏不清,你欠他的,他欠你的,邊還邊欠,邊欠邊還。這個債,除了金錢債,還有感情債,因為惦念,所以總是不願遠離。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可以發現,一個家族中的人,往往有著相近的習性。比如說特別愛乾淨,或者特別不講究;比如油腔滑舌,或者質樸實誠。你可以說是教育的結果,大人的影響,但是,一家兩個小孩,生活在同一個環境,接受同樣的教育,卻可以大相徑庭。原因就是,他們的前世是分屬於不同的家族。象媽媽的家人的那個小孩,他就具有媽媽那個家族的特徵。而象爸爸家人的那個小孩,他就具有爸爸那個家族的特徵。

“所以有時候找對象,不光要看他本人,還要看他的家人,甚至是家族的門風。

”說到門風,還有不同地方的民風,它的道理其實和家族的門風是一個道理。它不是短時間內言傳身教的結果,而是生生世世積累的結果。現在你看到的攢動著的人群,其實幾百年前就那樣攢動著,根本沒有什麼改變。“

關於生死輪迴的話題,老潘暫時說了這麼多。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