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段祺瑞拒绝了蒋介石,选择去上海租界当寓公?

李秋橙

这事看似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强烈的感受或者冲击,其实很不容易,没有光明正大的广博胸襟,没有历经沉浮的深厚智慧,换他人多半要么不甘,要么不屑。

你看,同时代、同等高度的如吴佩孚、曹锟乃至晚一点的孙传芳这些大佬,即便他们最终没有叛国投敌,但屈尊南下的事他们却也没有做。

不理解枭雄的内心有多“尊”,就无法理解段公之“屈尊”有多可贵。

慈禧是何等万人之上,曾经的段祺瑞硬是可以屹立不跪!

袁世凯是何等霸道之极,曾经的段祺瑞硬是能够誓死不从!

对比这些,再看段公的欣然南下,说他的这个举动是国难之时的大成全那是一点不为过,一个南下既成全了蒋介石、自己,也成全了时局、国家。

然而,仔细看段公的具体行程,你又会发现段公的南下是屈尊但又不屈就。

所谓的不屈就,正像这个问题指出的那样,段公是同意南下,但拒绝了蒋介石让他留在南京的说法。

在南京短暂停留一日后,段公即取道去了上海,并在上海渡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年时光。

为什么执意不留南京,总而言之就是咱们上面说的不屈就,段公的“不屈就”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

而之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因为段公南下呈现出来的种种情景实在是一段难得的民国佳话,在这段佳话中你能看到中国的传承之道、礼仪之道、君子之道。

1933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派特使钱永铭秘密到天津面见段祺瑞,并奉上了蒋介石的亲笔信邀其南下。段祺瑞当即表示可立即南下,他说:“余老矣,无能为矣。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随时可以就道。”

表完这个态,段祺瑞即收拾行李,于1月21日离开天津南下。

途经山东时,段祺瑞见了曾是宿敌的冯玉祥部将韩复榘,内忧外患之时,段公选择了握手言和。

1月22日中午抵达南京的时候,南京浦口站台上呈现的情景让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

蒋介石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江于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在随后为段祺瑞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登船迎接,并在见到段祺瑞时行了一个颇有师生涵义的军礼。

抵达南京后,段祺瑞除了发表力挺蒋介石以及对国民政府表示期许的讲话,更做了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事。

段公拜谒了中山陵。

此举的象征意义何在呢?

一来,段公此举实为向孙中山表示歉意。当年孙中山北上时,段与孙曾发生严重分歧,孙逝世北京,段祺瑞没有出席葬礼。

二来,段公此举更意在告诉国人,国难当头,团结第一。

一天紧张的行程后,段祺瑞在23日晚乘车去了上海。

蒋介石对段祺瑞的选择表示了高度的尊重,有一个细节很能反应蒋介石的用心与尊重。

他特意安排段祺瑞一家住进了法租界霞飞路1487号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

这么安排不仅是因为陈调元的公馆足够气派,更是因为陈调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它能让段公感到体面。

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给段公提供万元月俸,这笔钱保证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从容生活。

居沪三年期间,段公女儿回忆的一个细节也很让人感慨——一日,蒋介石来段公馆看望段公,因门卫不识蒋居然被挡在了门外,而蒋介石呢,则安静地坐进车里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

幸亏段公女儿发现门外有贵客,蒋介石这才得以进了段公馆。

这个细节说明,蒋介石对段公的尊重不是表面文章。

三年后,段公最终因胃溃疡复发,胃部大出血去世。

弥留之际,段公留下了忧国忧民的临终“八勿”遗嘱。

在之后的葬礼上,民国政府用八十人抬棺、二十一响礼炮、三千人送行的方式向段公表达了最后的敬意!


黑句本

说起段祺瑞这个人,毁誉参半,我就提他一点,国内政治人物中,少有人能做得到。段祺瑞一路升到国务总理费了20多年,这20多年里,段家一直租房子住,你没看错,段祺瑞没有自己的房产。

有两年是个例外,袁世凯送给他一套房子住,这套房子是别人打感情牌输给袁世凯的,袁世凯死后,人家房主手里还攥着房契,居然就找到堂堂国务总理段祺瑞家去收房,段祺瑞看到人家的房契,居然也乖乖的配合腾退,重新出去租房住。

有这等胸襟的人,我只能说,不适合从政。

1926年三一八事件后,段祺瑞被冯玉祥将军逼迫下台,说负气也好,自愿也罢,段氏从此再也没有登上历史舞台,隐居天津当了一个小公寓的寓公。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对段祺瑞连续发力,企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段氏不为所动,并未逆势而行,在蒋介石的劝说下,秘密南下。

段氏口中的二流人才亲自率领少将以上军衔的几百名将军们在南京下关码头迎接段祺瑞,又亲自将段氏搀扶下船,算是给足了前校长面子,并委以“国府委员”衔,当夜,“国府委员”段祺瑞赶往上海,开始了他的上海寓公生涯,“国府委员”成为段氏人生最后的一个虚衔。

蒋介石每月赠送一万元敬仪,使得晚年少有积蓄的段祺瑞免于生活困扰,对此,段氏是心存感激的。随着日本人侵略脚步一天天的临近,被历史定位为亲日派的段祺瑞多次托他人给蒋送话:“介石和我下棋赢了,赢得有风度,我希望他和日本人下,也要赢才好!”


历来现实


段祺瑞恍惚间就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但在稍微的快意之后,段祺瑞仍然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对于一个从1926年就下野赋闲在家的老北洋来说,这样的礼遇不可谓不高,在旁人看来,段祺瑞大有再次出山问政之势。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段祺瑞做为当年叱咤风云的政界人物岂能不知蒋介石的真是意图。

做为老派军阀,蒋介石能对他礼遇有加,并不真的是看重段祺瑞的才华和能力,更不是看重他在军界的地位,蒋介石一不过是怕段祺瑞当汉奸,二则是搞那么大的场面,看似在迎段祺瑞,实则是拒。

说白了就是客气到让你以后不好意思再来,再来主人的位置都要“让”给你了,你还敢来?


即使请人做客这事,恰到好处是为“迎”,过犹不及,就蒋介石的举动,其实是在释放强烈的信号:时代已经没有了你的位置,功成身退,保住晚节,识相才是真英雄!

段祺瑞怎么做的呢?他并不是不与蒋介石合作,而是双方确实没有合作的基础,他们唯一一致的一点就是对待日本的态度上。

1933年,日本人极力拉拢段祺瑞,试图将他拉下水当汉奸,段祺瑞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但蒋介石仍觉不妥,认为段祺瑞在天津始终是个隐患,天津当时是日本人的地盘。

于是便安排人与段祺瑞取得联系,还许诺在政治上共商国是,段祺瑞明知道这些不过是个幌子,但不当汉奸却是他的本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他懂,因此他也觉得有必要离开天津,但绝不是要与蒋介石共事。

而是逃离是非,果然在与蒋介石会面的第二天,段祺瑞就识趣的离开了南京,奔赴上海,蒋介石能做的就是仁至义尽,以每月2万元的经费供段祺瑞花销。


历史三日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众多的北洋军阀中,段祺瑞算的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了,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

段祺瑞是一个怎样的人?

功绩

1.三造共和

2.支持自己的部下徐树铮收服外蒙古。

3.对中国陆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4.使中国军队更现代化,摆脱了封建迷信思想。

个人品德

不要以为所有的军阀都穷凶极恶,贪恋钱财,段祺瑞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被称为"六不将军",哪六不呢? 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段祺瑞刚正廉明,两袖清风,甚至在他当总统时所住的房子都是租的,堪称道德模范。



负面

1.在段祺瑞的军阀统治期间,过分依赖日本的支持和援助。为了换取日本的实力援助,出卖了很多国家利益。

2.制造了"3.18惨案\

历史惊文

先简单描述下段祺瑞:

段祺瑞,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外号“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极有可能被日本人谋杀。

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享誉于世。

第一政治主张不一样,段祺瑞的北洋军阀脱胎于洋务派,跟蒋介石的国民党的政治主张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段祺瑞去了也只是做个花瓶,按段的地位是不可能去的,去了也发挥不了作用。

第二段是前辈,蒋是后辈。段是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这种新军阀的师傅辈,虎死不倒威,丢不起这个脸。

第三段也可能年纪大了,手里一点本钱全赔光了,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了。养老很正常。


黑瞳视野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段祺瑞不愿意去蒋介石这个小辈人,的面前去丟人现眼。这个是骨气。段祺瑞?是保定军校的创建者,而蒋介石呢?是保定军校的学生。这样算下来?蒋某人是段祺瑞的晚辈。随然是战败了,但是还要保留着最后的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