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被誤解的“毋人負我”的曹操:兼談高考古文翻譯與語境的關係

可能被誤解的“毋人負我”的曹操:兼談高考古文翻譯與語境的關係

曹操: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

曹操誤殺呂伯奢,這件事一直被世人理解為曹操是奸詐小人的證據。曹操一口氣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幼八口,且留下了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現在我們對這句話的常規理解為:“寧願我辜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辜負我。”

而我們看具體的事件過程是怎麼樣的,當時的語境是什麼樣的:

《世語》中這樣寫的:”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書》:“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

孫盛《雜記》中首提“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可能被誤解的“毋人負我”的曹操:兼談高考古文翻譯與語境的關係

實際上,這有可能是羅貫中個人觀念中“褒劉貶曹”的寫法,歷史中,曹操在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話時,遠遠沒有演義中的那句霸氣。

我們再次看孫盛《雜記》中的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曹操因為呂伯奢一家要殺自己,所以才殺了人,是自衛殺人。

在“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一句話之前,有句“既而悽愴曰”,從這句話來看,曹操當時的處理與心境都是悽慘悲愴的,“寧”在古文裡有寧願、難道的意思,“毋”有不要、沒有的意思。所以這句話有兩種意思:一是寧可我負別人,不要別人負我,二是難道是我負別人,沒有人負我在先?結合前句“既而悽愴曰”來看,取第二種解釋,為自責的反問句,同“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可能被誤解的“毋人負我”的曹操:兼談高考古文翻譯與語境的關係

當然,也有人認為該理解“符合古漢語的特點,古漢語的反問句會有語氣詞或者賓謂倒敘,但此語明顯沒有。同時,語末的感嘆號也證明該句非反問句而是強調語氣。”

這裡,我們需要知道:古文原文當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來我們看到的“!”也好“?”也罷,都是後人為了便於理解文意的需要加進去的。

可能被誤解的“毋人負我”的曹操:兼談高考古文翻譯與語境的關係

還有一句話引起我們對於劉秀的誤解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提到劉秀與陰麗華,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後世之人把這句話從《後漢書》的語境當中孤零零的提取出來,誤解為“劉秀想做中央衛戍部隊的司令,想娶陰麗華那樣的美人”。

古代的“執金吾”是一種官名,為守衛京師尤其是皇城的北軍的最高統帥,位同九卿。所以,後人會認為:劉秀想做中央衛戍部隊的司令,想娶陰麗華那樣的美人。

只有把這句名言放回到史書當中去,才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義。

《後漢書· 皇后紀 · 光烈陰皇后》載: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可能被誤解的“毋人負我”的曹操:兼談高考古文翻譯與語境的關係

《後漢書》志二十七《百官四· 執金吾》的劉昭注中,引《漢宮》之文記載道:

“執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世祖

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

執金吾出行時,統騎兵二百人,持戟甲士五百二十人,前呼後擁,光耀無比。“群僚之中,斯最壯矣”,就是說文武百官之中,誰的聲勢也不能同他(執金吾)相比。

漢光武在少年之時之所以感嘆“仕宦當作執金吾”,是因為他見到執金吾“車騎甚盛”,而不是因為執金吾官職的大或小。所以,探討“執金吾”官職的大小,對理解劉秀的這句話來講,屬於無中生有。

關注高考,關注“高考元學力嶽峰”,嶽峰老師與你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