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護國軍參謀長四川都督,後慘遭土匪扒光衣服暴晒而亡

他是護國軍參謀長四川都督,後慘遭土匪扒光衣服暴曬而亡

文/王國棟

在雲南省昆明市中心南屏街附近,有一條路叫護國路。這條路得名於著名的護國運動。1915年,護國軍司令蔡鄂在此宣誓討伐袁世凱,從此路北上,一直打到湖南境內。袁世凱憂懼而死,護國運動取得成功。

在這些護國軍將領中,有一人變賣家產做軍餉,支持護國運動。又在蔡鍔病亡後署理四川都督一職。最後卻因得罪軍閥,逃難途中被土匪抓獲,被扒光衣服,抹上爛泥,丟在烈日下暴曬而死,真可謂慘絕人寰。此人就是護國軍名將羅佩金。

他是護國軍參謀長四川都督,後慘遭土匪扒光衣服暴曬而亡

羅佩金,1878出生,字熔軒,雲南省澄江縣鳳麓鎮慶善寺街人。9歲喪母,隨父旅居外地,以第2名考入雲南高等學堂,常與同學談論時政,反清言語激烈,被校方開除。在朋友資助下,前往廣州投靠祖父的學生兩廣總督 岑春煊。岑以“治兩廣策”為題面試,羅僅一小時許,作出2 000字的《論政事十則》。岑看後誇讚不已,錄用在奏摺處見習。

1904年,官費保送到日本留學,先入東彬學校習普通學科,繼入振武學校(即士官學校)第六期學習陸軍。在校期間與楊振鴻等同學結識,經常交談時政,頗受同學敬重。1905年6月,孫中山等在東京創建同盟會,羅佩金積極參加,後與在東京的雲南革命志士李根源、趙坤等組成雲南支部。

1909年春,羅畢業回國,由岑春煊推薦到廣西提督龍濟光部,委以隨營學校總辦,與蔡鍔同事。後來龍的部下密告羅倡導革命,於是受到監視。李根源當時已任雲南講武堂監督,知道羅的處境後,向沈秉坤推薦,調羅佩金回雲南,擔任十九鎮隨營學堂監督兼講武學堂步兵科教官。羅回昆明任職不久,又調充講武堂督練處參謀官,兼陸軍小學堂總辦。時雲貴總督李經羲與總參議靳雲鵬不睦,便召李根源、羅佩金密商舉薦軍事人才。李、羅推薦湖南人蔡鍔可大用,李同意後令羅佩金密電廣西召蔡來滇。1910年4月,蔡鍔應召到雲南就任三十七協(相當於旅)統帶。羅在蔡鍔部下任七十四標(相當於團)統帶。

1911年10月10日,羅佩金在雲南響應辛亥革命,率革命黨人猛攻雲貴總督府衙。經過浴血奮戰,起義成功,推舉蔡鍔為雲南軍政府都督,羅佩金任南防總司令。

他是護國軍參謀長四川都督,後慘遭土匪扒光衣服暴曬而亡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授予羅佩金陸軍中將軍銜,擬調保定軍校校長。羅故辭不受,任雲南省民政長。蔡鍔不久被袁世凱調入北京,羅佩金被解除職務,回鄉經商。

1915年,袁世凱背叛革命,在北京登基稱帝,蔡鍔化妝逃回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羅佩金將全部家產抵押給殖邊銀行,貸款12萬大洋,捐給護國軍做軍餉。1916年護國軍在昆明護國路宣誓討袁,羅佩金任護國軍參謀長,率部進攻四川。羅為激勵士兵奮勇殺敵,竟然親自帶領敢死隊與敵軍肉搏,最後右脛被炮彈炸傷。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極度絕望中死去,護國軍攻入成都,護國運動取得勝利。此時蔡鍔喉癌已到晚期,不能說話吃飯,推薦羅佩金署理四川都督。

羅佩金當上四川都督,本應為四川人民謀福祉,為四川經濟建設謀發展。但其卻聽從雲南都督唐繼堯的意見,奉行“強滇弱川”的政策,盡力搜刮四川的財富,掠奪鹽稅,強令四川人民負擔入川滇、黔軍的軍餉,擴充入川滇軍,壓制川軍。羅的政策令四川人民非常惱怒,於是川軍聯合起來驅逐羅佩金,爆發滇川軍閥內戰。羅佩金戰敗,被北京政府解除四川都軍一職,由黔軍戴戡暫代。羅佩金自作聰明,在川軍劉存厚與黔軍戴戡的爭鬥中按兵不動,企圖坐收漁人之利。這就給以後的災禍埋下了禍根。唐繼堯、羅佩金、戴戡本是同盟關係,羅佩金不救援戴戡,導致戴戡戰死,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讓羅的聲望一落千丈。唐繼堯免了羅的一切職務,羅佩金只好回昆明閒居。

1920年,雲南政局的變化又把羅佩金捲入了軍閥混戰的漩渦。唐繼堯的老部下顧品珍發動政變,把唐繼堯趕出了昆明。顧品珍名望較低,不能服眾,請出了閒居的羅佩金來主持大局。未幾,唐繼堯從廣西帶兵打回雲南,攻入昆明城,羅佩金只能帶領少量部隊逃亡。羅原本指望老部下第九混成旅旅長華封歌能接納,結果華封歌不但不接納,還繳了羅部的槍。羅佩金倉皇間搶渡金沙江,想逃往四川,結果被土匪頭子普小洪擒獲。

普小洪向唐繼堯邀功,請示怎麼處理他的老同學,唐繼堯回覆讓他自己看著辦!普小洪揣摩唐繼堯沒有饒恕羅佩金的意思,於是就用極度殘忍的手段來殺這位護國軍名將。1922年4月7日,苴卻雙金坡,普小洪將羅佩金扒光衣服綁在一根木樁上,將羅渾身塗滿爛泥,固定在烈日下暴曬。數小時後,羅佩金皮膚脫落,嚴重脫水而死,終年44歲。

他是護國軍參謀長四川都督,後慘遭土匪扒光衣服暴曬而亡

羅佩金的遺體被當地人收斂,運回昆明。唐繼堯不準靈柩進城,家屬只好淺埋於昆明城東小松山上。攝於唐繼堯的權威,故人不敢去憑弔,只有周鍾嶽前往扶棺痛哭。唐繼堯死後,澄江縣紳民遷回羅的遺骨於城西朱家山與徐夫人合墓安葬。1987年,澄江縣人民政府再遷葬於鳳凰山,作為縣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