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用户54910956011

生活是什么?人生,就得活着。

活着,就得苟且。

而苟且,无关高贵与卑微,也无关雅至与粗俗。天下苍生,谁也不能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每个人都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好酒色财气。

这就是生活。

苟且,是世间常态,是烟火味。

生活,谁也避免不了苟且,但与偷生无关。

诗与远方,是希望、是憧憬、对美好的向往。

但诗与远方,是建立在“眼前的苟且”的基础之上。

没有眼前的苟且,就是沙漠上建房,何来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应当是对眼前生存状态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人把它诗意化了。

诗与远方,就是超越眼前的苟且状态,达到理想的生活。

可是,理想生活,求之而不得的才叫理想的生活。达到了,还是理想的生活吗?

还是追求的诗与远方吗?

人,活在现实社会中,苟且好眼前的生活,痛并快乐着。

诗在心中,远方在视野里,就足够了!


巫山雲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远行是古人心中化不开的情结,也是其生命中的重要活动。读书和远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读书可看作是纸上的远行,所以书读万卷,便可“不出户,知天下”;而远行则是知识的检验和延伸,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际上,古往今来,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远行”有关。虽然儒家提倡“父母在,不远游”,但在理想的驱使下、在战乱的影响下、在饥馑的威胁下,许多人还是会选择背井离乡,甚至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世乱飘零,有的人回去了,得以骨肉完聚;有的人却永远回不去,只能葬骨他乡。所以顾贞观的诗中说“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但正因为离家万里,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的哀思;正因为浪迹天涯,才会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感慨;正因为生死离别,才会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谊。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远行的梦,都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到江南小镇,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旖旎风光,或是到塞北荒漠,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甚至是远渡重洋,体验别样的异域风情。人生就如一场旅行,一路上有凄风苦雨,霜剑风刀,也有十里春风,无限美景,但都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每个人都要踏上自己的征程,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

王宝莲在描绘纽约上城转变时说,必须活过一个世代才能明白,一个城市是如何在岁月中老去风华,蜕变容颜。每座城市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独有的风姿,犹如寒塘中的一茎晚荷,在风雨之中摇曳生姿,又如屋檐下的一串风铃,在晚风中叙述着沧桑往事。往事越千年,不管是六朝旧事,还是千古遗恨,都已尽随雨打风吹去,只留下那一座座屹立不倒的城市,还有数不尽的故事。

许多人往往会因为一首歌,一本书而莫名地爱上一个人,一座城。其实歌声未必多么委婉动人,文章也未必多么感人肺腑,只是因为某段熟悉的旋律或者温暖的文字瞬间击中了你的心灵,让你难以忘怀。

对于北京城最初的印象来自于易中天的《读城记》:这就是北京,古老又鲜活,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那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丰富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在历史上,北京城作为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的京都,有着恢弘的建筑和浑厚的历史感,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甚至是每一条胡同,每一座旧宅都有其动人和故事和无穷的魅力。而如今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更是一座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全能型城市,让多少人漂泊至此,更让多少人为之梦碎。正如歌词中所唱到的: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也有人匆匆逃离,在一个人的北京。

“一座城市的味道,在于它的样子,更在于它记忆的厚度。忠孝东路、渔人码头,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一份在时光中漂流的念想。站在路边的菩提树下,也许你会想起一些年少的梦,然后在阳光下看着现在的自己微笑。”对于台湾最初的,也是最深的印象则是来自于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和林清玄的散文集,吴念真是一个有故事并且会讲故事的人,在他的笔下,每一个简单的小故事都感人至深,而城市也充满了温情,虽然只有一海之隔,但是两岸之间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却大不相同。

十里洋场的上海、六朝古都的南京、天府之国的成都、秦砖汉瓦的西安……还有太多的城市等着我们去走近,去解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趁着风景正好,青春未老,何不千山万水走遍,何不背上行囊去远方?

倏忽一年已过,书还是一本本地读下去,许多想去的地方,却还未成行;许多想看的风景,也只能在书中、在梦中,悠然神往。清朝的张问陶有诗云:“丹青影里放扁舟,山水都从枕上游。”在如今旅游业如火如荼的时代,这个思想颇有点反旅游色彩,其实旅游也不一定要亲临其境,闲卧家中,丹青在手,神游四海,志驰八方,所得的乐趣并不亚于外出旅行。


诗词百科

在如今这个复杂的社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现在的生活让你不如意,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些琐碎事让你痛苦不堪,但是你还有希望,还有明天,还有温暖的太阳,温柔的风。生活的“诗和远方”没有固定的形态,并不是一定要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才可以称之为“诗意”,也并不是“沉舟侧畔千帆过”才叫“远方”。


即便你只是在厨房,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你的灵魂是自由的,心是满足的,你便拥有了你自己的“诗和远方”。这句话其实潜意识里激发了我们对诗和远方的追求,因为有时候人是有惰性的,而且对有些事也是舍不得的,需要外力来推一把才能下定决心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这句话广为流传其实也侧面表现了很多人都困在现实生活里无法自拔,很想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又没办法挣脱,所以一直念念不忘这句话。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而不是委曲求全继续眼前的苟且,不管最后我们能不能达到最起码我们要尝试要努力一下啊。


行走的旅人

现在城市工作压力大。行业竞争也大。朝九晚五难免会疲惫。长期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里工作。难免需要个环境空间释放一下。可能就是在这种心境下说出这样话!

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对吧!劳逸结合,便于更好的工作。趁着有假期,我们一起去远方吧。


可以在滇池边,看着海鸥自由的飞翔。


可以和你心爱的她一起环游洱海。是不是很惬意?


可以无拘无束的骑行在雪域高原。


可以去人间天堂。攀登心中的布达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茨木小天使i

我认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理想的生活每个人的诠释是不一样的,就像有首歌里唱的【\t我们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好吧!心存美好,忘却忧伤,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关爱家人,善待朋友,相信自己,微笑着面对生活的顺与不顺,永远不放弃追求,如此眼前的苟且不见了,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禪林之花

生活确实不止眼前的苟且。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对生活充满厌倦感,充满疲惫,不仅仅是工作,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我们内心的想法不能够通过现实的行动即刻实现,觉得这是一个很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会觉得十分的劳累。记得杨绛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年轻人的问题就在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其实很多问题,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一步步去解决,还是有诗和远方的。


叫我大脸白

谢!

“苟且",生灵的本能,不关乎高贵与平溅。

“诗",美妙的词。是现实、是梦幻……,却美!

“远方",此处演译为梦想,也可理解为希望。

生活在地球(浩瀚宇宙中的PM2.5)的高极动物:人,己跨越了“苟且“,进化到“梦"和“诗"的境界。

故而该问之答是肯定的:人不能为“活“而活着,总揣着“诗"和“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