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最新全球十大死因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5690萬死亡人數中,半數以上(54%)緣於10大原因。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最大“殺手”,2016年共造成1520萬例死亡。這兩種疾病在過去15年裡一直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

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奪走了300萬人的生命;肺癌(包括氣管和支氣管癌)造成170萬人死亡。

相比較2000年糖尿病導致死亡人數約100萬人,2016年為160萬人。2000年至2016年期間,痴呆症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死亡原因中也從排名第14名躍居為2016年第五名。

下呼吸道感染仍是最致命的傳染病。2016年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300萬人死亡。2000年至2016年期間,腹瀉病死亡人數減少了近100萬,但在2016年仍導致了140萬人死亡。同期,結核病死亡人數雖有所減少,但仍是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死亡人數為130萬人。

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已經不再是十大死因之一,2000年為150萬人,而2016年死亡人數則降低到100萬人。

2016年,道路交通傷害造成了140萬人死亡,其中約四分之三(74%)為男性成年和未成年人。

按經濟收入排列主要死亡原因

2016年,低收入國家中一半以上的死亡人數是由“第一類”疾病造成的,包括傳染病、孕產原因,妊娠和分娩期間合併症以及營養缺陷症等。

相比之下,高收入國家裡的死亡人數僅有不到7%是由於“第一類”疾病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感染仍是所有國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全球死亡人數中,非傳染性疾病導致死亡約佔71%,從低經濟收入國家的37%到高經濟收入國家的88%不等。高收入國家的10項主要死亡原因中除一項之外,其餘均屬於非傳染性疾病。

就絕對死亡人數而言,全球78%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發生在低經濟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

2016年,因各種傷害奪走了490萬人的生命。其中四分之一以上(29%)是由道路交通傷害所致。低經濟收入國家的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率最高,每10萬人為29.4例死亡(全球比率為每10萬人為18.8例)。無論是低、中低收入,還是中高經濟收入國家的10項主要死亡原因中都包括道路交通傷害。

為什麼需要了解人群死亡原因?

統計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死亡人數和死亡原因是評估一個國家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服務保障機制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此外,也是瞭解疾病和傷害影響全球民眾死亡的方式(誘因)。

對於死因的客觀統計,將有助於政府醫療衛生部門確定其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保健重點。譬如,如果一個國家在幾年內心臟病和糖尿病死亡人數迅速上升,就很有必要開展針對性措施和規劃,鼓勵採取各種預防那些疾病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如禁菸和提高國民健康素養等。

同樣,如果一個國家意識到許多兒童死於肺炎及併發症,如果政府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保障中僅有少量的財政預算用於改善和提供兒童醫療服務,那麼,政府就需要修改並增加在該領域的投入和支持,有效地降低兒童肺炎等死亡率。

目前,已知不同的經濟收入國家所具備的信息化技術和數字醫療健康程度參差不齊,高收入國家有能力收集並統計人群的死因數據信息。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尚未健全或完善如此的統計系統,只有依靠不完整公共衛生數據評估導致人口死亡的人數和原因。

由此可見,具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高質量數據信息化機制,將對政府和國家增進全民健康,減少可預防疾病死亡人數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