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雲門 景陽岡 紅太陽 古貝春 楊湖醬香機會多大(2)

魯酒科普貼|雲門 景陽岡 紅太陽 古貝春 楊湖醬香機會多大(2)

在硬實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扯淡。商戰,一樣如此。近年來,那些鼓吹模式至上的,在哪呢

魯酒科普貼|雲門 景陽岡 紅太陽 古貝春 楊湖醬香機會多大(2)

在這個資本和品牌驅動時代,這個橋段說的成功三條件,絕地好使,所以,成功只限少數。

接著來聊山東酒企中玩醬酒的幾個動作較大的品牌:雲門、古貝春、景陽岡、紅太陽、楊湖。

在上文說了,魯酒中能生產醬酒的還不少,而且歷史大都能追溯到上世紀70、80年代,所產醬酒,品質和價位都不錯,一是度數高,二是價格高,大多都在200以上,上不封頂,比茅臺貴的多得是。

要知道魯酒主流低度濃香大多單瓶徘徊在60元左右呢,可見,醬香能挺住價格,至少說明,醬香真材實料更多一些,或者說多是真糧酒,時間成本也更大一些,四斤甚至五斤糧出一斤醬酒,你算算。細想下,這起碼解答了一個坊間常識,為啥很多人說200以下的白酒沒法喝。雖然這種說法很誇張,但是從山東本土醬酒的表現看,之所以價格能上去,是因為下的成本大,更多真酒,咱們可以這麼理解吧。

當然了,現在這兩年的醬酒要另說了。除了本土醬酒,像景芝、堯王等在貴州攜手當地基地搞的醬香,有些像外聯派,就不細說了。

上篇文說的這些酒企的醬酒市場銷售一直不理想,所以即便是現在來看,短期也很難成氣候。固守一域,已然不易。

現在回來,聊聊雲門、古貝春、景陽岡、紅太陽、楊湖這幾家近兩年聲量較大的醬酒,尤其是,雲門、古貝春、景陽岡,在省內佈局醬酒很早,工藝的來路也比較正宗。

先說雲門。

今年是雲門酒業建廠70週年,估計今年的第三屆北方醬香白酒高峰論壇陣容小不了,其實,古貝春和景陽岡也都搞過類似的醬香論壇,但是雲門卻做的聲勢最大,其中原因,除了請的腕大、陣勢大、敢喊出各類創新之外,就應該是海陸空傳播做的好,頗有製造江北醬香遊戲規則的勢頭。

雲門、景陽岡和古貝春都提到過江北醬香領袖的概念,現在來看,雲門算是聲音壓過其他魯酒了。在山東,雲門和以前的祥酒(紅太陽)一樣,醬香品類都是產品結構中的主角。從上世紀80年代引進茅臺工藝後,經典單品——雲門陳釀(乳白瓶)就成為山東醬香酒的代表形象。

大家平時聊起山東醬酒,首先說的往往就是雲門。論產能(過萬噸醬香產能和省內最大醬香儲酒能力),論品牌形象,論產品結構(產品線比古貝春還多),論戰略定位,論市場銷售,論消費文化引領,論技術實力(醬香國標制定者),雲門醬酒現在配的上“齊魯第一醬”的名號,在山東高速幹道上,江北醬香領袖的廣告不少吧。

2016年,在首屆北方醬香高峰論壇上,雲門喊出要做真正的“江北茅臺”,據稱2017年雲門醬香增長30%,目測過2億(魯酒令瞎猜的)?不論具體多少,雲門醬酒份額在魯酒中應該是首位。

雲門的機會是碰上了醬香的好時機,再一個就是雲門管理層比較善於搞營銷創新,雖然也是尾隨策略,但是基本也沒停下,值得肯定,年初搞了個雲門醬粉俱樂部,又推出健康新品(那名叫啥來著,很拗口),再往前十幾年,2003年在魯酒中最先搞“洞藏”概念,後來搞“封窖”概念,現在又搞新營銷,總之管理層就是卡住窗口,實現引領本地醬香消費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市場網絡上,也是向終端營銷轉型,所謂的“新營銷”,無非就是直接對話互動消費者,深度體驗征服、文化營銷嘛。據說,2018年,要在全省146個縣市區,都開設雲門醬品質生活館,配合雲門專賣店,主打終端體驗,有點新零售的意思啊。市場操作上,仿洋河各地設立辦事處,做深度分銷,轉向大商+大單品模式。總體來看,就是要打終端品牌,塑造本土醬香消費文化,搶佔消費者心智。

這麼一看,行啊,有點套路啊。

但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了,哪怕你定位是江北茅臺,消費者也會不自覺與茅臺醬香作對比,這對於醬香品質的穩定性是個考驗,有朋友說,喝了茅家軍大眾醬香後,瞬間感覺雲門陳釀不值200多,這多少說明問題。

此外,雖然管理層意識到必須進行地域醬香文化和消費潮流的打造,佔位較高,並且在健康飲酒上又有產品線支撐,但是強化消費者品牌認識,需要長線投入,成本可不小。

最後,在新營銷上,思路還需要進一步升級細化,雲門醬酒的圈層定位和訴求,還需更清晰,不能籠統說江北醬香領袖就完事了,看看醬香第二郎酒的打法。

不過,還得說一句,雲門算是碰上好時候了。

再說景陽岡。

景陽岡有一支醬香叫賴茆,此賴茆與茅臺的那個傳承藍賴茅,不是一回事,但是也很有淵源,下面插播一段歷史考證。

話說,景陽岡賴茆酒的復窖工藝可是來自貴州賴氏正宗傳授,茅臺的前身是分別生產賴茅、華茅、王茅的三傢俬人酒坊,其中生產賴茅的恆興燒坊成為茅臺第一車間,這個恆興燒坊由上世紀20年貴州賴氏三兄弟(賴永初、賴貴山、賴雨生)創立,其父賴嘉榮完善了最正宗的醬香大麴酒工藝,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現代茅臺酒工藝出自賴嘉榮之手,恆興燒坊所產的酒之所以叫賴茅,是因為賴貴山的乳名叫賴茅。

上世紀80年代,賴貴山再次創辦“賴氏酒廠”,力圖重振賴茅酒輝煌,據說在茅臺鎮沒有找到合作伙伴,恰好看到報紙上報道景陽岡陳釀被譽為“南茅(茅臺)北虎(景陽岡),於是雙方在1985年成立“貴山聯合酒廠”生產賴茆,一上市就被譽為“山東茅臺”,這期間,景陽岡和茅臺就“賴茅”商標達成協議:景陽岡用“賴茆”,茅臺自己用“賴茅”。

這段歷史真相如何,魯酒令尚未考證,不過,起碼說明景陽岡的賴茆算得上山東本土醬酒中的悠久者,有老一輩曾說,當時喝頓賴茆像過年。這之後,諸如白酒泰斗沈怡方也說:“賴茆酒為北方醬香典範,飲後有舒適感。”

可見,景陽岡賴茆的歷史和地位,曾經比雲門還要堅硬。

景陽岡這幾年,勢頭弱了一些,畢竟景陽岡定位於“英雄文化”,英雄的酒,現在這個輕奢+娛樂時代,英雄文化色彩,好像被時代消弭了,品牌形象過於老化了。

景陽岡在2015年搞了個“陳年酒莊”,配套上封藏大典,大舉搞酒莊概念,景陽岡還是有老酒資源的,據說有三千噸老酒,真假難辨啊。具體有多少醬香老酒,更難說了。儘管如此,景陽岡的醬酒歷史基因、賴茆文化、醬香產能,依然可以叫板雲門,只是在利潤結構、市場銷售佔比上,太不理想了。醬香不是景陽岡的現金流貢獻主力。

雖然,也開始打老酒牌,搞封藏大典,甚至上馬了“景陽岡酒道館”、“千座復古酒窖生產基地”、“水滸文化長廊”、“明清酒坊”、“景陽岡陳年酒莊”等一系列文化項目,但是,就像我配圖中講的,光有思路和設施,還不行,還得有那三個條件:鈔票、鈔票、鈔票!

雖然企業方說資金沒負擔、流動性很好,但是兜裡有閒錢,並不等於有錢人。景陽岡在醬香上如果要有突破,必須牽手金主,玩命講自己的賴茆品牌故事,以魯酒令看,從工藝到歷史文化,賴茆故事實在豐富的很。

但是,基於醬香在企業業績中的尷尬地位,冒然發力醬香,容易造成濃香這個現金流受損的風險,也許這是管理層的擔憂吧。而且,目前還沒看到,景陽岡還沒有大力喊出自己醬酒板塊的戰略規劃和定位,在前有茅臺大眾醬香、雲門醬酒的格局下,山東省市場上還可以再容納一到兩支泛省級醬酒品牌。還是跟隨、慢走比較靠譜,短期看,如果沒有外援助力,賴茆不會有太大波瀾。

再說說祥酒,現在叫紅太陽酒業了。

紅太陽酒業,這類型品牌在中國絕對有市場份額,有文化酒的意味。原祥酒廠,據悉,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主做麩曲醬香型開始,主導產品就是醬香酒,後來升級到大麴醬香型白酒,產品線含中國祥三十年、老祥酒、龍鳳呈祥三大系列。

現在,紅太陽酒業立足於濟寧,目測3個億的規模吧(瞎猜的),未來機會不是太大,除非參與併購,拉攏金主。當然,保持現狀也不錯。

再說說古貝元。

古貝春旗下有兩款醬香系列:古貝元和國蘊。

古貝春是魯酒中的技術派,1984年在茅臺技術支持下,推出醬香酒古貝元,據說,產品投放市場後,有“中國北方茅臺”之稱譽。1995年前後,與五糧液技術合作生產出五星級古貝春酒。2011年,又 “打造有機健康白酒”概念,推出醬香國蘊酒系列,看來,古貝春做醬香文化也有日子了。

其實,古貝春在前幾年的勢頭很猛烈,曾號稱在十二五末達到集團收入百億元,不過,目前古貝春的近10萬噸產能依然笑傲魯酒圈。

目前,醬香酒古貝元已形成了花壇、十年、十五年、三十年及封壇酒等十多個產品,其價位有的甚至可以超過茅臺,僅限於小眾市場供應。醬香“國蘊”酒則是衝擊高端檔位的殺手鐧。

2011年,古貝春舉辦首屆封壇大典,後來也聯合中國酒業協會等多部門召開了“醬香北宗研討會”,可是現在的醬香勢頭被雲門蓋過了,古貝春可以反擊的法寶一是醬香產能,二是在濟南市場的影響力。

但是,古貝春問題挺多,營銷創新上,缺少亮點,不溫不火吧;市場操作上,也缺少刺激和力道;品牌打造上,也有萎縮感,當然了,耕耘好根據地市場,也可以。

最後說說楊湖醬酒

作為新勢力,做口碑化運營,留下個好印象,就算成功了一半。

其實,消費者要的很簡單,這一點,楊湖抓的很準。它的醬香酒也是近幾年才開始佈局,楊湖的管理層相對低調,當然,這也許正是其刻意打造的低調奢華、高端品質的營銷套路。以退為進的營銷路子,比較適合優而美的酒企。

這有點新營銷的感覺了,雲門其實可以借鑑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