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寶:電動汽車技術路線討論引發的思考

张国宝:电动汽车技术路线讨论引发的思考

5.15

T.O.D.A.Y

「電動汽車

李克強總理參觀豐田氫電混合電動車的新聞在業內外再次引發了對鋰電池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和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的討論。一些這幾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權威人士也坐不住了,講了一些看法。無非就是鋰電池電動汽車符合中國國情,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難度大,氫的儲存運輸基礎設施不完備,不少研發單位中途失敗了。這樣的一些說教其實在中國,在其他領域也常常聽到。無非就是知難而退唄。

豐田汽車選擇氫動力電池電動汽車,從1992年就開始了,已經經過了20多年不懈的努力,其中的波折困難可想而知,所不同的是他們堅持下來了。這使我想到過去我常常想到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能源領域的LNG液化天然氣。

這種技術首先要把氣態的天然氣通過多級深冷到零下162度以下,變成液體,然後通過儲存運送到需要的地方。運輸和儲存及深冷液化天然氣所需要的裝備和安全保障何其困難,可想而知。

张国宝:电动汽车技术路线讨论引发的思考

就拿現在大家熟悉的LNG運輸船來講,研發這樣一種可以運輸LNG的船舶被認為是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需要解決能夠適應超冷低溫的材料,儲罐的材料也同樣如此。這樣一大堆複雜的技術問題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如果擺在我們決策人員面前能下這樣的決心嗎?一定會有人說,搞LNG基礎設施不完備,研發難度大,投入大。甚至會有專家出來說,把氣體的天然氣變成液態,再變成氣態。這成本得有多高?搞這樣的技術路線不是脫褲子放屁嗎?這樣的難題放在中國專家的論證會上可以說百分之百會被槍斃。

但是居然也是日本人堅持了下來,把天然氣的LNG使用形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現在和管道天然氣一樣,成為天然氣使用的一種重要方式,而且還在迅速發展。這可能就是中國專家和日本專家思維和行動方式的不同,一個知難而退,一個知難而進。

乍聽嚇人一跳,這不是暴利嗎?但是,細想想從P D-1抗體被科學家發現到現在能應用於臨床應用,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研發,中途夭折,費用打了水漂的不在少數。能夠堅持下來,知難而進,且有資金實力,扛得起失敗的研究機構和企業何其難得?這就是風險投資,因此一旦成功能夠用於臨床應用價格高昂,把過去的投入撈回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現在在醫療領域的新藥,包括醫療器械,例如現在大家已經熟悉的B超、CT、PET-CT、核磁共振有哪一個是中國研發的呢?一個都沒有!這和我們的專家容易知難而退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點我們要承認不如日本人執著,牛皮糖似的鑽勁。

最近由美國製裁中興通訊引發的對芯片產業的關注也是一個例子。集成電路的進步得益於光刻機的技術進步,傳統的乾式光刻機已經走到了極限,一位科學家從水的浸潤受到啟發,提出浸潤式光刻機的設想,但是有的企業知難而退,鍥而不捨的企業終於搞出了納米級芯片。其實中國從文革時期就開始抓“大棒子”(拉單晶硅棒),起步早於臺積電、三星,結果被他們後來居上。只有耐得住寂寞,知難而進的才能有大成果,大回報。在科研創新上總想走捷徑,少付出,只能有小成果,小回報。由燃料電池引發的討論,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