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自己的GPS導航人生

启用自己的GPS导航人生

陳果 中共黨員,哲學博士,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深受學生喜歡。曾登上央視《開講啦》節目,在喜馬拉雅FM開設付費課程《人生果然不同》。日前被教育部社科司推選為“最美思政課教師”,代表作有《好的孤獨》《懂你》等

活出真實,享受內心的自由豐盈

很多人說我看起來獨立、自信、有個性,不按尋常套路出牌。其實不是我特立獨行,我只是努力在活出真實的自己。

“活出真實的自己”,似乎已成了一句老生常談,但要做到,其實不容易。很多人心懷恐懼,擔心活出自己會帶來種種壓力和阻力,要遭受很多不解和質疑,其實大可不必。即便你再完美,總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而當你活出真實的自己,也還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起碼你會更喜歡自己,會發自內心感到自由。要知道,一個人喜歡自己、有自我認同是非常重要的,會使你具有一種充滿自信的精神氣質。

我也曾有過長時間的糾結,在“別人眼中的我”“他們希望我成為的我”以及“真實的我”三者之間也經歷過不少衝突。博士畢業時,我面臨很多就業選擇,其中不少職業比大學老師更接近於外界評價體系中所謂的“成功人士”。我最後決定留校任教。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哲學,希望一生有哲學為伴,能思考那些別人認為“想多了”的抽象問題,那些關於人生、人性等方面的問題,把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心安一些,然後能把我自明自安的東西與更多人分享,使更多人有啟發更心安。

活出真實的自己,並不是說一定要活得和大家不一樣,或許你和大家的選擇相同,但你這樣選不是因為大家都這樣選或大家都不選,而是因為這是你想要的,你願意為它負責。

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成功寶典”,人們趨之若鶩去複製成功人士的經驗,希望藉此成為人生贏家。其實,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不可複製。這個人活出的精彩,不一定適用於另一個人,依照別人的軌跡前行往往更易陷入自我迷失。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之上,什麼是正確的活法?就是你捫心自問感到舒適自由,能讓你保留和安放你的真性情的活法。

學會獨處,自我更新中找尋平衡

我的新書取名為《好的孤獨》,我很看重“獨處”的力量。當你獨處時你最接近真實,而最深刻的自省也往往只在獨處時發生。我時不時會給自己一個小時的獨處時間,或長或短,來“反觀自身”。把近來的生活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有時會捕捉到一個特別可愛的瞬間,就小心翼翼保存起來,使它今後還能繼續發揚;有時也會發現一些糟糕的東西,比如說了不恰當的話,或敷衍地對待了某個人,草率地做了某件事,一種隱隱的不安、內疚和愧意就會油然而生,於是想辦法去及時修正和彌補,並告誡自己下不為例。

但這種自省的目的不是讓自己變得戰戰兢兢,害怕犯錯,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更有勇氣直面自己的錯誤。其實人生就是一場試錯,甚至可以說犯錯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學習方法,關鍵在於接受教訓,不重複犯同樣的錯。年少時犯過的錯,如果你真心悔改,吸取教訓,倒也會給你良多醒悟,不經意間成了你精神成長的一種營養。

看朋友開車時發現車載GPS導航系統會根據你走錯的路,重新規劃一條正確的路線,讓你重新走上正軌。我覺得人也應該盡力使自己具備這樣一個“自我矯正”功能,我們都難免會犯錯,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錯的節點重新規劃一條對的路線,盡力去解決問題,讓自己重歸正道。這樣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是一種特別強大的能力。

從小到大,我的父母對我一直採用“放養式的教育”。小時候做數學題,有時一道題目百思不得其解,卡在那裡極其鬱悶,母親便會讓我放下作業,拉我到田間河邊去走走,採點赤豆或拔個蘿蔔,遊遊蕩蕩,瞬間就會覺得天高雲淡、心情開闊。回到家,此前好幾個小時解不出來的題目,在換了一種思路後瞬間破解。現在每當我看到學生們在功課上過度用力,也會引導他們除了課本試題,學著去向生活學習,向大自然學習。

我覺得健康的人生態度是應當有一種良好的平衡感,除了理性還需要一些真情實感;除了知性還應當有一些血性;除了學習謀生所需的“實用”的東西,還要學點“無用”(不那麼實用)的東西,比如自由、真誠與愛,幫助我們活出真實的自己,獲得自由而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