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與瓷器的實用功能對比

  紫砂器有著比較優良的實用功能,這在明清的文獻中就有記載。明清人認為紫砂壺之所以“點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是由於紫砂壺“能發出茶之色,香,味”。並且“既不奪香,又無熟湯之氣”。

紫砂的工藝構造:紫砂壺與施釉的瓷壺相比,茶湯確實不易變質發餿。這種功能由茶壺本身精 密合理的造型所決定。紫砂壺的嘴小,壺口壺蓋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蓋形式結構緊密。而施釉茶壺,壺嘴大都口朝 上,口與蓋的位移公差達1.5mm左右,且口蓋形式都成嵌蓋結構。由於紫砂壺製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壺減少了混有黃麴黴等黴菌的空氣流向壺內的渠道。 因此,相對地延長了茶汁變質發餿的時間。

紫砂的泥料特性:紫砂泥是一種紫紅色或淺紫色的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陶土,由於紫砂壺坯體不施釉,所以燒成後仍有較大的吸水率和氣孔 率。據測定,紫砂茶壺的吸水率在1.6%-3.19%之間氣孔率在4.01-7.05之間。因此,製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氣體性能和透氣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由於紫砂壺傳熱緩 慢,雖然用沸水泡茶它也不炙手。同時還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燒裂。

  • 紫砂與瓷器的實用功能對比

  • 陳曉雲作品《荷塘情趣》

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砂具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 以過30-60目篩為宜。泥料過粗製作時費功,泥料過細製作時骨力不夠,坯體表面會引起皺紋,同時還會引起乾燥,燒成收縮增大,而降低燒成溫度,則發生氣泡缺陷。在成型過程中用明針精加工這道關口,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層緻密的表皮層。由於表皮層的存在,產品燒成的溫度範圍擴大了,不 論在正常燒成溫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層容易燒結,而壺身內壁仍能形成氣孔。經常泡養擦拭壺的表面,時間久了,玉澤天成,形成包漿。

因此,成形時的手工精製工藝,成功的把泥料、成型、燒成三者比較有序地聯繫在一起,從而賦予紫砂表面光潔,雖不掛釉卻還富有光澤,雖有一定的透氣性還不會滲漏等特點。

綜上所述,紫砂壺的確具有它自身的優勢是瓷壺所遠遠不能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