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老人藏有1件珍宝,上边1个特殊记号,专家鉴定后很是兴奋!

民间藏宝,贯穿整个中国历史。谁家要是有1件传家之宝,说出来是一件非常有脸面的事情。要是传家之宝价值重大,甚至会使得藏宝的人家在当地圈子里得到特殊的尊重。这就是中国的社会民情。上个世纪90年代初,河南洛阳1位老人拿出1件传家之宝,在当地就引发了一阵轰动。而这件珍宝上的1个特殊记号,则让文物专家兴奋不已。

河南1老人藏有1件珍宝,上边1个特殊记号,专家鉴定后很是兴奋!

究竟怎么回事?咱们下边娓娓说来。老人姓黎,1992年,因为家庭经济紧张的缘故,老人在儿女的劝说下打算出手家里的传家之宝。据老人的儿女说,宝物是老人的母亲传下来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就有古玩商找上门来,出的价码五花八门,黎家人也不知究竟该听信哪个,不敢贸然出手,怕卖了低价。想来想去,老人的儿女找到了当地文物部门,对宝物做了鉴定,并要求专家给出市场参考价。

河南1老人藏有1件珍宝,上边1个特殊记号,专家鉴定后很是兴奋!

当文物专家拿到宝物时,眼前一亮。细细询问了宝物的来历后,文物专家指着宝物上刻着的3个字“造办处”说,正如你们父亲所讲,这确实是清朝皇宫里的东西。文物专家说,在清朝,造办处隶属于内务府,专司“制造器作”,也就是为皇室制作各种精巧的东西,以供皇室成员玩赏。那么清朝皇宫里的东西,怎么会成了河南洛阳黎家的传家之宝呢?这就得回溯历史,回到民国,从黎老人的母亲张夫人说起。

河南1老人藏有1件珍宝,上边1个特殊记号,专家鉴定后很是兴奋!

公元1931年8月底,张夫人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时黎老人才七岁,和张夫人住在天津。这位客人是谁呢?便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额尔德特·文绣。文绣当时是第一次去张夫人家,但去的目的却不是做客,而是避难。她是从溥仪在天津的居所跑出来的!此后几天文绣和妹妹文珊便四处活动,聘请了律师向法院控告溥仪并提出离婚。

河南1老人藏有1件珍宝,上边1个特殊记号,专家鉴定后很是兴奋!

张夫人是文珊的朋友,她非常同情文绣的遭遇,因为她也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文绣在张夫人家住了将近半个月后就走了,临走之时为报答张夫人的收留之情,她将一枚金钗送给了张夫人。我们这篇文章讲的传家之宝,便是这枚金钗。黎老人长大后,到了河南洛阳工作,母亲随他搬到了洛阳居住。1979年张夫人病逝,将文绣赠送的金钗交给了黎老人。这就是这枚金钗的全部来历,她原本属于末代皇妃文绣。

河南1老人藏有1件珍宝,上边1个特殊记号,专家鉴定后很是兴奋!

得到专家的确认后,老人的儿女非常高兴,又要求专家给出1个市场参考估价。专家却表示说,这不属于他的工作范畴而予以拒绝。此后黎家将金钗卖给了1个出价最高的古玩商人,价码是10万元整。这在1992年的中国,也算是一个小天价了。从此,金钗流入了古玩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