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若不失街亭,諸葛亮北伐會成功嗎?

夏寒楓

不會。無論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三國志》,諸葛亮的幾次北伐,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傳奇,不過是被影視劇誇大了而已。按照羅貫中在小說中的描述,諸葛亮曾六出祁山,討伐曹魏,其中最為令人可惜的便是發生於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

在第一次北伐時,蜀漢對外宣稱出兵三十萬,但實際上當時傾盡蜀地全部兵力,也不足十萬,所以諸葛亮所率軍隊也不過數萬而已。無論在軍隊數量還是在後勤補給方面,蜀軍都難以同曹魏相抗衡。

但是,由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準備比較充分,而且動作迅速,因而最初比較順利,很快攻下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可是,隨後曹魏援軍趕到,分別由曹真和張郃對抗趙雲和馬謖。

至於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大家都已十分熟悉,我也不必多言。但據史書《三國志》的記載,當時馬謖戍守街亭的情節與《三國演義》存在較大出入。如在選任將領時,《三國演義》稱繫馬謖自薦,並主動立下軍令狀,而《三國志》卻明確指出: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也就是說,當時可供選任的將領,本來有魏延和吳壹等人,但諸葛亮卻力排眾議,決定派馬謖駐守街亭。此後馬謖大敗,痛失街亭,也喪失了繼續北伐的時機。因此,諸葛亮率眾歸還漢中。

但街亭之失,卻實屬馬謖之過。因此,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也明確記載稱:“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進而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經過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上疏請求自貶三等,作為處罰。最終,後主以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繼續掌管之前的各項事務。

儘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非常可惜,但其實即便街亭不失,憑藉蜀漢的軍事實力和後勤補給,也很難一路長驅直入,與曹魏長期抗衡。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所說,蜀軍不乏,一方面是為了佔據政治輿論的高地,另一方面則是以進為退,通過騷擾曹魏來求得自保。


碣石樵子

馬謖不失街亭諸葛亮可以暫時保住隴右,保住隴右蜀漢就有了和曹魏一較高低的資本,算是北伐的重大勝利和重大突破,但離期待的成功還很遠。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假設基礎上,事實上街亭很難守住,北伐成功也是小概率事件。

蜀國不具備滅魏的實力,這點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才會拒絕魏延出子午谷取長安之計,將軍事重點放在曹魏相對偏遠薄弱的隴右。諸葛亮穩步推進的戰略是符合當時形勢的,作為一個成熟的軍事家,他深知蜀漢力量的懸殊,以及遠途行軍、客場作戰、糧草不濟的事實,不會寄希望於奇蹟。隴右是漢中、關中和西域的樞紐,又有秦嶺、六盤山和隴山的山險防護,肥沃的農牧區還可以為蜀軍提供糧草和馬匹,解決讓人頭疼的補給問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諸葛亮佔據隴右就有了根據地,有了與曹魏對陣的前沿,有了未來可能滅魏的突破口。

不過諸葛亮在隴右的軍事順利,是在此前蜀漢8年無戰事的背景下突襲的結果,是避開曹魏主力之下的勝利,離建成根據地還差很遠,絕不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響應那麼簡單——諸葛亮退兵後曹真收回三郡也沒費什麼事,說明這種倒戈具有不確定性。也不只是單純的軍事佔領那麼簡單,還需軍事佈防、生產經營、行政管理,以及消除不穩定因素,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且當時諸葛亮還沒完全佔據隴右,隴西郡仍在誓死頑抗,給北伐軍帶來不小麻煩。

諸葛亮聲東擊西最理想的狀況是策反新城的孟達,可以遠距離牽制和引流曹魏主力。然而計劃沒成功,諸葛亮只能讓趙雲、鄧芝在箕谷設疑兵,效果大打折扣,導致曹魏主力源源不斷地向隴右施壓。守街亭其實就是為了保隴右,街亭是關中突進隴右最便捷的一條路,所以諸葛亮非常重視。然而當時雙方軍力對比太過懸殊,曹魏方面光張郃的先遣軍有2萬之眾,後面還有魏明帝曹叡親統的3萬精兵坐鎮長安。而諸葛亮挺進隴右的部隊總共只有2萬來人,至此還分成了四個部分:一部繼續打隴西;兩部分駐清水和街亭;自己率主力守上邽。這種情況下,即便馬謖遵從諸葛亮的指揮調度也不一定守得住街亭。

當然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的目標應該不是長期堅守,而是為了爭取時間,以便彙集主力與曹魏一決雌雄,決定隴右的歸屬。然而馬謖敗得太快,諸葛亮的佈局被打亂,隴右局勢也急轉直下,無險可依、糧草也接濟不上的蜀軍就只有撤兵這一條路了。


路衛兵

大家好,我是鐵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

這次北伐諸葛亮選擇距離長安最遠的祁山路線進軍,戰略目標非常清晰,就是以趙雲和鄧芝吸引曹真,以孟達吸引司馬懿,而自己從祁山進軍,先幹掉涼州,然後,進軍長安。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毫無準備,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瞬間丟失,此時,北伐的初步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隴右五郡已有三郡落入蜀國囊中。

此時,諸葛亮著手進軍長安,這樣“街亭”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街亭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是隴右通往關中大地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諸葛亮繼續屯留祁山,那麼街亭防守並不困難,祁山大本營可以與街亭互相支援,就算丟了街亭,諸葛亮最多失去對隴右的控制權,與魏軍在祁山對峙。

可是諸葛亮一旦率祁山大軍取長安,不但街亭的防守能力降低,一旦失守,關中和隴右被打通,到時候連祁山也會丟失,那麼撤回漢中的歸路就被切斷,想把主力軍隊撤回漢中都難了,所以諸葛亮要求馬謖一定要守住街亭。



後面就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了。

如果馬謖守住街亭,只能保諸葛亮進軍長安後顧無憂,但是諸葛亮北伐最終目的是佔領長安,吞併魏國。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對比蜀魏兩國的綜合國力。

即使諸葛亮控制了隴右地區,領土人口大增,但急於進軍關中還是操之過急,魏國實力並未被撼動,魏國一直將防守的重點放在東南方向,兵力和將領仍遠遠強於蜀國,主力對決勝算並不大。

如果諸葛亮繼續屯留祁山,保住隴右地區,那麼就會與吳國對魏國形成夾擊之勢,慢慢發展,蠶食掉魏國也是有可能的。



說到此處,還是心疼諸葛亮,為完成先帝遺願也是拼了,自己已經老了,漢朝的光復大業更是一刻也不能耽擱,所以才冒險渡過渭水進軍長安。



況且馬謖人器過人,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守街亭也是立下軍令狀的,諸葛亮應該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只要街亭不失,即使攻不下長安,撤回祁山就可以,也不會有大的影響,可是千算萬算,街亭失守,至使功虧一簣,還差點全軍覆沒。

可惜諸葛亮。


鐵匠是個文化人

馬謖失街亭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街亭失守,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轉折點。沒有了街亭,諸葛亮大軍的後方就沒有了屏障,導致了腹背受敵,諸葛亮不得不放棄繼續北伐,倉庫退兵,以至於揮淚斬馬謖。但實際上,如果馬謖不失街亭,諸葛亮的北伐同樣無法取得成功。原因有三:

其一: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蜀漢初年,蜀國人口20萬戶,約90萬人,東吳人口60萬戶,約300萬人,曹魏人口66萬戶,約450萬人,。由此看來蜀國人口只有魏國人口的五分一,據人口可以推算蜀魏之間的兵力差距。諸葛亮北伐,孤軍深入,因為兵力的原因,並不能對攻陷的城池分兵去佔領,一旦分兵,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兵力分散,非常容易被優勢兵力的曹魏吃掉。當時的曹魏可不傻,朝中能人輩出,比如司馬懿,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以司馬懿之能,必然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

其二:諸葛亮北伐,並不是為了要進攻曹魏,一統三國,而是為了以攻代守。諸葛亮自己也明白,以蜀國的國力,斷不能戰勝魏國,倒是蜀國隨時都有被魏國的進攻的可能性。因此諸葛亮乾脆來個先發制人,自己主動進攻,以壯聲勢,讓曹魏疲於應付,無暇進攻。所有我們看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小勝即退,並不深入就是這個道理。

其三:當時天下三分格局已成,魏蜀吳三國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三國之中並沒有哪一方可以吞併其他兩國。這一點魏蜀吳三國的領導人都非常清楚,所有你看三國前期大家都打得不可開交,其實都是以試探性進攻為主。三國之只要有一方佔到了優勢,其餘兩國肯定會聯手對抗,畢竟那時三國的領導人都不昏庸,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街亭不論是否失守,諸葛亮的北伐都不可能取的決定性的勝利。


小鎮月明

蜀國丞相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於公元228年兵出祁山。相繼收復天水、南安等郡,一時軍心大振。然而,大將馬謖不聽勸告而貽誤軍機,以至於街亭失守。害的諸葛亮不得不於空城之計才得以脫身,一出祁山就此作吧。接著,諸葛亮又相繼五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

假如當初馬謖不失街亭,我想:北伐也不會成功。

首先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初劉備選擇漢中就因如此,可別人去你那費勁,那你出來就容易嗎?所以,諸葛亮兵出祁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其次,是軍事實力。以諸葛亮那十幾萬兵馬對陣曹魏近百萬大軍本身就不可想象。即使一城一城的打,恐怕累也累死了。

再有就是:“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後方糧草接濟不上乃是兵家大忌。諸葛亮長途跋涉討伐曹魏不可能帶很多糧草,如不能短時間結束戰爭北伐就會必敗。

因此,即使馬謖不失街亭,諸葛亮北伐也不會成功。


依然是我

北伐未必要贏,但必須要打,甚至可以說小贏大賺,大贏不如小敗。

北伐一舉多得,1可以轉移國內視線,2可以暫時讓各個派系團結起來,3可以給吳亮出一個聯盟對魏的姿態。

北伐贏太大,吳那邊就又要聯合魏搞事情了,輸了的話,空耗自己,也不合適,所以小步慢跑步步為營才是諸葛的戰略意圖。

有了以上分析,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諸葛斷然拒絕胃炎的子午谷奇謀了。北伐這個事,就是做做樣子,疲弱之國,已經經不起一次大潰敗了。

至於街亭事件,樓主說的街亭不丟幾乎不可能,對方數倍的兵力,且街亭無險可守,只要對方來打,基本是必丟的,諸葛也只是派出一枚棄子牽制對方主力而已。

命令是牽制對方,卻又要硬碰硬固守,這命令本身就比較扯,可以說戰略上是有問題的。因為街亭根本就是決戰戰場,而不是據險固守的好地方。

馬謖的套路其實也沒太大問題,就是隻要我這隻部隊不被消滅,敵人就抽不出兵力去攻打主力,所以乾脆龜一下,到山上躲起來。偏偏是準備不足,被斷水斷電斷糧,士兵一看沒希望直接譁變。。。然後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把會兵法卻不懂人性的馬謖放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諸葛的戰略就錯了,輸是必然,根本不用討論贏的事,何況蜀國也贏不起,大勝之後,只會亡國更快。


風雨無阻wind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滾進來了。首先先亮一下觀點,不失街亭,這次北伐就是成功了,滅魏是不存在的。

這次北伐優勢是什麼?出其不意,又輔以疑兵。偌大的防線,守方永遠是被動的,後面幾次被摸到套路了,針對性防守直接被懟得很慘,守將也不會那麼輕鬆就投降,畢竟蜀漢的攻堅能力還是比較慘淡的,時刻都在尋求野戰。

好了扯遠了,我們回來討論街亭不失,蜀漢能得到些什麼?首先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是穩穩到手了,那麼我們就要來看看得到這三處之後,對蜀漢意味著些什麼?

一,我們先說說一個最基礎的事,糧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僅是天塹,對於自己也是,後面的北伐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前方的糧食基地,導致了北伐的失敗。那麼首先,蜀漢得到了一個能夠四處襲擾的基地,一個可以打出去的可能性。特別在荊州丟了之後,這個就顯得猶為重要了。

二,雍涼。雍涼新定,對魏人心不定,帶著馬騰後人去,說不定能得到紛紛響應。雍涼一得,縱橫天下的西涼鐵騎就到手了,野戰可以打得更靈活機動。

三,盟友。大規模牽制住魏國之後,吳國的軍事行動會更加順暢。而且在沒有了荊州的矛盾,和吳的關係可以更鐵,對魏的攻伐也顯得更順暢了起來。

綜上所述,如若街亭不失,蜀漢和東吳還有和魏國一爭天下之力,當然根據當時國力,維持現狀的話,早晚還是魏國統一。當然對於諸葛亮來說,他的可操作空間更大。對於百姓來說,災難可能剛剛開始。

總結的總結,歷史沒有如果。


HarryHorse

馬謖就是不失街亭,蜀國也不會北伐成功。原因有那麼幾個:

一是諸葛亮也知道北伐不會成功,只不過是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說法。

二是蜀國的經濟實力。打仗要靠實力,蜀國的經濟實力是三國中最弱的,魏國佔有中原廣闊的平原,一馬平川農業發達,人才濟濟,綜合國力最強。孫吳政權佔有江南水鄉富裕之地,實力排第二毋容置疑。蜀國只憑借山高天險佔有一席之地,按我的想法,不如休養生息還可以多生存幾年。


春風得憶3

東漢十三州中,

蜀國只佔據一州——益州,吳國只佔據三州——揚州荊州交州,而魏國佔據其餘的九州。

單從實力上來講,蜀吳都無法幹掉魏國。

所以即使是不丟失街亭,北伐也不會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勢。

跟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出川沒有可比性了!


燭光一點

不會成功的,諸葛亮北伐不是佔領魏國,他是以攻代守,同時他還抱有其他目的,具體的我寫過專門的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