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一提到油紙傘,人們言必稱蘇杭,好像蘇州、杭州才應該有油紙傘。這是一種偏見,其實油紙傘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雨具,製作油紙傘是一項傳統的手工業,就像從前裁縫鋪、鐵匠鋪一樣,遍地開花,隨處可見。只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受工業文明的衝擊,油紙傘漸漸退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傘是我國首創,歷史久遠,曾被作為中國文化傳播到海外。油紙傘在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日本早期將油紙傘稱為“唐傘”。油紙傘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越南、泰國、老撾等地後,又結合了當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風格和名稱。古典紙傘以紙為載體傳播中國傳統書畫文化,可謂中國古典文化符號。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舊時,在嫁娶婚俗禮儀中,油紙傘是陪嫁妝奩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紙”與“子”諧音,有“早生貴子”之意,繁寫的“傘”字包含5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油紙傘的傘軸意取中空正直,無私無邪。圓形的傘面則取其“圓滿”之兆,象徵婚姻圓滿成就;另外送傘陪嫁亦有表示用來遮日避雨,驅惡避邪之意。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我國古代有個習俗,赴京趕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裡除書本外,一定會帶一把紅油紙傘,即“包袱傘”,又稱“保福傘”,預祝路途平安、高中狀元。1967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生劉春華等人創作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畫面上青年毛澤東身穿一件傳統的中式長袍,手拿一把油紙傘,意志堅定地大步走在山路上。該畫當年單張彩色印刷數量突破9億張,被認為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張油畫”,油紙傘作為那個時代的聖物也跟著沾光,被人們搶購一空。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製作歷史已有1000多年,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之前,走進貴州赤水丙安古鎮,發現這裡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油紙傘製作工藝。它用料純正,精選上等竹木、優質絲綢、絲絹、皮紙、桐油、柿油作材料,全部依賴手工完成,製作過程非常繁瑣。當地有民諺稱:“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據制傘藝人透露,這門手藝技術要求高,技藝以師徒相承,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主要靠個人的悟性、長期實踐來掌握。所用的工具均由鐵匠專門打製,傘的用料很講究,以上好桃花紙為傘面,在柿子漆裡浸透,一張一張黏貼在傘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時候,把油柿搗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會把桃花紙黏住。以竹、木製傘柄和傘骨,用發線紮好,傘面糊好後繪上圖案,塗上桐油,然後在室內吊起陰乾,至少要經過70多道工序。

中華民族傳統日用品——油紙傘

網絡圖片

對於尼龍鋼架傘,制傘藝人並不排斥,它攜帶方便、價格低廉,卻是毫無生命的工業品。如今在許多表演中,可以看到溫婉清麗的江南女子身穿旗袍、手撐油紙傘款款走來的場面,人們在欣賞雅緻天成美感的同時,似乎聞到了江南溼潤空氣的芳香,感受到了今生對前世的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