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是什麼時間劃歸到陝西的?

聽水悟道

陝西省的漢中在以前歸屬於南方,跟中國古代地理概念中的“川蜀地區”屬於一體。人們過去常說的“川蜀之險要,雄於天下先”,實際上也包括指代漢中地區的險要地理位置。那麼它是在什麼時候被劃到陝西的呢?統治者又為什麼要把它劃歸陝西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在文中給你一一揭曉。

圖一、東漢13州中的益州

漢中在東漢時期是歸於益州管轄下的一個郡,也是益州北面的重要屏障。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劉焉為了阻斷川地與中央的聯繫,派手下的張魯去鎮守漢中。可是張魯到任後,立即擁兵自重,與劉焉、劉璋父子相互攻伐,於是川蜀地區與關中的聯繫徹底斷絕。

公元214年,荊州的劉備消滅了割據益州的劉璋勢力,取得了益州大部分地區,但是北面的漢中郡卻落入了曹操手中。劉備的謀士黃權告訴他說:“漢中是整個川地的門戶,如果失去了漢中,那麼巴西,巴南,巴東都將難以振作,這等同於割下蜀人的手臂啊!”(《三國志》裡的原話為: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

圖二、益州的漢中郡

公元219年左右,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取了漢中郡,並讓鎮北將軍魏延鎮守這裡。2年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漢中介於四川與關中之間,兼有秦嶺山脈的險要,對於整個四川盆地構成了一道庇護作用。北方的政權想要從關中強攻漢中,就要面對漢中周圍的崇山峻嶺,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攻破。

因此,自三國時代過後,每逢中原動盪,必會出現割據川地而稱雄的勢力。比如五胡16國時期的成漢政權、譙蜀政權,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後蜀政權等等。人們常說“天下已亂蜀未亂,天下已治蜀後治”,其實就是指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比較封閉,容易形成割據,而漢中恰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門戶。

元朝統一了中國後,開啟了使用行省制度的先河。蒙古人在滅宋的過程中,對於四川、重慶地區的險要地形深有體會,就連他們的統治者蒙哥汗(忽必烈之兄)也是在攻伐合川釣魚城的戰役中傷重而亡。因此,元世祖忽必烈在設置四川行省和陝西行省時尤其慎重,為了防止有人利用川蜀的險要地形割據作亂,元朝政府將四川行省的漢中地區劃分給陝西行省管理。

圖三、元朝將四川的漢中劃分給陝西


經過這樣的變革以後,四川盆地的防禦能力大大減弱,原先依靠秦嶺漢中防禦關中的優勢不復存在,只能南退到大巴山一帶組織防禦,也就很難再形成割據川地而稱雄的諸侯了。此後,歷經元、明、清的朝代更替,各省的管理範圍也時有變化,但是漢中地區卻一直牢牢歸屬於陝西省,而割據川地的諸侯勢力再也難以持久,比如明末割據四川的張獻忠很快就被清軍剿滅了。

圖四、元朝統一形勢圖(1280年)


中外歷史

打開一張中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有的省界和自然地理的分界是相互重合的,例如太行山隔開了河北省和山西省,武夷山分開了江西省和福建省。但是也有一些省界卻是完全不顧自然地理的重重阻隔,就是要放棄自己的地理特徵,跑到相鄰的省份。題中所言漢中就是這樣的情況。

一個在陝北或者關中住習慣了的陝西人,若有機會跑到漢中,一定會心生感慨,陝西竟然有風景如此秀麗之地!同樣,在川北生活習慣了的人,如果到漢中,一定會感覺有幾分熟悉的感覺,相似的山水,同樣的喜歡吃辣,甚至語言上,都有點川味。

由上地形圖可知,漢中與南部的四川盆地地理上更為接近,而與關中則橫旦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秦嶺

這樣就使人不禁疑問,漢中到底在什麼時候,又是什麼原因,成為陝西的一部分呢?

最能客觀反映一個地方歸屬的,應該是諸侯紛爭之時。漢中小盆地緊鄰南邊的四川盆地,兩盆地溝通也並不困難,因此在三國時期,漢中對劉備來說就是志在必得之地,而對於曹操而言,就是名符其實的“雞肋”。因此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漢中都和四川關係更為密切,秦嶺作為一道天然的屏障,將三秦文化和巴蜀文化分隔開來。

改變發生在元朝。說起元朝,我們都知道當時的疆域廣闊,統治者為了管理地方,採取了行省制,而現在我們用的省,就是發源於元朝。元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將省界劃分的犬牙交錯原則發揮到了極致。例如元代的中書省,竟然跨太行山東西兩側,囊括了山西高原、華北平原和山東丘陵三種地理單元。而漢中盆地,也被劃入北邊的陝西行省。

這樣劃分,就使得四川盆地這個四塞之地被打開了一個北邊的缺口,因此就不容易在這個比較閉塞之地產生影響中央控制的勢力。而之後的明清兩朝,也繼續延續這種風格,直到現在。

上圖為元代的陝西行省區劃圖,可知南部的漢中盆地已劃入陝西轄區內

這就是漢中劃歸陝西的歷史,綜上可知,還是出於軍事和政治方面的考慮。蜀地在中國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四塞之地,易成割據之勢。俗曰:“天下未亂而蜀先亂,天下已定而蜀未定”。從行政區劃上打破四川盆地四塞形勢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將漢中分割出去。這也是元之後歷代將漢中劃歸陝西省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熊二History

題主問的問題有些蹊蹺,漢中什麼時候劃歸陝西?漢中自古至今一直是秦國和陝西管轄之地,何談劃歸!這裡要從三秦說起了。三秦有幾種說法,最早的三秦是秦國統一中國前,關中和陝北屬於秦之一,現在的甘肅天水平涼慶陽為秦之二,漢中郡和巴蜀為秦之三。當年司馬錯拿下巴蜀置漢中郡,蜀郡,巴郡為一個級別的治所,漢中以前叫南鄭屬於楚國,被秦厲王攻佔,和蜀國沒有任何關係!(西周從陝西華陰市的鄭國遷徙過來的一部分叫南鄭,一部分遷到現在的鄭州叫新鄭)。第二種說法是項羽封秦末三個秦國降將於雍州一帶,也就是關中和陝北,也叫三秦,第三種說法就是近代普遍認可的三秦:關中,陝南,陝北,號稱三秦大地!自戰國秦拿下漢中以後一直置漢中為秦地,從未丟失!元以後劃分出陝西行省,四川行省,這個時候才有了四川的概念,四川從來沒有管轄過漢中一秒鐘!秦漢唐至宋漢中一直是於巴蜀平級的行政單位,漢中君曾經管轄過成都廣元!四川人想當然的認為漢中以前歸四川管轄,好好讀一下歷史吧,盆地的小朋友要多學習!!


長安畢加索

這個原因主要涉及到地緣政治方面,我們先看下地圖

漢中加上四川盆地與關中地區隔有秦嶺山脈,加上古代四川周圍山脈環繞,形成天險,易守難攻,當天下大亂時很容易形成獨立王國,割據一方,楚漢爭霸時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在了秦嶺以南巴、蜀、漢中三郡之地後取得穩固後方,出漢中奪下關中後和項羽爭霸的,最後奪取天下。

三國時諸葛亮七次伐魏,也是擁巴蜀,據漢中後七出祁山,雖然最後沒成功,也是讓魏國頭疼不已。

據統計,從漢朝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間,四川一共建立了十二次政.權,其中漢朝3次,三國1次,魏晉南北朝4次,唐朝1次,五代十國1次,宋朝2次,雖然有些成氣候最後被剿滅,給歷朝歷代帝王帶來很多麻煩。

元朝在滅南宋的過程中吃盡苦頭,在四川打釣魚城死了個蒙哥大汗,元朝建立後在施行行省制時,為防四川再成獨立王國,就把咽喉地帶劃到陝西,這樣及時割據都很難擴張,後面明清兩朝四川雖有張獻忠、大小金川割據都未成氣候。


小東視角

中國省級建制自元朝開始,當初漢中就屬於陝西!在此之前,漢中屬於利州道,直接歸屬於宋朝中央管轄。唐朝時漢中屬於山南道,同樣屬於大唐中央政府管轄!說漢中曾經屬於四川,純屬胡說八道。漢中南鄭之所以叫南鄭,是因為在戰國時期陝西華陰一帶的古鄭國人民遷到漢中漢江南岸,為懷念秦嶺北邊家鄉鄭國,故名“南鄭”。三代周朝時期,漢中北邊的褒國即是處於岐山的周王朝的附屬國。所以,自古以來,漢中就和陝西關中有精密的聯繫,人文、經濟有很大相似。現在漢中寧強西南部、西鄉、鎮巴、佛坪、留壩等地的川音人,是明朝末年特別是清朝康熙年間,從四川、湖南、湖北、廣東等地來的難民(伐木)後代,自然現在的漢中有些縣的人是川腔、湖廣腔,但洋縣、城固、漢中市老居民、寧強大部分居民口音和川腔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字眼和關中是相同的。漢中四川移民後代不要想當然認為漢中曾經屬於四川!


倉央嘉措仁波切197062016

自有陝西省開始,漢中就歸陝西,不過當初陝西大的很,包括今天寧夏的全部,內蒙的河套以及鄂爾多斯地區,甘肅的武威以東全部,不包括武威,因此上,陝西人一直把寧夏人,甘肅人,內蒙河套以南人看的和自家人一樣親,卻不知他們怎麼想?


樂在其中161669388

漢中本屬於四川,也是由北入川的必經之路,也是四川的北大門!到因戰略原因,漢中被劃歸於陝西管轄,由於省會西安本身就需要發展,所帶來的弊病就是拖延漢中遲遲無法發展,地方政府經濟跟不上,引進一些工業項目,雖然看似有錢了,GDP 起來了,但是原先的小江南,宜居,藍天白雲都沒有了,汙染一年比一年重!如果在和平年代,漢中重新劃歸四川管轄,從漢中入川,由北向南的一條完整的四川旅遊線,遠離工業,做純粹的旅遊城市,我相信我的家鄉漢中會有更好的發展,獨特地方特色才會被全國的人們熟知並愛上這個號稱小江南的魅力城市


毛爸丁公子

各舒已見,大家好,細觀三國,品讀歷史,自然醒之。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三國歸晉,分東晉,西晉。過去都是以地域戰略為目的,還沒有軍勢戰略之說。在三國時期,漢中,安康確屬益洲地域。不言而論屬四川了。三國時期的陽平關就是現在勉縣城西二公里的“水磨灣”,現名蓮水村,有古城牆為證。趙雲住守。這裡城池不大。確為要塞之地。一馬當關,萬夫莫開。為漢水出龍口。兩山狹漢水。明朝時期劃為陝西。因漢中北依秦嶺山脈,南臨巴山,依四川署較遠,近西安古都,故明時,離川歸中,屬陝西。


浪子天涯1897

陝西的漢中地區是個好地方,我去過,可稱謂是漁米之鄉,常年吃大米,街道很乾淨,笑容掛臉上,雖說文不對題,但是漢中地區確實是個好地方,山青水秀,人民生活愜意,有著發展美好的前景,令人嚮往!


貽生

漢中歸屬的分水嶺是三國時期,中立的張魯政權,倒向曹操後,漢中大移民至關中。沒有人口的漢中讓諸葛亮非常發愁,做出拔西縣填漢中的行動,西縣就是現在的天水歷史上的一個縣,從此天水少了一個縣,漢中又有了人口。後來的歷朝歷代因故循之,仍然歸陝西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