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上皇位,杀了年羹尧,为何却放走了邬思道?

ONE万泉


雍正杀年羹尧并非登上皇位之后的卸磨杀驴,而是年羹尧功高震主以后还想当西北土皇帝,最终罪有应得。邬思道也并没有放走,他通过半隐方式急流勇退被监督着让雍正放心了才得以平安。

虽然年羹尧与邬思道都是雍正的潜邸旧人,在九子夺嫡时为其出力不少。但邬思道具体是出谋划策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猜透康熙帝的心思,威胁按说更大。而年羹尧更多是具体的操作人,比如说血洗江夏镇。

不提雍正登基之后,就提雍正登基以前,邬思道与年羹尧那个功高震主呢,当然是邬思道。(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虽然他没有武功并且还是身体残疾,但其聪明绝顶,可以猜透帝王心思,但雍正继位后他只是表明态度要急流勇退,雍正也没有杀他,怎么会杀年羹尧。

杀年羹尧是登基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说邬思道是急流勇退的代表,年羹尧则是功高震主被鬼迷心窍的代表。

雍正继位后朝野不服根基不稳,尤其是八爷党等着看笑话呢。他把宝押在年羹尧身上,力排众议一直支持年羹尧这个汉人大将军,最后年羹尧也不辱使命大获全胜。

但这时期的年羹尧属于是功高震主了。而且要命的是他已经开始鬼迷心窍的飘起来了。

决战西北时年羹尧为了胜利不惜得罪众多官员。胜利后入京叙职时百官跪迎事件更是彻底得罪了百官,而且不仅没有巴结好主子雍正,还通过卸甲事件给雍正下马威,之后雍正身为九五之尊放下身段与他商量西北裁兵一事,他也是坚决反对。


年羹尧飘的确实有点高,惹了百官还要惹雍正,套用李卫的话就是换一般人十条命都没有了。(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还好雍正并没有真正在意还派孙嘉诚一来敲打他让他清醒清醒二来牵制他。

雍正微服私巡时李卫还把在民间有关于年羹尧的传言说出: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雍正都一笑置之,说他没有这个胆并不打算深究。

之后没想到年羹尧真把自己当西北土皇帝了,将孙嘉诚给擅自杀了,到了这种地步,雍正又岂能不出手,即使如此,雍正也只是将其贬官,还想留一条活路。

虽然百官一直参年羹尧,还有年羹尧在地方不知悔改依旧飞扬跋扈,但雍正只是一贬再贬,并没有要杀他。最后还是重量级人物张廷玉说话了,说其有九十二条大罪,就算功过相抵后还是死罪。雍正听后茶杯都打翻了,还是于心不忍。


张廷玉又用李绂折子上的话来说到年羹尧穿着黄马褂每到一地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就是想向天下人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雍正是鸟尽弓藏了要卸磨杀驴了,这个人一日不去雍正的圣名就会被一直玷污。雍正发现年羹尧是这样的不知悔改还这样的骄傲到底与他作对到底,终于起了杀心,赐死了年羹尧。

年羹尧即使不像邬思道那样急流勇退也是深得圣恩,被雍正一直重用一直偏袒,可是功高震主后还想飘起来了要当西北土皇帝,即使如此雍正都想留其性命,奈何之后继续作死,雍正只能一杀了之。

雍正并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卸磨杀驴,而是年羹尧自己不知进退,最后才换来了杀身之祸。


宋安之

文/炒米视角


因为邬思道知道太多雍正的秘密,若为他人所用,则易威胁到雍正;而年羹尧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的功绩在明面上,不只有功于雍正,更有功于朝廷,雍正不可轻言生杀,雍正最大的顾忌恰恰就是怕担“兔死狗烹”的骂名,本身年有功,影响太大。

但是结果截然相反。


在于邬思道既懂谋国,亦懂谋身。而年羹尧却犯了朋党大忌

(那就说明私欲过甚,和雍正直接出现嫌隙了),过于骄纵(这让雍正很反感,你在利用我的恻隐之心)。

抛开电视剧。我们知道雍正是一个真性情的汉子。但请问各位,他的“白手套”历史上有记载么?显然没有,你最多知道一个叫“粘杆处”,还有就是你不知道是“暗器”还是“机构”的所谓“血滴子”。但是粘杆处帮他干活的人具体是谁?只能见于小说。

所以玩阴谋的人也只能存在于小说野史里,在正史上是不会被记录的。

而电视剧和小说里,邬思道或者戴铎最终都是不能留的。然而邬思道善于谋身,一方面很低调;另一方面又主动接受雍正监督;于是利用了雍正的“真性情”,栖身于雍正的心腹(李卫、田文镜)身边。

翻开正史,年羹尧的真正死因应该是“功高不赏”。


雍正找了个小理由就把年羹尧处理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就因为这个小理由!痛骂一顿,就开始搞年羹尧,越挖罪状越多,最后,墙倒众人推,年羹尧不得不死。

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死“悲情”的意味更浓,那更多的是一种咎由自取。处处犯忌,不是才怪。


炒米视角

天作有雨,人作有祸,年羹尧一路走来是顺风顺水,由康熙年间的一个小提督,做到了雍正初年的川陕总督、大将军、节制四省的西北最高行政长官,年羹尧必有过人之处。

如果把年羹尧与邬思道放在一起比较,那还真没有可比性,因为年羹尧虽然看似鲁莽,实际也是进士出身,也是有功名的人,说是四阿哥胤禛的门人,在四阿哥胤禛面前以奴才自居而得到了胤禛的信赖。

邬思道乃江南一书生,典型的文人墨客,只因煽动生员罢考被康熙朝关了几年大狱,怀揣满腹经纶投到了雍亲王、皇四阿哥胤禛的门下。

官做大了就疯迷的年羹尧

雍正帝登基前后,那时候的雍亲王胤禛为了遏制大将军王胤禵几十万大军的威胁,通过自己推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作为条件,换取年羹尧出任甘肃巡抚,雍亲王胤禛的这部棋还是“邬思道”出的主意,由年羹尧控制西北大营粮草。

康熙帝驾崩后,大将军王胤禵回京奔丧,年羹尧顺其自然的属理了大将军职位。十四阿哥胤禵被雍正帝囚禁,年羹尧自然接管西北军政。

自持功高盖世的年羹尧开始飘飘然了,别的不说,就一个“大不敬”就使雍正帝怒火中烧,一位皇帝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奴才出身的封疆大吏摇身一变“代替皇帝发号施令”。


自作孽不可活的年羹尧

雍正帝不是乱杀无辜的皇帝,都说是狡兔死,走狗烹,如果了解年羹尧的一系列做派,别说雍正帝不能忍,就是满朝文武也不会放过他。

雍正帝为了给予他的警告,把他贬低为杭州将军,一路上不知悔改大肆挥霍招摇,降为城门领竟然穿着皇帝亲赐“黄马褂”以示他年羹尧曾经的功劳,明目张胆攻击雍正帝,自此:自己走进了阴曹地府。

所以:年羹尧与邬思道同为雍正帝效力,境遇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将才,说穿了;看好大门就是年羹尧的本分,奢望太大就是自取灭亡!

邬思道就不一样了,那时候的雍亲王府也不是什么人能进入的,雍正帝就是看到了邬思道的肚子里有些小小的计谋加上雍亲王胤禛的雄才大略,用好了可以成就一番大业,所以;四阿哥胤禛有“识人之明”。

扶持明君上位,进退自如

一介书生识大体,在惊风密雨中处事不惊,当雍亲王胤禛迷路了,邬思道就会及时出现,能够把形势判断的一清二楚,与那时候的雍亲王胤禛做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邬思道在剧中可以看到以下优点: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幕僚就是自己的使命,对待主人大公无私。

二、没有奢望,倾其所能毫无畏惧的出谋划策,不计功名。

三、怀有知遇之恩并知进退,不该取的不取,遵守承诺中隐于市,功成名就还能为主人歌功颂德。


年羹尧与邬思道的差距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年羹尧就不懂这一点,忘了有了功劳是朝廷的,是皇上的皇恩浩荡,年羹尧的居功自傲在一定程度上刺伤了雍正帝的自尊心,最重要的是与雍正帝在皇权上“分庭抗礼”,高高在上的目空一切不但为雍正帝所不容,更是激起了朝廷上下的愤恨,必致他于死地而没有后生。

年羹尧:看功劳可嘉,观其所作所为实在该死,下场悲惨。

邬思道是在雍正帝登基那天晚上即表明了心迹,列出来三不可用与归隐之道!平常人的生与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差。

邬思道诚挚的语言道出了“君臣”的名分以定,但是夹杂了十几年相处的情感所在,提前设计了互相思念的理由与君臣情感抒发,使雍正帝的思路还沉浸在“凡人”的境界中放走了邬思道一条生路,邬思道属于捡了一条命,在雍正帝没有悔意之前溜出了雍亲王府。

邬思道:如果“论功行赏”,邬思道如果没有心胸,讨价还价,定会死路一条,这就是与年羹尧不同之处。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与网络)


日尧居k古史

首先,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说。

邬思道不见于正史,只在野史上有些描述,却全然不似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那么厉害,仅仅是个很普通的谋士罢了。至于他的真实能力,恐怕也没有野史小说中那么高。

有个典故曾经流传,说是邬思道为田文镜府幕,声名日重,后来连雍正都知道了。有次田文镜上一道请安的折子,雍正批道:“朕安,邬先生安否?”——这件事是假的。雍正的朱批奏折并没有丢失,都被保存下来了。现存汉文、满文朱批折,共有41600余件,没有一笔提到过这个姓邬的。

因此,就算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个邬思道,恐怕也没什么大本事,其所擅长的大概也无非是些蝇营狗苟的分寸计较之术,雍正皇帝就算听过这个名字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他的死活,根本不配让雍正操心。

接着,说说电视剧中的事。

电视剧中,把雍正洗了个白白净净,一副白面包青天的模样。这样的正面角色,自当做正面的事情,而不是乱开杀戒。

电视剧里的邬思道,除了对雍正登基有莫大助力之外,其余方面还真没有太多建树。他能弄权,却没能力掌权。在雍正继位后,已逐步控制住了局面,消除了几个对帝位最大的隐患。如果邬思道实际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也很强,再配合其谋略,这倒是个危险。但邬思道的实际能力并不高明,只是擅长权谋之计。在权谋之计几乎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留着邬思道也无所谓,反而,若杀了他还会落个坏名声。

电视剧里的雍正是个懂感恩的人,并非那种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君主。年羹尧的死,纯粹是老年自己作的,而邬思道在雍正面前,算得上是一直谨小慎微,没犯过什么错。既然他没犯错,“正大光明”的雍正又怎么会想杀他呢。


纯钧LHGR

之前答主回答过关于帝王杀功臣的问题,与该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故而附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77759480749621517/,权作辅助阅读。

好的,对于这个问题呢,其实一样站在两个角度,皇帝一般杀的是哪类功臣,不杀的又是哪类功臣呢?

(1)杀的多是权臣,尤其是手握军权。有了军权就有最为稳固的政治资源,而军权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影响朝政甚至把持朝政,更进一步,就能影响到帝位,古来盗过者哪个不是军权在握?而年羹尧就是军权大臣的代表,而且随着他拥立雍正之功和屡立平叛军功,军权和影响力如滚雪球一般,功高震主惹得雍正忌惮,偏偏年羹尧又是一个高调的主,难免不被清缴。

(2)不杀的多是谋士文臣。文臣谋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幕僚和智囊,一般不会影响帝位,而且大多能辅佐皇帝的江山社稷。关于邬思道为数不多的传闻轶事来看,他是很有名的师爷,专注智囊工作多年,而且能猜得透雍正的心思。雍正多疑、性情多变,深得朕心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当雍正这种不喜欢明谈的帝王来说,更是难得,而且从流传的雍正朱批来看,雍正的性格略有些“逗比”,不似同样多疑的曹操那般对猜透自己内心的人难以容忍(参考杨修),因此出于惜才考虑也罢,出于邬思道的威胁性低也罢,故而放其一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