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篡漢,為什麼王莽遭舉國反對,而曹丕卻全國擁戴

王莽幼年坎坷,其父兄先後去世,他是由他的叔父撫養長大。青年時期的王莽謙恭勤儉、禮賢下士、尊敬長輩,被譽為楷模。而後王莽青雲直上,加官大司馬,仕途平坦。西漢末期,社會矛盾 激化,由於王莽在朝廷素有威名,被視為拯救朝廷的不二人選,權勢熏天。公元8年臘月,王莽不顧反對,代漢建新,改元建國。建國後,王莽面對尖銳的社會矛盾,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這不但沒有改變現狀,反而使矛盾更加尖銳。公元23年,起義軍攻入新朝都城,王莽在亂軍中被殺,而他所建立的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都是篡漢,為什麼王莽遭舉國反對,而曹丕卻全國擁戴

東漢末年,皇權衰落,群雄割據。曹操挾持漢獻帝歷時數十年,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丞相。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死後曹丕繼任魏王、丞相,掌握大權。公元220年,漢獻帝宣佈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登壇受禪,建立魏國,史稱曹魏,定都洛陽,曹丕為魏文帝,並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正式結束。

都是篡漢,為什麼王莽遭舉國反對,而曹丕卻全國擁戴

都是篡漢,為什麼王莽會遭舉國反對,而曹丕卻遭舉國擁護?

先說說王莽:

1、西漢時期,社會矛盾雖然尖銳,但人心依然向漢,王莽作為一個臣子,不想著報效朝廷,卻廢漢自立,他的這個皇位在人們的眼裡來得名不正言不順,在朝臣的眼裡就是個亂臣賊子。

2、王莽自立後,為了防止漢室恢復,他禁止一切姓劉的人做官,你說你剛剛偷了人家的皇位,現在又禁止別人的後代做官,而且天下姓劉的又不都是漢室宗親,他這一條法令幾乎是得罪了全天下所有姓劉的人。

3、王莽頒佈一系列改革措施後,不斷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他的改革措施不但沒有為百姓謀求福利,反而使百姓的生活更加的水生火熱。而且他還破壞了地主豪強的利益,當時的中國,除了農民就是地主,商人只佔很少一部分比例。所以說,王莽的改革幾乎是把全國都得罪了。

4、綠林、赤眉和沒落貴族劉秀領導的起義軍,在直接上推翻了新朝。

都是篡漢,為什麼王莽遭舉國反對,而曹丕卻全國擁戴

一個得罪了所有人的人,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再說說曹丕:

1、東漢末年,皇權衰落,群雄割據,就如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在百姓的眼裡,生活在哪個地方,哪個地方的官管著自己,誰就是自己的皇帝。

2、曹丕所處的時代背景優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對於漢室和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自己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擁有了自己的勢力,當然要顧及自己的言行和影響。而曹丕不同,他的權利是建立在自己父親的基礎上的,繼位時,朝中基本都是一些忠於曹魏的大臣,幾乎沒什麼反對勢力,而且掌握大權的將領都是忠於自己的人,而且都能征善戰,這樣就避免了王莽時期的綠林赤眉起義鎮壓不了的局面。

3、東漢末年,社會連年征戰,百姓困苦不堪,而在曹魏統治的區域裡,朝廷實行好的政策,使百姓有糧吃,有衣穿。古代的老百姓造反原因很簡單,說得簡單明瞭一點,就是沒衣穿、沒飯吃。

4、百姓常年飽受戰爭的困苦,早就已經忘了還有一個漢朝,他們最期盼的就是安定和諧的生活,所以這個時候,只要出現一個以人為本的朝廷,善良淳樸的百姓就會愛戴。

5、漢獻帝已經沒有了可以依靠的人,大勢已去。

6、曹丕的皇位是漢獻帝禪讓而不是篡位,雖然其中帶有脅迫的味道,但在天下人的眼裡,是主動禪讓,而且曹丕遵循古代聖人禮法,三辭。

所以曹丕篡漢成功,而王莽卻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