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常態化的定義是什麼?對股市健康發展有什麼影響?

myworld819981

中國新股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停停發發,搞了8/9次,投資者對新股暫停發行產生嚴重依賴症,常態化發行的思路是對,給投資者一個穩定的預期,但何為常態化是一個大問題。

股市在一段時間內增量資金是一定的,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因此新股IPO也要適度控制,不能無限制增加,常態化發行並不代表沒有底線的擴容,像去年每週10來家,那是令投資者很傷心的,結果就是投資者不斷離場,畢竟打新收益不能補償二級市場收益,虧損多了,投資者的心也就受到傷害了。雖然在權重白馬股不斷暴利式增持護盤下,指數波瀾不驚,但個股悽悽慘慘,投資者虧多賺少,成為賺了指數虧了錢的韭菜一族。自然怨言不斷。

但是實體經濟需要融資,股市改革也不能重蹈老路,有違市場化改革方向,新股繼續暫停,新股需要發行,那麼就應該重新思考新股節奏和融資規模,不可能繼續維持每週10家的規模,需要大幅度削減融資節奏和融資規模,減少市場抽血效應,提振市場投資者的信心,吸引更多資金進場。

筆者認為每週一次IPO思路是對的,沒有錯,可以穩定市場預期,但每週新股不適宜太快,融資規模不可以太大,每週新股以1-3家較為適宜,年度融資規模在1000-1500億元之間較為適合。

新股常態化發行需要合理評估融資者利益,也需要評估投資者的利益,而不是過度縱容上市圈錢,忽略投資者利益,那樣的結果就是雙輸,股市下跌,融資功能最後停止。只有新股節奏和融資規模得到投資者認可,而不是專家的認可,更不是媒體的認可,投資者才能不斷進場,股指不會下跌,融資可以穩定進行,這才是雙贏。


杜坤維

5月29日,某高層領導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指出,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工作重點是資本市場穩步發展。將改善中國股市包容性,支持新經濟領域。

大家好,我是牛小二喜歡騎馬找好股的散民一個。做為一個小散民,對這樣的重大無比的議題,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我們的A股從始至終,發新股不是市場說了算,而是由官方指導發行的。

常態化發行,意味著A股市場運行是否良好,新股都要給予批准放行。是一種換湯不換藥式的偽註冊制辦法。

目前的A股從來就沒有健康發展過,純粹就是個資金推動型賭博市場,誰籌碼多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這次高層再次明確股票發行常態化,並美其名曰是為改善中國股市包容性,支持新經濟領域,如果真是如此所說,這新聞出來時那麼最應該對此有表現的A股市場為何總是以下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股市其實也是個生態鏈市場,如果缺任何一環,那麼這個生態市場就不復存在了。水太混不好,水太清也不好,這兩種狀態是不可能有魚存在的。只有以長遠的眼光,來建設和發展市場,才能見到水美魚肥的美好風光!!

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生息。”

希望高層多學學古人的智慧,只有這樣才能讓A股活的像個正常人,#官#也會當得穩,#升職#也會來了!!


牛小二騎馬

首先,IPO常態化的定義指的是證券市場的正常融資功能,A股歷史上曾經因為股市低迷,多次暫停IPO,以緩解市場壓力,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新股的“堰塞湖”,很多公司要排很久的隊才能完成上市。

其次,最近2年,監管部門加快了IPO的步伐,且提高了審核過會標準,新股堰塞湖的情況已經大大緩解,市場原本認為排隊的公司已經不多了,但是今天上午監管層又放言要新股發行常態化,結果引發市場擔憂,次新股暴跌,說明短期市場將其理解為重大利空,加上最近傳言融資體量大的銀行股要加速IPO審批,以及獨角獸的綠色通道,更是加劇了市場對新股抽血的擔憂,短期市場可能會加速下跌。

再次,融資是設立證券市場的最根本目的,然而合理、有序的融資很重要,有序的退出、出清機制也很重要,在退市制度還沒有得到確立和執行之前,濫發新股對市場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為何A股市場熊冠全球,因為融資量獨領風騷啊。

最後,IPO的常態化在其他制度完善的情況下,是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一些新題材、優秀的公司加入市場會吸引新的資金進來,然而我們卻是發行太多了,而且造假的也多。2017年A股IPO436家,其中主板214家,累計募集資金2304億元。


遁逃者

目前來說應該暫停,因為現在股市已經毫無投資價值,只剩了融資功能,場內投資者在失去耐心後也會逐漸離場,最終融資功能也會失去。管理層大量的無休止的濫發卻沒有資金入市,任何一個國家在大規模發新後都會給市場一個修生養息的時間,何況癌股發新不只人家的一倍,在沒有新資金入市的情況下行情不會有大的改變,賺指數不賺錢或成為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