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提起“黑暗料理一條街”,還有多少人記得肇周路?兩年前的夏天,這些承載著記憶的美味隨著拆遷而消失在視野裡。說著將永遠緬懷這些美味的你,現在是否早已忘記承諾?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兩年過去了,有些店早被魔都這個龐然大物悄然抹去,有些店卻依靠著強大的生命力,在另一片角落生根發芽。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肇周路曾經的霸主

你還記得嗎?那家心情不好隨時不出攤的長腳湯麵、1997年開業,好吃到“打耳光”都不肯放手的耳光餛飩、無數人緬懷的阿婆豆漿、曾被潘石屹誇讚不絕的辣肉絲麵…...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以下這四家就是肇周路曾經的“四大金剛”:

老紹興豆漿店

最難以忘懷的深夜“早餐”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這家店的名聲很響亮,店主是一位91歲的阿婆。路頭第一家,破破爛爛的小攤頭就是。大家親切地叫這家店為阿婆豆漿。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幾十年來,阿婆親手磨製的豆漿深受市民歡迎,被稱為上海最正宗弄堂豆漿。昏暗的燈光下,路邊停滿轎車,街邊排著長隊,人們安靜地等著阿婆衝調豆漿。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主賣的甜漿味道很好、鹹漿也頗具特色,便宜的價格吸引了很多食客,吃完無一意外地成為了“忠實粉絲”。桌椅破舊的很,但是坐那就有一種很自在的感覺……

辣肉絲麵館

老闆出了名的“兇”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這店家門店很破,裡面很狹窄。大家都是坐在馬路上吃東西,但對於食客們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招牌澆頭比如響油鱔糊、蝦爆鱔,吃過的都會被“圈粉”。都說老闆很兇,其實就是老上海弄堂裡爺叔的那種感覺,態度雖然不客氣,但材料上舍得花本錢,大腸鮮嫩爽滑,鱔絲香脆新鮮,肉絲肥厚。

長腳湯麵

藏在弄堂深處的名店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長腳湯麵”開在潮溼黑暗的小弄堂裡,它可能比任何一家店都符合“黑暗料理”這四個字,這家麵館曾有著“盧灣四大面館之稱”,還是最有名氣的一家。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因為店老闆姓劉,外號長腳,店名便取為“長腳湯麵”。店內生意非常好,幾乎每次去都要排上15-30分鐘的隊,排隊的人能擠滿一整條弄堂。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店裡只做菜湯麵, 面是手工搓出來的粗麵,湯水很濃,味道很鮮。這股子老上海面館的味道至今已經很難再見。價格比一般的麵館要貴百分之20,但還是非常受歡迎。

耳光餛飩

最具傳奇性的店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這家店的店名是食客們賦予的。“好吃到打耳光都不肯放”,這句話隨著小店餛飩一流的口感一傳十十傳百,耳光餛飩的名聲就這麼打響了。於是老闆也為這個店取了個名字——耳光餛飩。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冷餛飩是小店的一大特色,花生醬濃,餛飩個頭大,皮實,薺菜餡子,細膩中透著一股清香。炸豬排也和一般的炸豬排不一樣,無論是成色、味道都好,不鹹也不膩,面茬裹的恰到好處,肉質也出眾。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一口餛飩一口豬排,再蘸點“泰康黃”牌辣醬油,就真的是打了耳光還不肯放了。然而,十多年過去,這家店還是老樣子,沒有開分店,也沒有大裝修,潘阿姨還是每天樂呵呵地做著餛飩。直到......

肇周路的黑暗料理成了“過去”

2016年的夏天,伴隨著刺耳的轟鳴聲,肇周路一點一點被搬空。12月31日是動遷的最後期限,轉眼間,距離這個期限過去了一年半,帶著感情,我們翻遍上海每個角落,你一定好奇,如今他們何去何從?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耳目一新”

被不少人“惦記”著的傳奇老店——耳光餛飩,在2016年搬到了黃家厥路109號正式經營。直到今天,耳光餛飩已有了4家門店,其中環境、口味最好的是安遠路店。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店內無論是裝修、設計都變了一個模樣,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白色調明亮的環境裡,你可以看到透明中央廚房內阿姨包餛飩的場景。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現在白天也在正常營業的耳光餛飩,又給更多不喜夜出食客贏來了被“甩耳光”的機會了。

而老食客們,也紛紛被美味召喚而來。這家餛飩店又開始了它的新傳奇。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難逃命運"

突然有一天,“阿婆豆漿”的門口不再排著長長的隊伍。冷冷清清的門前擺著花圈和輓聯。“阿婆去世了,再也吃不到阿婆豆漿了。”食客們嘆息道。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阿婆的後代說:“離開了老街弄堂,弄堂豆漿就自然失去了繼續存在的理由。”隨著拆遷,這家做了幾十年的老店漸漸走到了盡頭。雖然再也喝不到阿婆豆漿了,但那股香甜的味道卻在心中永遠不會散去。

“後繼無人”

鮮美的湯麵讓無數食客趨之若鶩,許多明星也是這家小店的常客。可是如今,小店的掌門人長腳阿叔卻有一絲“英雄遲暮”的悲愴。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雖然搬遷並沒有影響到“長腳湯麵”,但阿叔如今已經60多歲了,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阿叔說,他唯一捨不得的就是二十多年的老顧客們。小店還能開多久他不知道,但唯一確定的是,一碗鮮美的湯麵,已和這裡所有人的生活融為一體,如果人散了,店也就散了。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長腳湯麵”還能開多久?熱鬧的長隊擠在小弄堂裡總是給人一種假象,也許也是大家的心聲:這家店也許能一直能這樣熱鬧下去。

“改頭不換面”

一場拆遷,像是推翻了多米諾骨牌,引起了各種連鎖反應,有的店搬了,有的店拆了,就連“辣肉絲麵館”也不例外。如今在某點評裡,再也找不到這家麵館了。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最後一條點評信息,停留在了16年10月14日。看著搜索提示:“暫無此商家”,空氣突然變得安靜,脾氣暴躁的老闆現在去了哪?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原來是原店經過修繕,老闆為自己的店換了個雅緻的名字——逸桂禾。原店賣的還是現炒澆頭面,新店也在不遠處的吉安路開張大吉,主打陽春麵。店雖然換新了,但“改頭不換面”,面的味道依然被食客們讚不絕口。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以上便是曾經肇周路“四大金剛”的前世今生,而其他名氣不小的店,現今又是一番什麼模樣呢?

阿鑫麵館並未受到動遷的影響,除了老店外,雁蕩路上乾淨明亮的新店大受好評;曾經鼎鼎有名的二兩面館,如今已經不見蹤影;宏宇坊的鍋貼如今依舊火爆,在肇周路繼續發光發熱;傑克的酒窩還是那副任性的樣子,每天只營業5小時......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這短短的幾百米老街,賣著上海最簡單、最地道的食物,也藏著彌足珍貴的回憶。肇周路拆遷,並不代表著結束,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拆遷兩年後的肇州路,這些美味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