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旧时新兵用品

一组旧时新兵用品

笔者保存着50多年前本人曾使用过的一组新兵用品,不时拿出观看,不禁浮想联翩,刚当兵时的一幕幕似在眼前。

1965年冬,我被批准入伍(空军后勤兵),新兵在雄县浴池集中并换服装。那时棉帽、棉鞋、棉衣、绒衣、外罩、衬衣衬裤、棉被、背包带等每人都发了个全。因未受过训练,加上没有帽徽、领章,新兵虽然是里外全身新,但个个都显得傻乎乎的笨拙样。接兵的同志耐心教给我们如何打背包。从那时起这副背包带(图左下)已跟随我50余年,后来换了新的就把它收藏起来作纪念。用这副背包带无数次练习打背包,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千百个日夜它与我在床头枕边相伴,随我经历了多少次紧急集合、急行军及后来的多次调动转场。

这个军用水壶(图右)是到部队后才配发的,它与挎包相伴。平时在营房宿舍内,一个班战士的挎包和水壶齐刷刷挂在墙上,水壶压在挎包上,上下左右一条线,甚是整齐好看。几年的战士生活,每当外出执行任务或进行训练,总是挎包、水壶一左一右不离身。多少次烈日炎炎之下,水壶为我润嗓解渴。一人的水壶空了,战友递过壶来喝上一口,体现了兄弟情深。有时在露天休息将水壶放在头下权当枕头,而在寒冷地区水壶外还要有一层棉套。从某种意义说,这水壶也是部队艰苦生活的见证。

几十年来部队的服装多次升级换代,而自提干后部队给配发皮鞋。但六十年代我穿过的这双解放鞋(图左上)我却一直收藏保留着。穿着它,多少次在操场上出操跑步;穿着它,在天安门广场上见过毛主席;穿着它,走过大城市整洁的柏油路,踩过乡村的泥巴道,也爬过深山峻岭的陡山坡。

笔者在部队20年,与部队结下了深厚感情。如今在我的箱子底处,还存有当年部队发给的棉衣、绒衣、衬衣,上绿下蓝的冬夏军装,棉帽、单帽及帽徽、领章。一双1968年部队首次发放的棕色塑料鞋,几乎成了空前绝后的收藏品。特别是一只已保存近50年,跟我到过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曾压扁又陧圆),新兵入伍时发的小搪瓷牙缸,因日前装修房屋而丢失,实为可惜!

闲时翻看这些几十年前的军用品,情有所寄,感触颇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