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它,賺再多錢也會變窮

01

三十歲之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肆意吃喝,揮霍健康。

三十歲之後,感覺到身體各種不得勁兒,這兒疼,那兒酸。

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不好好對自己,總有一天要加倍承受代價。

生老病死,明天和意外,我們無法把控。

但我們可以通過買保險來轉嫁病和死帶來的風險。

因為,我們還有愛的人。

02

過去很多人都覺得買保險是在觸黴頭,好像意外都是因為買了保險尾隨來的。

對於身邊推薦保險的人,管他熟不熟,都避之不及。

如今,人們漸漸意識到,保險是把保護傘。

雖然不能讓你大富大貴,但至少,在意外來臨的時候,你不至於傾家蕩產無所適從。

但市面上保險那麼多,到底該買哪款?

講道理,我也不知道。

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沒法給出確切回答。

買保險和買東西一個理,不僅要講求性價比,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但本質還是要認清,買保險,是為了用少量可承受的錢來轉移極端條件下自己無法承擔的經濟損失。

今天,咱們不聊保險品種,科普一下關於保險的必備認知。

03

首先,買保險要按需購買。

年齡段不同,面臨的風險也不同,保險需求也自然不一樣。

年輕人基本都扛起了家庭經濟的擔子,所以身故和意外方面的保障很必要。

一旦被保險人發生風險,相關保險還能為父母、配偶提供部分經濟支持。

結婚生子之後,家庭責任更重,健康保障需求和身故保障要求也相應的變高。

人到中年,就更偏向於養老、護理和財產傳承等。

當然,家族疾病遺傳史、工作狀態也得考慮。

如果你家族有心臟病遺傳史,你還常處在高強度的工作之下,那你就得要儘早配備防癌和重疾險。

如果你出差多,駕車多,就得儘早配備意外險。

其次,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要儘早購買。

因為越年輕,保費越低。

而且越早買免體檢限額越高,20歲時買五六十萬重疾險免體檢,40歲時買30萬可能就要體檢。

當然保險費的支出一定要量力而行,和收入要合理匹配。

一般來說,保費支出在年收入的5%-15%較合適。

不管核保能否通過,單純為了追求高保障而給自己太大壓力,完全不值當。

那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在不能給所有人上保險的情況下,優先給誰投保呢?

首要對象當然是家庭支柱。

誰是家庭經濟來源,就優先給誰保障。

因為一旦家庭經濟來源被切斷,帶來的將會是毀滅性打擊。

為了減小這種風險,就該先給為家庭創收最多的人買保險。

其次才是配偶、小孩和老人。

即使是為孩子購買的兒童險,也最好附加一份父母的豁免保費險。

萬一父母發生意外,至少以後的保費可以不用交了,保險責任還在。

買保險最重要的理念,是先保障,後理財。

配置保險,一定要從基礎保障開始做起。

基礎保障就好比地基,一定要打好,否則遇到點風吹雨打,都可能倒塌。

而且基礎保障保費低,保障的槓桿作用強。

基層保障一般包括定期壽險、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

而最必不可少的保單,就是意外險和重疾險了。

意外的可怕,就在於它的不可知性。無論你單身還是幾口之家,為了你所牽掛的人,意外險都很必需。

一場大病,可能拖垮一箇中產家庭,對於我們普通家庭來說,大病的殺傷力更大。

所以為了對沖健康問題帶來的風險,重疾險老少皆宜。

配備齊全了保障型險種之後,我們再去考慮子女教育金、養老金、理財型保險等險種。

ps:聽說,年輕人更愛養生遛狗,老年人更愛網購剁手,你是哪一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