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文明—淺析印度的名族性!

受傷的文明—淺析印度的名族性!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印度是一個自帶神秘色彩的國度。我們所瞭解的印度似乎只停留在一些詞的表面,比如宗教、種姓、貧民窟、性別歧視、聖雄甘地、寶萊塢,開掛的民族,發達的it產業等等。那麼,真實的印度是怎樣的呢?

歷史上的印度曾多次被外來民族征服和侵亂,但沒有任何文明那麼缺乏抵禦能力;沒有一個國家會那麼輕易地被侵襲和掠奪,而從災難中學到的又那麼少。這個古老的國家,曾經創造了輝煌的古印度文明,卻在文明斷裂之後,顯現出無以為繼的焦灼,獨立後的印度並沒有具備一個獨立國家的“智識“。人們很難認識到,印度的問題就存在於文明自身之中,存在於印度的宗教、種姓、“業"、農奴制和他們不求進步只懂退守的觀念上。印度教、甘地主義和侵略給印度留下的是智識的枯竭,印度想要發展,卻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和途徑。

一、印度教給印度留下的負面影響

印度教把人分成等級,讓人們甘於接受現實的苦難,不思反抗,它是導致印度文明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1·、印度教關鍵詞之一:種姓

它是古印度一種世襲的社會等級,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也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制度和規範。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個等級,有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雖然在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被廢除了,但在實際的社會運作和生活中,種姓仍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2、印度教關鍵詞之二:業

類似於佛教裡的業力、業障,對印度教的信徒來說,眼前的苦難都是為了之前幾世的所作所為來還債的,所以一切都是公平的,要接受這種苦難。

3、印度教關鍵詞之三:崇尚苦行

印度教認為,實行苦行是非常重要的自我修煉的方法,它可以使人解脫,擺脫輪迴之苦。

經過數千年的印度教思想和制度的洗腦,印度人安於現狀,樂於接受現實的苦難,並將其看做苦行修煉,他們不怕死亡,只注重輪迴和來生,祈求來生能夠出生到好的種姓家。

這種奇異的民族性,讓“種姓"這種極度不公平的社會制度,沒有受到反抗,安然度過了幾千年。印度教沒有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契約精神,也沒有帶來國家的觀念。它強調退隱的哲學讓人們缺乏應對挑戰的能力,遏制了文明的生長。

二、獨立後印度的社會發展現實

城市裡,貧富差距暴露得淋漓盡致,中產階級優雅地享受空調、高檔飯店和私家車,窮人就睡在大街上。中產階級認為窮人已經佔據和毀壞了城市,卻需要窮人來當幫手和勞力,所以他們一邊利用窮人,一邊鄙視和厭棄窮人。一無所有的人成為“佔地而居者",在城市邊緣、鐵路沿線、工業高速路兩邊,建造起狹小昏暗的聚居區,並發展出了新宗教。在遠離大城市的農村,村民都把地主當做主人來尊崇和仰仗,而村莊的主人都想繼續自己的統治,對民主制度嗤之以鼻。這些主人比外面的官員更權威和真實,比法律和警察更有權力,在村子裡,他們成了法律,掌控一方。

三、獨立後的印度在智識方面的混亂和困境

1975年的印度,高科技正被用來改良牛車。當時印度的牛車比英國的許多二手汽車都貴得多,他們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提高牛車的性能,卻不會引進小發動機來代替牛車。精英大學生在裝修豪華的國家設計學院中,為農民設計繁瑣複雜卻完全沒有實用價值的工具,並對此洋洋自得。

這種情形的根源或許在於,印度人對於“自我"的過度關注和執念。他們不關注外在世界,也缺乏客觀看待世界的眼光。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印度教用嚴格的種姓制度徹底限制了每個人的行為細節,大家都必須按照規範做事,根本不需要有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所以導致了印度人缺乏思想,對現實的認識有很大侷限性。他們不會主動探索世界,也不習慣進行反思和分析,宗教消滅了他們的認知能力。

四、對甘地主義的評價

甘地把印度從一個黑暗年代拉出來,又不可避免地把印度推入了另一個黑暗年代。

首先,從政治層面來說,甘地主義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是以村莊為基礎的分治聯合體。眾多的甘地主義者缺乏國家觀念和整體觀念,所以在爭取到獨立以後,他們並不買政府的賬。他們希望每個村莊都設定自己的規則,自行處理事務,他們認可的是一種“村莊共和國民主方式",而不是讓國家政府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其次,從發展層面來說,甘地對工業文明非常厭惡,他認為那些是壓迫和西方的象徵。所以,他的生活遠離現代工業技術成果,衣食住行都是極致的簡樸。結果是,他的簡樸把貧窮神聖化了,成了所有真理的基礎,人們安於貧窮,畏懼發展。最後,從意識形態的層面來說,甘地沒有給印度留下把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來治理的思想和理論。甘地的理想社會是要培養每個人的“靈性",就是一種道德的自覺。無論是他還是他的繼承者,都試圖用這種“靈性"來替代國家梘器,而不是通過法律或科學管理來實現國家的治理。

本文觀點來自《印度,受傷的文明》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