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C羅和阿森西奧沒有進球,拉莫斯時刻也沒有出現,建功的是本澤馬和貝爾,BBC組合在三連冠最後戰役中奏出最強音。就像上賽季的加迪夫決戰一樣,本次決賽的雙方也都將主動進攻與壓制對手視作取勝之匙。利物浦在兩個半場開始階段的壓制曾一度讓衛冕冠軍感受到了壓力,但皇馬還是憑藉集體的努力化解了壓迫。薩拉赫的傷退改變了邊路大會戰的走勢,貝爾的出場改變了雙方在兩個禁區附近的力量對比,最終壓垮了失去節奏的利物浦。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比賽策略:用對付大巴黎的方式迎擊利物浦】

利物浦的首發陣容沒有秘密可言,傷愈復出的埃姆雷-詹和拉拉納、莫雷諾等人組成預備隊。儘管貝爾躋身首發的呼聲很高,但齊達內依然選擇了以伊斯科為代表的"新典禮陣容",加迪夫之戰中的首發11人在一年後再度肩負重任,雙方都打出了透明度最高的戰術套路,都希望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去爭取冠軍。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儘管貝爾在收官階段完成了對本澤馬的“超車”,伊斯科在賽季收官階段的表現相對平淡,但齊達內依然將信任票投給了“新典禮陣容”(菱形442),這可能是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是基輔之戰不僅是本賽季的最後戰役,也很可能成為皇馬隊史一個光輝時代的終點,皇馬將士不需要保留、也不用擔心傷病。主場擊敗巴黎以及做客都靈的比賽都足以說明只要能夠保證跑動,皇馬就能利用控球壓制對手,紅軍的控制力無法與巴黎、尤文和拜仁相提並論,衛冕冠軍沒有退縮的理由,由貝爾、阿森西奧和巴斯克斯組成的“B隊”三叉戟擅長壓迫和快攻,更適合在最後30分鐘製造體能落差;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二是在貝爾和巴斯克斯改變打法之後,皇馬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邊路突擊手,兩名球員在場上的任務都侷限在兩端(得分、最後一傳與防守),兩回合對陣拜仁的比賽已經證明了“邊前衛”只能抗擊打卻無法高效反制對手,被動防守的皇馬只能利用對手犯錯取得進球,他們必須要利用控球來爭取主動。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從使用菱形442、強調跑動和傳切、三大快馬同時被留足後手、C羅和伊斯科積極馳援邊路等諸多細節上,

可以看出齊達內此役幾乎是照搬了1/8決賽首回合主場對陣巴黎的戰術策略。巴黎和利物浦的陣容配置都存在著頭重腳輕的問題,前者中場傳切細膩但運動能力不足,後者中場能量十足但創造性一般,低位防反和壓上進攻都不能突出皇馬在中場的優勢,用菱形中場主打控球固然犧牲了一定的邊路衝擊力,但卻是基於防守考量的權宜之計。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皇馬與利物浦之間的歐冠決賽開場後的頭30分鐘,將比以往任何一屆歐冠決賽都要重要。” 外國某著名社交媒體賬號發佈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媒體對基輔之戰的看法。

比賽的走勢和人們的預期基本一致,恰好能夠以30分鐘和60分鐘為節點分為清晰對稱的三個演進階段:雙方在前30分鐘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壓迫與反壓迫博弈;薩拉赫的意外受傷導致紅軍在中盤階段陷入被動,他們非但沒能利用皇馬體能下降的機會取得領先,反而還要提前預支體能來擺平卡利烏斯闖下的大禍;齊達內在第60分鐘左右時開始將戰略預備隊投入戰場,皇馬在陣容深度方面的優勢幫助他們順利地帶走了勝利。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第一時段:反壓迫"十字鏈", C羅犧牲小我】

儘管陣型架構、人員配置和建隊理念差異較大,但齊達內和克洛普組織邊路攻防時的思路卻是相似的:即依靠邊後衛撐起進攻空間,中場球員會第一時間出球為前鋒製造一對一機會,一側邊前衛在無球壓力較大的時段需要積極協助邊後衛防守。同樣是努力尋找打身後的機會,皇馬需要將陣線儘量前移到中場,縮短前鋒的衝刺距離,利物浦可以將陣型的重心控制在相對靠後的區域,他們的三名前鋒在長距離持球衝擊時的殺傷力更大。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利物浦陣容深度不足,缺乏細化陣地攻堅戰的能力,很難應付僵持局面下的消耗戰以及加時賽的情況,他們必須爭取在90分鐘內解決戰鬥,最好在完成搶開局之後轉入陣地防守。馬內和薩拉赫在兩側肋部與邊後衛的互動比較高效,卡塞米羅和莫德里奇的盯人不夠緊密,克羅斯對禁區弧頂的保護也不夠到位,紅軍既能在邊路打出二過二配合後直接完成小角度射門,也可以通過邊路倒三角傳中聯繫到禁區正面的隊友。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在薩拉赫離場之前,紅軍完成了9次射門,菲爾米諾禁區內的矢射以及阿諾德兩次切入禁區後的射門都頗具威脅)

當皇馬取得球權的時候,他們會在克羅斯的指揮下將大部隊集結在中圈弧附近進行倒腳,把前後兩個禁區附近的空間留出來,此舉既能集三線兵力(前鋒回撤+邊衛壓上)密織控球網絡來消耗對手,也能發揮己方後衛回追能力強的優勢,同時為擅長捕捉機會的前鋒預留出一定的衝擊空間。考慮到利物浦的跑動對抗和壓迫反搶能力要明顯強過大巴黎,齊達內對球員們在中場的站位做出了微調,皇馬在倒腳時形成了一個反壓迫十字鏈:四名中場之間的橫向距離更長,兩名邊後衛要適時內收到後腰位置保護克羅斯;兩名前鋒同時出現在同一側邊路,依靠前後站位豐富強側的縱向層次,依靠小範圍內的連續配合完成推進。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克羅斯在安切洛蒂時代就曾長時間司職拖後中場,德國人對於如何經營後場司令塔並不陌生。此役,伊斯科、克羅斯和莫德里奇三名10號球員的傳球成功率全部突破90%,卡塞米羅的傳球成功率相對較低但也有86%,巴西人在中場倒腳階段的站位相對靠前,其他中場球員在他丟球后還有機會進行彌補。雙前鋒戍邊能夠緩解中場的壓力,切斷阿諾德與薩拉赫之間的連線,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皇馬很難在由守轉攻的瞬間打出速度。左路集團能夠消耗對手但無法制造殺傷,皮球最終還是需要通過橫向轉移來到右路完成進攻。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繼半決賽出任單箭頭之後,C羅再次為集體犧牲小我,他現在最適合作為雙前鋒之一首發,而不是單箭頭或左邊鋒。)

【第二階段:左路警報解除,馬塞洛積極前壓反制對手】

薩拉赫的受傷讓利物浦失去了最為可靠的射門員和前線支點,拉拉納在替補出場後的一個小時內僅在進攻三區內完成3次觸球,左路進攻的偏癱導致換位到右路的馬內肩上壓力陡增。局勢風雲突變,第一時間做出應對的是經驗豐富的皇馬球員。身後警報解除的馬塞洛連續持球向前發動進攻,試圖通過進攻來壓制紅軍的主攻手馬內,C羅適時拉邊增加紅軍在這一側的防守壓力,利物浦的433陣型迅速被壓縮成為了後場30米區域的4-5-1。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左路靜脈活絡,作為弱側的右路球員就能獲得較為寬鬆的空間。替補出場的右後衛納喬不具備高水準的持球進攻能力,他在常規的右路配合中只能作為一個拉邊接應點。納喬只有作為非對稱進攻體系中的弱側接應者,才可能獲得較好的射門和傳中機會。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易邊之前,伊斯科和納喬連續接應來自左路的轉移球製造機會,前者插上後的射門擊中了邊網,後者的斜45度傳中險些幫助C羅首開紀錄。失去了薩拉赫的紅軍無法依靠個人力量推動反擊,他們只能依靠整體壓上來配合馬內和菲爾米諾的進攻,皇馬在易邊之後連續獲得打身後的機會,本澤馬兩次因為速度不足而錯過了機會。陰差陽錯的是,本澤馬的一次“錯過”最終成就了歐冠決賽歷史上最低級的門將失誤。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第三階段:邊前衛組合擱淺,邊路"前鋒"搶鏡】

按照既定思路(參照主場3-1巴黎),齊達內很可能會在比賽中使用兩套截然不同的陣型和戰術體系,菱形442負責前60分鐘的壓制和消耗,菱形442主導後30分鐘的突擊和防反。由於卡瓦哈爾的受傷提前消耗了一個換人名額,齊達內在總攻時刻到來之際(60分鐘左右)已經無法同時換上兩名球員,具備捆綁效應的阿森西奧&巴斯克斯出場順位延後,近來狀態不俗的貝爾得到了30分鐘的表演時間。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依靠充沛的體能和出色的戰術執行力,貝爾在邊路防守、進攻推進和門前終結三個環節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馬內扳平比分之後,士氣高漲的利物浦發動了一波強度很高的逼搶,伊斯科和C羅組成的兩翼防線已經支撐不住,貝爾替換伊斯科出場後退守右閘構建了一個臨時五後衛防線,威爾士人在彈出之後與馬塞洛形成了兩翼齊飛的態勢,紅軍的防線很難兩路兼顧。貝爾能夠在行進間送出精準的傳中,還可以利用制空優勢拉邊接應後場長傳完成頭球擺渡。除了兼顧邊後衛和邊前衛的工作,貝爾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當好前鋒,通過改變禁區內力量對比的方式高效利用邊路傳中,那記精彩的倒鉤破門就是皇馬恢復邊路配置後的戰術紅利。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總結:硝煙散盡,巨擘浮現】

有太多微觀方面的變化影響了這場巔峰較量的最終結果,儘管與大耳朵杯擦肩而過,但利物浦已經在一系列鏖戰中獲得了蛻變與提高,他們的成功經驗卻很有可能引領一種屬於挑戰者的新風尚,那就是將有限的資金優先打造“兩頭”,受迫性的不均衡建隊模式就有希望在歐戰中製造驚喜。薩拉赫的爆發令人欣喜,但範迪克加盟帶來的戰略效應同樣不容小覷,本賽季後期並不是荷蘭中衛大展拳腳的最佳時刻,下賽季其與納比-凱塔在中軸線上的縱向聯動才是紅軍最值得期待的秘密武器。

歐冠決賽覆盤:意外頻發,兩步走變三段論

缺少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鋒線球員,傷病潮狂帶來的體系動盪從未停歇,在強強對話中的抗擊打能力出現了退步,在聯賽中需要傾注更多的精力才能拿下弱旅,皇家馬德里站在榮耀之巔,等待他們的卻不是錦繡前程。失去薩拉赫的利物浦無力撼動歐冠盟主,但尤文圖斯和拜仁慕尼黑在此前的表現為皇馬敲響了警鐘。在三線實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情況下,白衣軍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依賴於齊達內的戰術建設和臨場調整能力。如果說皇馬能夠在2015/16賽季問鼎歐冠主要是依賴於安切洛蒂和貝尼特斯的遺產,2016/17賽季的成功要歸功於“115年最具天賦和深度的陣容”,那麼2017/18賽季的加冕則是真正屬於齊達內個人的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