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社交将诞生未来的市值之王丨几个问题的回答

引言:意识流的产生,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一方面感应已经存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应外部刺激信息,这种双重叠加,会出现误判,即将已存储信息判为感应信息,这就是我理解的最原始观念诞生的作用机理,自我意识就是诞生在这种机理之上的。所有的核心还是一个:意识就是信息。

区块链社交将诞生未来的市值之王丨几个问题的回答

未来超越比特币市值的,应该出现在区块链社交网络领域

史玉柱通过脑白金东山再起,一是史玉柱对保健品做过,比较熟悉其中套路,包括研发、生产、供应商以及更主要的市场营销;二是保健品在当时也是一个火爆的产业,造就了三株口服液、太太口服液等等很多类似的企业;三是只从商业上看,保健品是暴利行业,毛利从至少50%到90%以上,这样可以快速利用自发的利润进行全中国市场扩张,因为融资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如果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高速列车,更是如此。

今天,大环境这么差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Matryx(MTX币)一天暴涨将近300%的,现在在回落中。Matryx旨在创建一个平台,以便任何人都可以为STEM领域作出贡献并且得到公平的奖励。他们希望开发一个平台,促进STEM的真正创新并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式世界,其最终目标是建立STEM计算和数据资源以及可扩展的VR开发。未来Matryx平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同行评议数学数据库和大规模STEM相关计算界面。

区块链社交将诞生未来的市值之王丨几个问题的回答

Matryx可以构建智能虚拟现实界面,使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在纳米级精度下进行合作、设计和模拟。他们的软件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整合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界面,进而帮助推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工程的研究和发展。

社交媒体巨头Telegram欲在ICO第二轮中再募得8.5亿美元,使两轮总额达到17亿美元。第二轮融资中代币价格已是上月末的三倍。几乎每个区块链项目都建立有 Telegram群(电报群),是开发者的聚集地。我的感觉,telegram未来市值排进前五很正常。 甚至超过比特币市值都有可能。

区块链社交网络,价值会远远大于传统互联网社交平台,不是同级数的,而是几十倍几百倍市值的差异,不是上千亿,而是上几十万亿市值。可以设想,不同的人如果有需要来延展自己的认知,让更多人与之形成共识,就会形成很多不同的价值集合体,如威腾(超弦理论科学家)或者刘德华发行通证。之所以出现很多大体相似的社交网络,一个是用户基础的差异,另一个是它们为用户提供的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的具体方式的差异。即未来全球一体化中细分会越来越加剧,细分越多,进化越大。

基于区块链社交网络中的IP证券化,广义的IP创造力,可能是程序员、音乐家、艺术家、好的足球运动员,区块链最好的就是让杰出的人能快速成长。其实这个世界中有一些人是上帝的信使,比如说牛顿、爱因斯坦、毕加索等,应该让这些人为全世界服务。

方舟子写了一篇抨击施一公关于人脑意识的文章,下面评论竟然全都是为方舟子一片叫好。 我是坚决支持施一公!虽然方舟子有的文章我也认可,但是(关于意识、关于人脑)未知之谜怎么任意空口打倒?而且就只谈论科研成就,至少施一公比方舟子被国际学术界更认可。中国有很多神棍,也有很多科学主义者,生硬的将科学本身看作宗教一般,要知道人类认知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区块链社交将诞生未来的市值之王丨几个问题的回答

人是由物质构成的吗?我们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就是自己的呢?

明确的说,信息肯定不是物质。现代物理学家甚至认为,世界的基础是信息—量子比特。弦是由“量子比特”组成,把量子信息的概念变成了弦的基本单元。量子比特是一种信息,不同于传统的“比特”信息,量子比特是随机的,用Bloch球来描述。如图中是比特和量子比特的几何表示。图中绿矢和蓝矢,分别表示经典计算中所用的0和1两种状态。右边量子比特示意图中的红矢,表示量子世界中一个一般的叠加态,这些所有叠加态的端点,组成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面,称之为Bloch球面。经典比特中的0和1也被包含在这个球面中。一个qubit有无穷多个状态,遍布整个球面。每个状态对应于Bloch单位球面上的一个点。在量子比特上进行一个运算,把qubit从一个状态变成另一个状态,或者说,将球面上的一个点变成另一个点。这种对应于布洛赫球面旋转的变换是一种幺正变换。所以,对qubit作一系列运算就相当于进行一连串的幺正变换。

区块链社交将诞生未来的市值之王丨几个问题的回答

意识到自己就是自己,这就是自我意识。

对于意识的原理,有各种假说,包括各种伪科学和非科学,伪科学就是把他们的假说说成是科学的,这就有点偷梁换柱的“非法”的感觉,即使是关于意识的客观还原理论创始人彭罗斯自己也没有说他的理论就是关于意识的科学理论;而非科学意识如宗教、哲学等等关于意识的理论,他们并不把自己的理论说成是科学理论,这很好,各自有自己的说法。

我最欣赏还是基于量子理论的量子意识,因为我认为意识的本质,就是信息。关于意识的起源,较长的文章可以看我置顶的那篇文章,简单的说,我认为人的意识是从最简单的“意识”进化而来,最简单的意识是什么呢?以下是简单摘录我那篇文章:

亚宏观尺度下物质,如RNA、DNA、苔藓、猫咪、人类等等具有的“意识”,本质上还是其内部微观量子与其他微观量子(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内部其他)的相互感应的结果。这个内部微观量子,我称之为“游离态量子比特”。游离态量子比特可以通过之发生相互影响的其他微观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观量子)双向感应,从而获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从而实现熵减,起到了麦克斯韦妖的作用。

这种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

“游离态量子比特”进化出了纠缠时间较长的种类,它们已经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记忆的产生。

在已经有了随机存储和只读存储的功能以后,这样人脑相当于进化出来了类似计算机那样的功能分化,游离态量子比特成为了随机存储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成为了只读存储器。这个由“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通过其中一个或者部分游离态量子比特感应内部其他已存储信息的量子,形成纠缠,即将其他量子并入到新的纠缠网络中,这个纠缠网络的每一次塌缩,形成一次意识,多次如此,形成意识流。

下面,就是到了转折点—自我意识的出现,观念的诞生,最先出现的,是存储信息和外部感应信息的重合误判,这时会将外部物体视为与自我同类的“万物有灵感”,3-5岁小孩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将洋娃娃、一草一木都认为是和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可以认为人的意识的发育发展是整个人类意识进化的浓缩版。

在深层的机制上:意识流的产生,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一方面感应已经存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应外部刺激信息,这种双重叠加,会出现误判,即将已存储信息判为感应信息,这就是我理解的观念的诞生。

意识到自己就是自己,自我意识的出现只有在这种能力出现以后才能诞生。脑功能分区,也说明了具有逻辑、语言区域和其他原始脑功能区域(如爬行区)是不同的,这些功能都是进化出来的。

在我文章的评论区发现有一个人的评论,他说“古人腮腺炎发作,往脸上画个乌龟王八蛋,也屡见奇效。小儿夜哭,写几句话贴外面路口,也流传广泛。你所谓的经验不过如此”。因为我一直强调,科学本身的关键核心就是经验,是感应信息的群体性共识。这个评论专门针对我的观点反击的。我认为他的理解还是很肤浅,如果否认了“科学本身就是基于经验”这一点,说明他的认知很肤浅。霍金曾经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析,早有定论,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更简洁(更具体的说就是用抽象描述经验的模式最简洁)。

区块链社交将诞生未来的市值之王丨几个问题的回答


探索猫所有文章基于如下逻辑:

意识本质 —>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意识形态:巫术、宗教、哲学、科学、未来某种形态)。关于意识的本质,探索猫认为意识就是“感应”的结果(如量子退相干获得信息),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宇宙万物都有这种能力,可以从物质尺度上分成三大类:1、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应;2、亚宏观尺度物质对量子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3、整个宇观尺度对微观量子的感应,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

而其中生命的意识,即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一种“中间量子(我起个名字叫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它通过感应其他量子(包括生命体内外部和内部的量子),在退相干(塌缩后)获取信息,实现麦克斯韦妖的信息获取,加上能量获取,实现熵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