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河西走廊东北部有一块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着的绿洲,这就是甘肃省武威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民勤县,距省城兰州300多公里.长年沙暴肆虐,地广人稀。近年来,这里因盛产黄河密瓜和大板瓜子而闻名遐迩,小城商客渐多。这里有一座年代并不久远、却地处偏乡僻壤的独特景观―――瑞安堡。

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从县城出发,沿途满目防沙林带,高高的参天杨树像道道屏障,挡住了风沙。沿着水渠旁的土路,10分钟车程便到了瑞安堡,当地人把“堡”念作“PU”。瑞安堡本是民国初期一位暴富乡绅的私家庄园,占地5100平方米,有一堡门,内有两道大门,有大小院落8个,高脊瓦房140余间,三层小木楼一座。堡墙高10米,上面有7座亭台楼阁,一条宽阔的人行道。堡内还设有暗道、暗堡、砸孔、射击孔等防御设施,与其说是私家豪宅,不如说是防御堡寨。宅院的主人王庆云(字瑞庭,“瑞安”二字乃取祥瑞平安之意)当年是保安团长,据说是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了这座庄园,又怕招来乡党嫉恨,处心积虑在院内外修筑了许多防御设施。看得出来,此人虽家财万贯,妻妾成群,日子却过得提心吊胆,战战兢兢。

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瑞安堡门前上方装有砸孔,一旦有人破门,就可以用已经准备好的石头等防御武器进行打击,也可以往下灌水。堡门上方有皇楼,中间正面镶嵌着“瑞安堡”三个大字,背面雕刻有瑞安堡落成赠言。

瑞安堡主要有前院、中院、后院和“月”子形院构成,是“一品当朝”的基本布局。

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前院就是“一品当朝”的“一”字,建筑物很少。中院由东、西两侧厢房和左、右倒座围成一回廊形四合院,为接客留客之用,这就是“品”字的上“口”。后院院内回廊四绕,画栋雕梁,主要有中西厅、祠堂、佛堂,东、西厢房、绣花楼和粮房等建筑,主人和家属就住在后院。中西厅将后院分成东、西两个小院。东小院和西小院形成了“品”字的两个下“口”。后院跟中院一起构成了“品”字。

堡墙上的7座亭台楼阁是逍遥宫、瞭望台、望月庭、武楼、皇楼、文楼和角楼。

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瑞安堡建筑结构中的“当”字是按繁体字“當”字设计的。堡的前墙同东、西两墙构成“當”字的宝盖,皇楼同文楼和武楼构成“當”字头上的三点,前院的“一”字变成了“當”字的“口”子,中院和后院的“品”字形成了“田”子,这样“當”字就构成了。

顺着西墙向下看去,就会看到中院和后院西侧的“月”字形院子,这就是“朝”字的右半部分“月”字,“朝”字的左半部分,由于要照顾整个建筑结构,看起来就不十分明显。如果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完整的“朝”字也可以找到。

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皇楼是“凤凰”的“头”,二门、三门和中西厅形成了“凤凰”的“脊梁”,与皇楼相对应的双喜楼和逍遥宫是“凤凰”的“尾巴”,武楼、望月庭和瞭望台一起构成了“凤凰”展开的“左翅”,这样整个庄院就呈现出“凤凰单展翅”的优美造型。

瑞安堡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观,建筑优美,布局统一,既是家庭住宅又是防御工事,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武威民勤王家大院

据参加过瑞安堡修建的老人们说,瑞安堡的设计者叫田志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筑系。瑞安堡的修建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修建堡寨时,每天有数以千计的工匠和夫役劳动,有大批的车马拉土运料,修建瑞安堡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难以统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