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臨死前最後一戰,讓自己的孫子成為了西班牙國王

17世紀西班牙接連吃過幾次敗戰,但其領土仍包括西班牙本土、西屬尼德蘭、意大利地區和大量海外殖民地,依然是歐洲第一梯隊的強國。

到了17世紀後期,一直有個超級難題困擾著歐洲各國:“沒有子嗣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死後,誰來繼承王位?”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臨死前最後一戰,讓自己的孫子成為了西班牙國王

卡洛斯二世由於長期體弱多病,不能擁有子嗣,因此繼位者可以從他父親腓力四世、祖父腓力三世子孫中挑選。

有權繼承西班牙王位的有三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腓力,他的祖母是腓力四世長女,曾祖母是腓力三世長女;

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次子查理大公,利奧波德一世的母親是腓力三世的次女;

巴伐利亞費迪南親王,他是利奧波德的外孫,並且他外婆是腓力四世的次女。

在經過商討後,各國決定由二流統治家族來繼承西班牙王位,也就是由巴伐利亞親王

統治西班牙、西屬尼德蘭和新世界殖民地。

而意大利領土則由法國波旁家族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瓜分。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臨死前最後一戰,讓自己的孫子成為了西班牙國王

但沒想到的是,1699年,巴伐利亞親王去世了。經過協商,意大利領土由波旁家族接管,而西班牙王位由利奧波德的次子查理大公繼承。

不過英國和荷蘭非常不滿意,因為這樣的話法國在地中海勢力將會異常龐大,於是他們要求法國放棄意大利領土。

而利奧波德一世同樣也不滿意,他自認可以獲得西班牙全部遺產,並且在他看來,意大利比西班牙本土及殖民地更有戰略價值。

1700年年底,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去世,他堅決反對分割國土,便指定了有強大實力的路易十四孫子安茹公爵為全部遺產繼承人,但規定了西班牙不能和法國合併為一個國家

所以,1701年腓力五世繼任為西班牙國王,結束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開啟了西班牙波旁王朝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臨死前最後一戰,讓自己的孫子成為了西班牙國王

這讓奧利地哈布斯堡家族非常不滿,所以利奧波德一世宣稱路易十四毀約,並於1702年對法國發動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英國、荷蘭原本是支持波旁家族的,但由於腓力五世切斷了西班牙與英荷的貿易,所以英荷聯合國王威廉三世選擇支持利奧波德一世。

反法聯盟還有普魯士王國神羅大部分邦國和意大利地區的薩伏依等,甚至西班牙的阿拉貢加泰隆尼亞宣佈效忠哈布斯堡王朝。

大部分西班牙領土、葡萄牙巴伐利亞科隆等邦國則與法國結盟。

奧地利軍隊很快就在阿拉貢和加泰隆尼亞地區登陸,支援當地的反波旁武裝,站穩了腳跟。而英軍更是乘機佔領了直布羅陀

腓力五世在反對勢力過於龐大的情況下,只能被迫撤出馬德里

這時,哈布斯堡的查理大公直接進駐了馬德里。

此外,尼德蘭低地(包括比利時與荷蘭)和北美洲也成為了主要戰場,情況對西班牙波旁王室越來越不利了。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臨死前最後一戰,讓自己的孫子成為了西班牙國王

1705年,利奧波德一世去世,其長子約瑟夫一世繼位,但沒想到於1711年,約瑟夫一世也去世了。

因此,利奧波德的次子查理大公繼承了奧利地、波西米亞、匈牙利王位和神羅皇位,稱查理六世

由於害怕哈布斯堡王朝勢力過大,為了歐陸的平衡,英荷與法國的緊張關係緩和了下來。

因此在英國親法的託利黨獲得政權後,而波旁王朝也同意了為英荷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

於是在1713年,英荷法三國簽定烏得勒支和約腓力五世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繼承西班牙本土和海外殖民地。

此時的查理六世對西班牙王冠要求合理性降低了,最終他放棄了爭奪西班牙王位,在合約上籤了字。

但根據和約,腓力五世及其後代不能繼承法國王位,法西兩國永遠不能合併

此外,為了歐陸的平衡,原本屬於西班牙的

西屬尼德蘭(比利時)和意大利大部分領土則被奧地利接管。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臨死前最後一戰,讓自己的孫子成為了西班牙國王

至此,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土損失慘重,失去傳統的歐洲大國地位。而英國得到了直布羅陀等地和北美殖民地,愈發地強大起來。

法國雖然得到了讓

波旁家族入主西班牙,但兩國不能合併,實際上的收穫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

次年,路易十四病逝,法國財政瀕臨絕境,開始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